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

2013-01-23司晓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期
关键词:肝素抗原交叉

司晓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福建 厦门 361003)

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

司晓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福建 厦门 361003)

目的 探讨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0月在本科室进行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17例病例资料。结果 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与冷凝集反应(5例)、缗钱状假凝集(3)、使用肝素(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7例)有关。结论 依据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具体原因,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可降低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发生。

交叉配血;凝聚胺;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实验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输血科工作人员通过交叉配血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目前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同型血液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原因多样,为了保障临床输血及时、安全、有效并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对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我院在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时出现的17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2年1月~10月本院新入院患者申请输血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发生交叉配血不合的17例病例。

1.2 试剂与仪器

抗-A、抗-B标准血清,ABO试剂红细胞,RH(D)血型定型试剂,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谱细胞均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RH(D)血型定型试剂为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聚凝胺介质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所有试剂均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说明书及文献[1]操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2 结 果

2.1 5例由冷凝集抗体引起的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将聚凝胺交叉配血时发生凝集的试管经过37℃水浴20~30s取出肉眼观察并且镜检,发现凝集消失。

2.2 3例缗钱状假凝集所致的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2例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3例标本凝聚胺交叉配血主侧均出现凝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髓内有大量的浆细胞增殖,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骨髓中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侵润,均可使患者的血清内出现异常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影响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状态,血清蛋白浓度异常,使红细胞呈缗钱状而产生假凝集。凝聚胺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凝集,肉眼观察凝集,在2+或1+,不像真正的凝集那么强,镜下看结果,能发现缗钱状凝集的典型特征,解决方法为在试管中滴加2~3滴盐水,凝集很快散开,肉眼看不到凝集,镜下红细胞也呈均匀散在的状态。

2.3 2例使用肝素导致交叉配血失败。2例标本均在加入聚凝胺试剂离心后主侧无法出现由聚凝胺造成的非特异性凝集,次侧呈凝集,交叉配血实验失败。通过与临床联系得知1例病患正在进行血液透析另1例患者透析治疗结束不久,采集血液标本时不能排除肝素干扰,告知临床,请于患者透析结束后2~3h重新采集血液标本送至我室重新进行交叉配血,由于肝素的半衰期为1h,作用维持3~4h[2],透析结束前1h停止肝素输入,主侧管离心后无凝集,交叉配血相合。

2.4 不规则抗体阳性导致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7例。7例患者均为新入院患者,在进行交叉配血时不相合,在排除冷凝集、肝素等干扰因素后,立刻做抗体筛查,抗筛阳性则立刻做抗体鉴定试验,得出结果:抗-c 1例,抗-E 2例,抗-Lea 1例,抗-Jka 1例,自身抗体2例。7例患者均有输血史,其中三例女性患者均有妊娠史。根据我国汉族人群Rh抗原分布特点,E抗原阴性近50%,产生E抗体的概率也很高,相应筛选出E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也较容易,所以用我库中现存的血样本对抗-E患者的标本进行试配,每次拿2U/袋规格的悬浮红细胞八袋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2例抗-E标本分别获得四袋和两袋交叉相合的血制品。对于另三例(抗-Jka,抗-Lea,抗-c)标本由于受血制品样本量和本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及时将标本送至中心血站进一步核实抗体的类型,并由血站筛选出特异性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即相匹配血液对患者进行及时输注。2例自身抗体的患者1例为75岁男性,B型RhD(+),1例为女性82岁,A型RhD(+),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体鉴定实验显示无血型特异性,是自身免疫性抗体。建议临床暂缓输血治疗,但因为病情危重又必须输血,将标本送至中心血站,选择与患者同型交叉配血最小不相合血液制成洗涤红细胞,缓慢输注,紧密观察,同时临床配合使用大剂量激素。

3 讨 论

3.1 冷凝集反应对交叉配血的干扰,提醒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尽量创造适宜的试验环境,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在室温或更低温度下,对所有红细胞(包括自身红细胞)都能发生的凝集现象称冷凝集反应。冷凝集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可严重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一般存在于大多数健康人的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效价不高,不易出现非特异性凝集,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支原体肺炎等,病患血清中有很高的冷凝集素,与自身和他人的红细胞均发生凝集,易造成血型鉴定错误和交叉配血不合[3]。但冷凝集素在37℃不具活性,所以当聚凝胺交叉配血时有发生凝集现象,经37℃恒温或用37℃生理盐水洗涤后凝集消失,或在再次重复配血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在37℃时凝集不再出现,即可以排除冷凝集的干扰。对于那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就必须将患者标本进行洗涤和吸收才能排除冷凝的干扰,方法为取1份患者红细胞在经过37℃ 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3次,做出红细胞悬液,另取1份患者红细胞在经过37℃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6次将患者红细胞和自身血浆按1∶1混合后置0~5℃;冰箱进行充分吸收30min,迅速离心分离血清。用获得的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再次交叉配血。

3.2 某些疾病状态下如高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患者血浆中含有过量的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异常蛋白分子中和红细胞表面的电量,减少了红细胞表面的斥力,使红细胞易于凝聚,呈缗钱状改变。这是一种假凝集。这种假凝集与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引起的真凝集反应相似。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生理盐水,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很容易分散。用显微镜观察,假凝集高倍镜下红细胞有一部分聚集在一起,红细胞边缘整齐,如古代铜钱叠成串状。当加入盐水后再镜下观察,红细胞散开。真凝集红细胞边缘不齐,互相挤压,加入盐水凝集不散开。

3.3 肝素对交叉配血的干扰是由血透患者血液循环中加入大量的肝素而引起。肝素为D-葡糖胺、L-艾杜糖醛酸及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酯,肝素是带大量负电荷的大分子不易透过细胞膜,60%集中在血管内皮。用聚凝胺配血是利用它的阳离子来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而肝素所带大量负电荷与聚凝胺的阳离子进行了反应,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未被中和,红细胞Zeta电位未能降低,未能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不能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凝聚凝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削弱了红细胞之间相互排斥的力量,缩短了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凝集。当受检标本中含有肝素时,少量的聚凝胺就会被肝素中和而发挥不了降低红细胞电位的作用,使红细胞之间的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减弱,使红细胞不能产生特异性凝集故可对聚凝胺交叉配血造成干扰,建议在这些方面需要输注血液的患者在进行肝素输注前应先采集血交叉标本,以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4]。

3.4 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必须做抗体筛查试验,对其中抗体筛查阳性者要及时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能检出特异性抗体的患者,选择抗体特异性对应抗原为阴性的血制品。通过常规检测RhE抗原,我们发现RhE抗原阴性和RhE抗原阳性患者几乎各占50%,RhE阴性患者输入RhE阳性血液,就有可能产生抗体[5-7]。相应筛选出E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也较容易,所以如条件许可可先自己试配。而kidd、Duffy、Lewis血型系统抗体临床少见,抗原阴性的患者在多次输血中,有可能输入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对于这些患者最好选用完全相合的血液输注。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溶血性贫血,由于该类患者血浆中及红细胞表面含有大量自身抗体,因此即使是输入洗涤红细胞,红细胞也会很快溶解破坏。所以自身抗体患者原则上是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但对于危急的重症患者应严格配血选择主侧反应最弱的红细胞洗涤后输注,而且临床在输血前和输血时使用大剂量的激素,输血时谨慎缓慢、密切观察有无溶血加重情况,以便急救。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喻.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新谦,金肖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5-625.

[3] 蒋冬玲,李志强.实用临床输血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

[4] 张和平,林国跃,杜晓璐.肝素对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与处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71.

[5] 杨逊怀.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 29(15):1390.

[6] 李文静,蒋学兵,王燕菊,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36-38.

[7] 陈嘉伟,石冬敏.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与临床安全输血[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2):23-25.

Analysis of Reason of Unmatched Polybrene Cross Matching

SI Xiao-ying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3, 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ason of unmatched polybrene cross matching. Methods Data of 17 cases of unsuited polybrene cross matching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Octomber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Unsuited polybrene cross match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cold agglutination reaction(n=5), rouleaux pseudoagglutination(n=3), the use of heparin(n=2), positive unexpected antibody(n=7).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specific reason, adopting corresponding approach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matched polybrene cross matching.

Cross matching; Polybrene; Unexpected antibody

R457

B

1671-8194(2013)01-0049-03

猜你喜欢

肝素抗原交叉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连数
连一连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