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135例

2013-01-23陆兴汉

中医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苏叶天花粉枇杷叶

陆兴汉

(武威市中心血站门诊,甘肃 武威 733000)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邻近组织中的慢性炎症,或长期受烟、酒、气候因素,以及消化道障碍等不良刺激而诱发;临床以咽痛,咽痒,清嗓咳嗽,咽部异物感为主要表现。该病常使患者情志不舒,病情表现多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较为棘手。2001年9月—2013年3月,笔者采用疏肝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13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慢性咽炎患者135例,男42例,女93例;年龄9~20岁9例,21~30岁15例,31~45岁93例,46~60岁18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 a;发病人群老师42例,居民30例,农民24例,儿童15例,其他24例。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表现为咽部干燥或痒痛,异物感,刺痛不适,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肿胀、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3 治疗方法

给予疏肝利咽汤,药物组成:郁金15 g,苏叶10 g,枳壳10 g,桔梗10 g,橘红10 g,枇杷叶10 g,浙贝母10 g,瓜蒌20 g,玉蝴蝶3 g,黄芩6 g,天花粉10 g,赤芍10 g,玄参30 g,薄荷3 g。水煎服,1 d 1剂,早晚分2次饭后温服。加减:肺阴虚(五心烦热、口干欲饮凉)者,加麦冬、百合;肾阴虚(午后低热、腰困)者,加熟地黄、山茱萸;气郁甚(善太息)者,加竹茹;脾虚(大便稀、苔白腻)者,加苍术、麦芽;气虚甚(自汗、怕风、易感冒)者,合玉屏风散;咽部发痒者,加地龙、蝉蜕、前胡;淋巴滤泡增生者,加夏枯草、生牡蛎、僵蚕。1周为1个疗程,一般1~4个疗程见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和咽部病损完全消失,半年内无复发。显效:自觉症状和咽部病损部分消失,1个月内无复发。无效:自觉症状和咽部病损无改变或加重,1个月内复发。

5 结 果

临床治愈87例,显效39例,无效9例,有效占93.33%。

6 病案举例

患者,女,40岁,2003年8月5日初诊。主诉:咽部不适2 a。患者半年前咽炎急性发作后经多处中西医诊治,反复不愈,遂来就诊。症见:体瘦多愁,郁郁寡欢,心烦易怒,咽中似有异物堵塞,咽干,咽痛,痰少不利,难咽干硬食物,常不时发出“吭”“喀”之声,胃脘作胀,连及胸胁,梦多眠差,纳呆,二便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体格检查:咽峡部充血,色紫红,咽后壁向前凸出有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点。西医诊断:慢性咽炎。中医诊断:喉痹,证属肝气郁滞,痰气凝结,瘀血滞咽。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化痰,祛瘀清热,开胸利咽。方用疏肝利咽汤加减。处方:郁金10 g,苏叶10 g,枳壳10 g,桔梗10 g,橘红10 g,枇杷叶10 g,浙贝母10 g,瓜蒌20 g,赤芍10 g,丹参20 g,天花粉10 g,玉蝴蝶3 g,黄芩10 g,连翘20 g,夏枯草30 g,生牡蛎30 g,僵蚕10 g,玄参30 g,薄荷3 g。7剂后,咽中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清嗓明显减少,饮食、精神转佳,诸症改善。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先后服中药36剂,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7 讨 论

武威市位于西北,气候干燥,风沙较大,空气湿度低,因此,慢性咽炎逐年多发,且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咽部不适感易使患者心情不佳,多疑,病情、心情二者交相影响,使病情顽固复杂,也是难治原因之一。本病属中医学“喉痹”范畴。《黄帝内经》载有“脾不及,则九窍不同”。《太平圣惠方》曰:“咽者咽也,空可咽物,又谓之嗌,主通利水谷,胃气之通路。”又曰:“喉咙者空虚也,言其中空虚,可以通于气血,呼吸入肺气之流通。”《素问·经脉别论》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由此可见,咽喉与肺、脾、肾关系甚为密切。肝之经脉“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素问·气血形志》中指出:“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抑郁。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虚气痰,痰气交阻于咽喉发生喉痹;气滞日久,则必血瘀,“久病必瘀”,瘀血阻滞于咽喉,喉痹更为缠绵。可见,情志精神因素导致肝失疏泄是本病的发病之因,气、血、痰、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肺、脾、肾功能失常才是本病发病基础。

疏肝利咽汤方中郁金、苏叶、枳壳、橘红疏肝解郁,行气消胀,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以消痰气凝结之患;枇杷叶、黄芩、连翘清肺润燥,化痰止咳,泻热降火,以清上焦之肺火;玄参、全瓜蒌、天花粉益肾养阴,宽中理气,润肺生金,以金水相生,将肺肾上下沟通;赤芍、丹参、浙贝母活血化瘀,除烦安神,清热散结,以消咽中瘀结;夏枯草、生牡蛎、僵蚕消散咽部滤泡增生;桔梗、玉蝴蝶、薄荷祛痰止咳,宣肺利咽,以引药上行咽喉。全方可疏肝行气,祛瘀散结,理气健脾,益肾润肺,如此,则标本兼治,故临床用之,屡治屡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5-156.

猜你喜欢

苏叶天花粉枇杷叶
枇杷树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天花粉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天花粉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黄芪和天花粉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迁移及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枇杷叶生姜粥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瘟火蛇
瘟火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