APP下载

小儿腹股沟斜疝两种术式对比分析

2013-01-23符策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期
关键词:结扎术经腹精索

符策君 李 权 林 海

(海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小儿腹股沟斜疝两种术式对比分析

符策君 李 权 林 海

(海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这一常见疾病手术的最佳方式、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比分析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与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种常用方法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250例,平均(30±10)min,术后复发1例,术后阴囊水肿25例;经腹疝囊高为结扎术350例,平均(20±5)min,术后复发1例,阴囊均未出现肿胀;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可优先考虑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

儿童;斜疝;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级医院均在广泛开展,手术方式多种,而且均为成熟方式,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共开展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斜疝600例,取得满意疗效,主要采用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疝囊高为结扎术两种手术方式。现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常规14周岁以下病例收入本组,计600例,其中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250例,经腹疝囊高为结扎术350例;男性568例,男性占94.6%,女性32例,女性占5.3%,1~3岁患儿420例,占总数的70%;双侧疝45例,占7.5%;随访540例,近90%,随访6个月~3年,复发2例,占总数的0.3%。

1.2 手术方法

1.2.1 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

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取患侧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切口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向下方牵拉切口,沿患侧腹股沟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不切开外环,分开提睾肌,于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如有疝内容物将其还纳,在无血管区将疝囊打开,剥离疝囊至内环处,注意勿损伤精索及输精管,显露腹膜外脂肪后,于该处在直视下予丝线贯穿缝扎,疝囊颈距结扎线0.5cm切断疝囊颈部;精索充分止血,睾丸置原位,丝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脂肪组织后,用5-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切口。

1.2.2 经腹疝囊高位接扎术[1]

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取患侧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切口2cm,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用纹式钳轻提切口下缘腹膜可找到腹股沟内环口,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后,用纹式钳提起疝囊内口后缘,将其与腹腔切口上缘腹膜用丝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腔,将疝囊内口置于腹腔外,在缝合时注意避开精索及输精管,再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内口,丝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脂肪组织后,用5-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切口。

2 结 果

2.1 600例手术中,手术时间最短的10min,最长的30min,术后第2天伤口换药后可出院,总共住院时间4~5d,住院时间无差别。

2.2 术后并发症

①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组:本组患儿术后伤口疼痛明显,通常惧怕下床活动,术后48h患儿方能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有25例出现患侧腹股沟区、阴囊肿胀,占本组病例数的10%,出现患侧阴囊血肿4例,多在术后3d内好转,1周内消退;复发1例,复发率为0.4%,经再次手术治愈;②经腹疝囊高位结扎组:术后均未出现阴囊水肿、血肿,复发1例,复发率为0.2%,经再次手术治愈;术前、术后两组均未使用抗生素,且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目前,婴幼儿斜疝手术复发率在1%~2.5%[2],我院两种术式均低于该水平。

3 讨 论

小儿腹股沟疝为先天疝,是由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3],一般没有局部肌肉薄弱的改变,手术不做悬吊,不做修补,只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就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此点与成人不同。

3.1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用时、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别,且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组术后患儿患侧腹股沟区、阴囊均无水肿、血肿出现,局部反应明显轻于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组,术后较早下床活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后阴囊水肿发生率较高,考虑有以下两点因素:①该术式需向下牵拉切口,切口周围组织受压迫后容易出现水肿;②该术式术中需剥离疝囊至内环口处,剥离疝囊后创面较大容易渗血,此为术后患侧腹股沟区、阴囊出现水肿的主要因素,如此时止血不够彻底,术后将形成腹股沟区及阴囊血肿;而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无需牵拉切口,无需从精索上剥离疝囊,因此能保留完整的精索血管,手术创面小,避免了输精管、提睾肌、神经和静脉丛等腹股沟组织结构的损伤及重建,从而减少了阴囊水肿及血肿的发生[5];术中容易找到内环口,直接将内环口后壁与切口上缘腹膜缝合,关闭腹腔的同时等同于关闭了内环口,缩短了手术时间,方法比较简便、安全,可靠性强,且创伤性较小,因精索血管被完整保留,睾丸和精索的发育几乎不受任何影响。目前部分大医院已经开展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且技术倾向成熟,但该术式需要腹腔镜等特殊医疗器械,而该器械较昂贵,且手术时气腹条件下对麻醉要求较高,需要静吸复合全麻,投入成本过高,治疗费用也将相应增加,在基层医院不易推广。根据实践与分析,笔者主张小儿腹股沟斜疝优先考虑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于年长的巨大疝,共有8例,疝囊内口长径达5cm,且内环口宽大,此类患儿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率可能较高,对此类病例我们选择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行疝囊高位结扎后,再用丝线于精索前将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下缘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上,再缝合腹股沟前壁,目的是增强腹股沟管前壁。

3.2 小切口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要求熟知腹股沟区局部解剖关系,避免副损伤[6];而小切口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直接关闭疝囊内口,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对患者生理影响小,切口无需拆线,瘢痕仅呈线状,美观,易为患儿家属接受,社会效益良好。术后需加强营养,避免感冒咳嗽、哭闹及剧烈运动,以免术后复发[7]。

参考资料

[1] 王果,潘少川.小儿外科图谱[M].河南技术出版社,1994:141-142.

[2] 王果,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9.

[3]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2-450.

[4]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26-531.

[5] 陈寿川.小横口经腹治疗小儿斜疝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9,25(23):3539-3540.

[6] 张存贵,张茂.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09,7(12):114-145.

[7] 黎介寿.手术学全集.见:普通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123-135.

Clinical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Operation Mode on Children with inguinal hernia.

FU Ce-Ju, LI Quan, LIN Hai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57031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modus operandi of child indirect inguial hernia,operation point and prevent measures of complication. Methods Contrast and analyze the condition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of transabdominal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and through inguen. Results Through inguen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250 cases,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30±10)min, 1 case palindromia, edema of scrotum 25 cases; transabdominal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350 cases,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20±5)min, 1 cases recurred, no edema of scrotum was found; Conclusion Transabdominal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may be a prior consideration for child indirect inguial hernia .

Child; Indirect hernia; Therapy

R726.1

B

1671-8194(2013)01-0036-02

猜你喜欢

结扎术经腹精索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效果观察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