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对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3-01-22张亚男
张亚男
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血浆中仅有微量的血红蛋白(20~40 mg/L),与触珠蛋白形成Hb-Hp复合物,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谢,不能从尿中排出[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为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其最大吸收峰在540nm。现就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及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60份标本。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9~65岁,平均41岁。
1.2 方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
2 操作及注意事项
2.1 操作 血红蛋白转化液WHO和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分类光度计移液管(5 ml)、微量吸管(20 ml)、试管等。HiCN转化液:氰化钾(KCN)0.05 g;高铁氰化钾[K3Fe3,(CN)6]0.2 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0.14 g;TritoX-100或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 ml蒸馏水加至1000 ml。取静脉或手指血20μl加入5 ml Hb转化液中,混匀,常温下放置5 min后,以转化液调零点,与人540nm(光径1 cm)测量吸光度A。如果所用的分光光度计是经过校准的,则可利用HiCN的毫摩尔吸光系数和侧得的A值计算Hb浓度。
2.2 注意事项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很多,但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方法,其他方法都应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为基准绘制标准曲线。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不宜储存在塑料瓶或广口瓶中,且应在4℃冰箱保存,否则CN-会丢失而使结果偏低[2]。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在遇到高白细胞或高球蛋白标本时,会出现混浊现象,应进行离心后再比色,以免浊度干扰。氰化钾是剧毒品,试剂配制时要严格按照剧毒品管理程序操作。比色测定后的废液集中后按每升加次氯酸钠溶液40 ml,充分振摇混匀后敞开容器置室温3 h的方法可除去毒性。
3 临床意义
HICN法是目前国际同一的标准方法,它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跟氰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后者在540 nm波长处有吸收峰,可用校准的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或用HiCN参考液比色测定。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而某些贫血,由于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不同,血红蛋白减少与红细胞减少程度不成平行关系[3]。如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较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数减少程度较血红蛋白量减少明显。对于围手术期患者,当血红蛋白<100 g/L时就输注红细胞,目前认为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研究发现,对急、慢性贫血患者,将血红蛋白浓度作为指导输血的惟一参数是无充分依据的。当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时,为保证组织供氧,机体会启动代偿机制,如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舒张等;临床医生可能会低估这种代偿机制的作用,导致红细胞的过多使用。与急性贫血相比,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的耐受能力更强,因为组织缺氧会导致2,3-DPG升高,促进氧解离曲线右移以利于氧向组织的释放。血红蛋白浓度在70~100 g/L的许多患者常常不需要输血,但是对于大多数血红蛋白浓度<70 g/L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输注红细胞以改善症状。因此,血红蛋白浓度在决定是否需要输血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是决定性指标。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最重要指标,但尚不能确定贫血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如MCV、MCH、MCHC测定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成熟红细胞偏小而着色浅、中心苍白区扩大;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骨髓中细胞内、外铁降低,则以缺铁性贫血可能居大。若Hb量降低、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血清胆红素增加等,则以溶血性贫血可能居大。而如果除Hb量减少外,WBC、BPC同时减少,呈全血细胞减少时,则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居大。
总之,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具有操作简便,试剂容易保存,和除硫化血红蛋白外,能将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等多种变性血红蛋白转变为HiCN等优点。
[1] 张秀明,李健斋,魏明竟,等.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1.
[2] 赵绪英,刘慧芳.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实用医技杂志,2007,37(5):204-206.
[3] 王飞,封敏,黄艳春.甲状腺激素、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5):6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