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肾论治神经系统疑难疾病验案举隅

2013-01-23张志军刘海涛臧卫平冯来会

中医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山茱萸熟地黄心火

张志军,刘海涛,臧卫平,冯来会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郑州450000)

神经系统的多种疑难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痴呆、癫痫、顽固性失眠、帕金森病、脑梗死、出血后遗症等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副作用大、病情反复等。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疑难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且疗效显著。本文立足脏腑整体观,从肾论治神经系统疑难病,论述如下。

1 从肝肾论治特发性震颤

例1 患者,女,58岁,2010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头部、肢体震颤20余年,加重1个月。现症见:头摇不已,四肢震颤抖动,舌红,苔黄,脉弦。20 a前出现头部及肢体抖动、震颤,在情绪激动、注意力集中时加重,睡眠时缓解,经多处治疗,效果较差。西医诊断:特发性震颤。中医诊断:颤证,证属肝肾亏损,虚风内动。治宜滋补肝肾,熄风止颤。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药物组成:熟地黄30 g,山药30 g,山茱萸20 g,制首乌30 g,枸杞子15 g,白芍30 g,龟板15 g,钩藤20 g,代赭石20 g,石决明30 g,菊花12 g,珍珠母30 g,牡蛎20 g,甘草15 g。7剂,水煎服。二诊:患者头、肢震颤减轻,时有腹胀,舌淡,苔腻,去菊花,加茯苓30 g、党参12 g。继服2周后,头摇、肢颤明显改善,患者长期坚持门诊服药。

按 《证治准绳·颤振》曰:“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未能住持,风之象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主身之筋膜”。若肝风内动,则筋脉必不自持,随风而牵动头部、四肢震颤动摇而发病。然诸多医家以“平肝熄风”为则,虽可获一时之效,却难持久,为何?须知“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肝肾同源”,肝木为子,全赖肾水之滋养。若肾阴虚损,水不涵木,阴不敛阳,则亢化为风,虚扰内动,而发本病。肝肾两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病虽责在肝风,究其本源却在肾阴不足。因此,方中以熟地黄、山茱萸、首乌、枸杞子等益肾之品为主药,兼以平肝熄风,正如《医宗必读》所言:“壮水之源,木赖以荣。”则获佳效。

2 从脾肾论治多发性硬化

例2 患者,女,45岁,2009年9月15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麻木无力1 a,加重1周。现症:双下肢麻木无力,腰部束带感,脐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1 a前,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呈进展性加重至腰部,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给予甲强龙及丙种球蛋白等药治疗后,症状缓解而出院。1周前上述症状复发。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治宜:温补脾肾,活血化痰。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淫羊藿30 g,巴戟天20 g,女贞子30 g,菟丝子20 g,山茱萸 15 g,葛根 30 g,重楼 30 g,鬼箭羽 15 g,桂枝 12 g,狗脊20 g,泽泻15 g,生薏苡仁30 g,全蝎10 g,僵蚕15 g,乌梢蛇30 g。14剂,水煎服,1 d 1剂。服药后,患者双下肢麻木无力、腰部束带感减轻。坚持服药0.5 a,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未再复发。

按 多发性硬化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此患者发病1年余,如《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肢体麻木无力症状缠绵难愈,如究其本源,责之于肾。《临证指南医案·痿》有言:“夫痿证之旨……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若肾中精气不足,阳无以化,鼓动无力,气血不能循行濡润肢体筋脉,终而发病,如《素问·调经篇》所云:“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方中重用淫羊藿、巴戟天等益肾温阳之品为治疗根本所在,“脾主肌肉四肢……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故重用黄芪、党参等补脾益气之品,寓“补肾之中,不脱扶脾”之义,使先天与后天互资互助、生生不息,气血生化无穷,筋脉、肢体得以濡养。再伍重楼、鬼箭羽清热解毒,泽泻、生薏苡仁化湿,全蝎、乌梢蛇等活血化瘀,则获良效。

3 从脑肾论治难治性癫痫

例3 患者,男,23岁,2009年12月21日初诊。主诉:间断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发作10年余。现症:舌质淡,苔薄,脉沉弦。10年余前,患者出现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发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长期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症状暂得以控制,但此后反复发作,遂至门诊求治。西医诊断:原发性癫痫。中医诊断:痫证,证属肾精亏虚,痰瘀阻窍。治宜:补肾益精,祛瘀化痰。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药物组成:制首乌 30 g,黄精 20 g,熟地黄 25 g,山药 30 g,山茱萸25 g,远志15 g,菖蒲30 g,郁金30 g,牙皂10 g,茯苓30 g,川芎30 g,丹参3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炙甘草12 g。水煎服,1 d 1剂。连续服药1年余,癫痫症状未再复发,现仍坚持继续门诊治疗。

按 此病属中医学“痫证”范畴。对其病机有“无痰不作痫”之说,诸多医家从痰论治痫证,虽能获效,但病情却缠绵反复,难以根治。肾藏精气而化元气,元气化元神而通脑髓,故脑为元神之主,肾为元神之根。《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脑为髓海,乃聚髓之处,非生髓之处,究其本源,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追本溯源,该病乃因“肾精亏虚,元神失养”所致。加上此病例病程长达10年余,反复发作,肾中元气耗伤更甚,故重用首乌、黄精等益肾填精之品,再佐远志、菖蒲、牙皂等豁痰开窍。赵献可《医贯》有云:“痰也,血也,水也,一物也。”再伍川芎等活血化瘀之品,痰瘀同治,故获良效。

4 从心肾论治顽固性失眠

例4 患者,女,50岁,2011年7月5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8 a。现症:烦躁不安,失眠神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8 a前患者同家人生气后出现入睡困难,曾在多家医院治疗,长期服用阿普唑仑片,效果欠佳,夜间睡眠仅2~3 h,严重时彻夜不寐。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心肾失交,水火不济。治宜滋阴补肾,清心泻火。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药物组成:黄连10 g,竹叶15 g,五味子30 g,知母 12 g,黄柏 12 g,熟地黄 20 g,牡丹皮12 g,山茱萸25 g,山药30 g,茯苓30 g,合欢皮30 g,夜交藤30 g,炒枣仁30 g,肉桂2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1 d 1剂。1周后患者上述症状有明显改善,减黄连量至6 g,继续用药2周后,睡眠可达6~7 h。目前仍坚持门诊用药,以巩固疗效。

按 此病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初视为一派心火炽盛之象。心火居上,必须潜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位下,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慎斋遗书》言:“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此谓“心肾相交,水火济济”。此病应责心、肾二脏,病之本乃为肾阴亏耗,肾水未能上济心火,心无肾阴之滋润则火炽,发烦躁不寐之症,此即心肾失交、水火不济。方中以黄连、竹叶等清降心火同时,重用熟地黄等益肾养阴之品,滋肾水之本以养心阴、降心火。佐牡丹皮清血中伏火,肉桂引火归原。标本兼顾,则收良效。

猜你喜欢

山茱萸熟地黄心火
山茱萸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山茱萸提取物保护脊髓损伤神经的机制研究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山茱萸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