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系统的创新与构建
2013-01-23杨珣孙金立
杨珣, 孙金立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这一论题日趋成为关注的焦点。高校图书馆是履行教、学、科研的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对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知识与技术、情报与信息、交流与创新平台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信息的收集突破了地域与空间的限制,图书馆网络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主体对知识的需求量急剧膨胀和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日益精细化,提供高质高效、顺畅便捷的服务,建设创新型图书馆管理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1 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应依托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除了硬件的设备保障,图书馆还应引进各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使读者在图书馆可以查询到加入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下的所有分管的图书信息。图书馆建设的过程既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也是对内部要素和结构的调整过程。在现代图书馆逐渐形成的今天,我们应不断借鉴现代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管理思想相结合,寻求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新思想[1]。
1.1 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意识
随着知识存储介质和存储技术的变化,图书馆经历了古代的“以藏为主”、近代的“藏用并重”和现代的“以用为主”的发展阶段,并且持续向数字化图书馆棋式发展。作为高校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图书馆不仅对师生的学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精神文化介质的工作者和传播者,有着其独特的精神价值。图书馆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基本信念是图书馆发展的指南,因此需要建立轻藏重用的核心价值理念来开展工作[2]。充分利用多元化、多元知识载体,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量,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建立以人为本,服务第一,读者之上的思想意识[3]。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也是图书馆员的发展,由于读者服务已由单纯借阅型服务转为信息服务型服务,服务方式由提供传统借阅型转为利用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提供终端信息服务,因此建设高层次、复合型、网络技术较高的图书馆人才队伍,不仅为改善图书馆服务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也为实现高水平图书馆服务管理提供条件。
1.2 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方案
科技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日益多元化,先进的技术管理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现代管理核心组成部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以其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减少出错率的特点完全替代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并且以其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实现资源共享,联合编目、采购,使全球范围内的情报检索工作更加高效;新型贮存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文献资料在以几何级数膨胀的同时,也让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我需求获取、重组信息[4]。深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立与各高校专业相关的专题特色数据库,结合纸质文献和已有的馆藏资源,在资源互补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建立以用为本的馆藏体系;通过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信息存取等自主服务一体化。
1.3 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中,管理人员的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影响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人才培训中,应明确业务培训的层次性和内容的适用性。要依据在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下对岗位职务的特殊要求,对全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而不仅仅是个人学历的提升。在现实条件下,在岗人员应边学边实践,学以致用,为下一个阶段现代化管理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2 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途径与策略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应以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为原则,在服从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ALLS项目规划前提下,既要遵循整体原则,也要从各高校专业特色等个性因素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的互联互动。
2.1 网络电子资源的收集与整合
建立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提高图书馆核心服务竞争力。根据高校学科分类特点及教研结合的需要,将馆藏资源数字化、社会资源馆藏化,建立信息资源全方位搜索引擎,大力拓展网络资源,加强图书馆协作网的建设。在平等、互利、自愿的基础上实现馆际互借和联机合作编目的资源共享,建立适合本校发展规模的个性特色专业性数据库[5]。与此同时,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引进相关的数字资源,并组建自有的免费光盘资源及其他电子资源整合数据库,编制各种专题检索资料,将一、二次文献分析探究,在编制馆藏索引目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日益迫切的需求,在为读者提供检索的同时,也大量节约了经费[6]。
2.2 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服务
在图书馆网站开展实质性的网上信息服务,需要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中心,与读者进行交互式服务[7],为读者提供大量的数字资源,将一站式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一站式服务是通过最简单的操作实现信息存取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为实现这种一站式服务,就要求调整现有的图书馆机构设置,整合相关联的业务部门,并且要求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深造[8];个性化服务要求突破服务时空限制,根据个人习惯爱好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为了有效实施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智能软件推送最新信息,从各种显性及隐性资源中提炼资源信息来提供服务,架构个性化个人网页,全面、直接地支持读者的信息活动[9]。
2.3 全面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医科院校图书馆员,充分意识到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它要求图书馆员不仅需要掌握外语知识,还要熟悉医学知识与计算机等有助于多元化服务的信息技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克服纵向约束和条块分割所导致的无序发展,积极努力参与到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去,树立图书情报现代化的新观念,积极学习新技术,牢记服务宗旨,优化服务意识,积累经验教训,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环境[10]。
[1]丁志刚.浅谈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与管理[J].商情,2008,(3):50-51.
[2]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3]司敬新.移动图书馆与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J].黑龙江史志,2010,(17):24-26.
[4]陈虹,汪鹏,李刚,等.数字化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节点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2):84-86.
[5]刘冷.图书馆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1):49-51.
[6]王春生.国内图书馆界“以人为本”研究综述[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3):12-13.
[7]钟冬梅.对高校图书馆岗位设置及调整的思考[J].图书馆界,2008,(4):16-17.
[8]梁震弋.关于图书馆岗位设计与管理的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1):27-29.
[9]胡莉华.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岗位轮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3):47-48.
[10]宋增月.浅论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