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对抑郁症失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01-23康玲玲
康玲玲
(辽宁丹东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对抑郁症失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康玲玲
(辽宁丹东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讨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对抑郁症失眠辅助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伴有抑郁失眠有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程3周。结果治疗3周后,2组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SQI评分和PANSS评分显著下降(均P<0.01),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右佐匹克隆组日间功能障碍的改善显著优于阿普唑仑组[(1.1±0.8)分vs.(1.5±0.6)分,P<0.05];2组TESS评分无显著差(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与阿普唑仑相比疗效没有多大有差异。对日间功能的影响显著低于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比阿普唑仑少。
阿普唑仑;右佐匹克隆;抑郁症失眠;辅助治疗
抑郁症失眠主要表现为REM睡眠的潜伏期缩短,早醒及深睡眠减少,主要多为早醒和后醒很难在易入睡。患者经常在半夜两至三点钟醒来,难以入睡。当病情严重时,睡眠时间极度缩短,但白天并无明显困意,只感到极度的疲劳和失落感,这是因为觉醒水平增高,使白天入睡也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医院门诊及住院抑郁失眠患者。排除有失代偿的呼吸功能不全、重症肌无力、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严重躯体疾病,既往有过敏史、酒与药物依赖史、孕妇及哺乳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人组共60人,先按患者的就诊顺序编号,再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右佐匹克隆)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23.9±7.86)岁,对照组(阿普唑仑)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28.43± 11.5)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抗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右佐匹克隆组给予右佐匹克隆(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起始剂量每晚3mg(3mg/n),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3~6mg/n);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起始剂量0.4mg/n,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0.4~0.8mg/n);两组患者不得合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或改善睡眠的药物。二组均观察3周。
1.3 疗效评定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3周末各评定一次,用TESS量表全程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疗效判定: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PSQI评分减分率≥80% 为痊愈,79%~50%显著进步49%~25%有效,<25%无效。
2 结 果
2.1 两组睡眠时间的比较
右佐匹克隆组治疗前睡眠时间(4.01±1.10)h,治疗后睡眠时间(8.24 ±0.89)h;阿普唑仑组治疗前睡眠时间(3.95±1.06)h,治疗后睡眠时间(8.40±0.92)h,经t检验(t=0.40,0.89,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PSQI评分结果及比较
右佐匹克隆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 PSQI评分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各因子分间比较,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右佐匹克隆组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t=5.18,P<0.05)。
2.3 两组安全性比较
右佐匹克隆组 TESS 评分(2.54±1.54);阿普唑仑组(2.65± 1.55),经t检验(t=0.40,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抑郁症的相关睡眠障碍3种重叠形式,即入睡困难、维持睡眠或睡眠连续性发生障碍以及早醒。入睡困难较少有特异性,早醒最具特征性。在临床上,抑郁症伴随失眠症状的患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效果相对不理想。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而国内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一般以苯二氮类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服用易引起药物依赖和较多不良反应。佐匹克隆是第三代镇静,是由美国Sepracor公司开发的快速短效非苯二氮 类镇静安眠药,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与阿普唑仑相似,在缩短入睡时间上与短效苯二氮 类药物相近,服药后残余效应和宿醉现象比苯二氮 类药物要少。与苯二氮 类药物不同的是,该药长期使用无明显的耐药现象。长期使用后停药,本品无明显的反现象跳,右佐匹克隆对日间功能的影响显著低于阿普唑仑(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
[1] 赵忠新,张红菊,黄流清.失眠的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1):851-856.
[2] 贾爱新.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10):44-45.
[3] 王刚平,颉瑞,裴根祥,等.右佐匹克隆与氯硝西泮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2):114.
[4] 宋传福,李江涌,程万良,等.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对照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3):176-177.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郭克峰,关菊香.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康复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52-953.
R749.4
B
1671-8194(2013)15-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