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0例临床分析
2013-01-22樊丽娜
樊丽娜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指进入腹腔后,在子宫下段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暴露子宫下段,在子宫下段前壁正中做横小切口,并钝性分离10~12 cm,取出胎儿、胎盘后再缝合子宫及腹壁各层。此术式切口出血少,术后愈合好,与盆腔粘连少,再次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的机会少[1]。是临床常用的剖宫产手术方式。选取临床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需要行剖宫产的孕妇,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80例临床手术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80例做子宫下段剖宫产80例,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36岁。其中初产妇68例,经产妇12例;临产58例,择期32例。头盆不称32例,胎儿窘迫20例,臀足位12例,出口狭窄巨大儿3例,高龄产妇10例、孕妇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3例。
1.2 方法 持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子宫下段做横切口,切开腹壁长约12 cm,打开腹壁及腹膜腔。检查子宫位置,显露子宫下段、避免膀胱损伤。用拉钩暴露子宫下段,提起并横向剪开疏松的反折腹膜,用手指钝性分离膀胱与子宫下段间隙,暴露子宫下段。下推膀胱要适度,过深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容易出血,反之可损伤膀胱。所谓适度指暴露的子宫下段宽3~4 cm。用拉钩将腹膜反折拉开,准备切开子宫。撕开子宫肌层,子宫下段中间切开一小口,尽量留一薄层肌肉组织,用手指或血管钳分开,右手的拇指和左手的示指沿切开的切口向两侧撕开子宫肌层,也可与助手共同撕开子宫肌层,切口10~12 cm。切开子宫下段肌层,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清理宫腔后,立即缝合子宫切口。
2 结果
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8.5±1.2)min,总手术时间平均(37 ±13)min,出血量(320 ±20)ml,无膀胱损伤,新生儿体重(3550±30)g。
3 讨论
剖宫产可在短时间内娩出胎儿减少对胎儿的创伤;可防止宫颈撕裂;并可在直视下处理胎盘,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对母儿均较安全,故而已成为目前处理胎盘的急救措施与适时分娩的主要手段。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妊娠晚期或临产后经腹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切开子宫下段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其他术式比较具有应用最广、方法最简单、速度最快、效果最佳和术后并发症最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切口愈合好,再次分娩时子宫破裂率低。术时出血少,便于止血。子宫切口因有下段腹膜覆盖,术后与腹前壁、大网膜及肠管粘连罕见。术前即或有宫内感染,术后腹腔感染的机会亦少[2]。术后并发症少,亦很少发生肠麻痹及腹膜炎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操作简单、安全、省时。术后进食早、康复快(术后6 h即可进食)。引起组织、脏器损伤较少。术中能及时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子宫、附件肿物及子宫畸形。
足月妊娠尤其是临产的产妇,子宫下段良好形成,该处子宫壁薄,出血少,伤口愈合好。腹壁切口一般采用腹壁横切口,但若麻醉条件不好,或技术条件不具备也可选择纵切口。顺利娩出胎儿是剖宫产术最重要的步骤、最基本的目的,亦是剖宫产术成功的关键,对头位而言,儿头过低或儿头高浮娩出儿头较困难。对浅定的儿头,在患者右侧术者将右手沿胎头与子宫切口下缘之间伸入,达胎头下方,用手指将儿头轻轻推向上方,用手指及手掌将儿头向子宫切口处撬起,助手用手压宫底,用力大小,压宫底的方向要与术者密切配合。助手也可将子宫切口上缘向上牵拉,以扩大子宫切口周径如产程较长,儿头入盆深,手取儿头困难,可派一助手戴消毒手套自阴道上推儿头,协助术者娩出胎儿[3]。儿头高浮,在不影响麻醉平面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摇高,有利于儿头下降,必要时选择产钳助产。一般选择剖宫产用产钳,先将枕横位或左枕前位、右枕前位的儿头转为正枕前位,将产钳叶置于胎儿双耳部,扣合产钳,向下方用力牵拉,如为枕后位牵拉时要向上方用力。
剖宫产手术中应注意避免胎儿损伤。常见的损伤为:切开子宫时锐器损伤胎儿;娩出胎儿手法过于粗暴以致造成胎儿颅内出血、骨折。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
[2] 沈丽芳.腹膜外剖宫产术与进腹剖宫产术的比较.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6):27-28.
[3] 朱丽莎,朱爱国,闫卫东.新式剖宫产临床探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