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2013-01-23姚卫娟
姚卫娟
头孢菌素又被称为先锋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自1945年被分离出来后,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出近50多个品种,位居各抗生素之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杀菌活性强,毒性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几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也出现了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性的提升,不良反应情况增多等现象。现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头孢噻吩、头孢唑咪,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强,相对阴性菌作用较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凝固酶葡萄球菌、炭疽芽孢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也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多数病菌对本品耐药,而如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完全耐药。
第二代头孢类菌素抗生素代表药物为头孢呋辛,其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对革兰阴性球菌的活性相似或略差。对革兰阴性菌、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稳定性。对大肠埃希菌、摩氏摩要菌、奇异变形菌等具有搞好的抗菌作用。但厌氧菌对本品敏感。
第三代头孢类菌素抗生素代表药物为注射用品: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阔头孢哌酮等,口服药物为头孢布坦、头孢泊肟、头孢克肟等。此类药品较第一代、第二代抗阴性杆菌的作用明显增强,抗菌谱抗大,对铜绿假单细胞菌及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不及一、二代;多数品种的组织穿透性强,体内分布广,可到达组织、体液、滑膜腔,除头孢哌酮外,其他药品在脑膜炎时可达脑脊液。
第四代头孢类菌素抗生素代表药品有头孢吡肟、头孢唑兰、头孢匹罗等。此类药物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酶、染色体具有稳定性,增强了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性,对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前三代均有所增强。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过敏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一般发生率约为0.5% ~10%,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瘙痒、血清病样反应等,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应用头孢菌素时,应避免饮酒或食用含乙醇类食物及药物,因为少量饮酒可能会出现脸红、胸闷等戒酒硫枰反应。除此之外,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引起静脉炎等症状。
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于上世纪60年代起应用于临床,是目前抗生素类用量最广的一种药物,该药物的靶位为细菌细胞壁,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作用而发挥抗菌作用,是繁殖期杀菌剂,作用力较强,在组织器官与体液可达到有效浓度,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是很多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良好用药选择。且人体细胞无细胞壁,对人体而言相对毒性较小,可安全应用。
在应用时还应注意:要对病情进行正常的诊断,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耐药性,及药物的禁忌证、适应证、不良反应等正确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新生儿、年幼儿、体弱多病及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要慎重。
患者用药过程中就给予临床监护,注意观察患者病情情况,鉴别病情变化是否因本药物所致二重感染或不良反应,还是本身疾病所引起。重视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给予护理监护。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患者不宜使用头孢类菌素抗生素。头孢类菌素抗生素不可与香豆素抗凝药合用,必须合同的情况下,须调整抗凝剂用量,监测患者凝血时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尽量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呋塞米等强利尿剂合用,合用时应观察肾功能情况,防止肾损害。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给予停药或换药,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进行抢救。
对于患者病原菌不明时,应根据感染部位进行推测好发细菌及敏感药物、耐药情况,结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不良反应情况,与患者病情共同判断,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救治。
总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为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药品的抗菌特征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监护,防止或避免不良反应造成的严重后果。
[1] 仇凤香.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62-163.
[2] 易林高,李佳,林洁,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海峡医学,2012,22(3):159-161.
[3] 钱晓兰,费逸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0(11):100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