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企平教授治疗外障眼病的经验

2013-01-22李蔚为韦企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干眼风热明目

李蔚为 韦企平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韦企平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38年,辛勤耕耘,治验丰厚,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多种疑难眼病,对各种内障、外障眼病均有其临证特长。现举5例治疗外障眼病案例经验,供同道参考。

“障”是遮蔽之意,眼科病症虽多,但按其部位来分,则为外障与内障。外障是肉轮、血轮、气轮、风轮等部位病变的总称。韦教授认为外障眼病首重风火二邪,又不惟独风火。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诸邪皆可夹风害目,外感实火生风动血,耗气伤津;亦可虚风内动,血热血瘀、气损阴亏。故治疗外障之法,祛风清热为先,勿忘养阴生津,病久扶正为本,重视调理脾胃,随证灵活调整方药。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易某,女,54岁,2012年4月5日初诊。患者双眼红、磨痛伴视力下降1月余。患者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双眼红、磨痛伴视力下降,在外院诊断“双眼病毒性角膜炎”,予更昔洛韦、贝复舒等抗病毒、修复角膜治疗,用药后无缓解,遂来就诊。检查视力右0.12,左 0.12;眼压 Tn,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粗糙,点状浸润,kp(-),Tyn(-),晶状体轻混,眼底(-)。舌淡红苔白,脉细数。诊断:聚星障(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证属肝肺风热。久病正气已虚,治以疏风清热,兼扶正祛邪。处方:防风10 g、白术20 g、生黄芪30 g、秦皮 10 g、秦艽 10 g、党参 10 g、鱼腥草 10 g、大青叶 6 g、紫草 10 g、赤石脂 10 g、密蒙花 10 g、生地 10 g。日1剂,水煎服。15剂后症状基本解除,上方又连服15剂而愈。

按:韦老师认为,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以风热侵袭黑睛致病最为多见。风热上犯,稽留风轮致黑睛骤生灰白色星点翳障、羞明流泪、碜涩刺痛、抱轮红赤,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祛邪为先,使病邪尽早从外而解。方中防风疏风散热、退翳明目。《古今医统》曰:“防风,散风邪明目。”在疏散风热的基础上兼清热解毒,选用秦艽、秦皮、大青叶、鱼腥草等,秦艽、秦皮合用有抑制HSV-Ⅰ引起的细胞病变,保护角膜上皮屏障,减少病毒在细胞内繁殖的作用〔1〕。鱼腥草、大青叶都有明显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另外,老师在组方选药中,常适当选用养阴清热生津之品,如生地、天花粉、玄参之类,因风热之邪易伤津耗液,加之治疗过程中应用风药辛燥,配伍养阴清热药,可防止进一步耗伤阴津。风热壅盛,脉络瘀滞,白睛混赤或抱轮红赤,当选配凉血散瘀之品如生地、紫草等药,以利于清血分邪热、疏通经络、减轻热势。赤石脂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收敛药,既可收敛生肌,又可活血化瘀,用于角膜溃疡治疗,具有促进溃疡愈合和控制病情发展的良好作用。此患者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日久伤阴,阴虚无力抗邪,邪气久留不解,故方中密蒙花养阴清热、退翳明目,减少角膜翳膜形成。吾师认为此患者病久正虚邪恋,此时以脾胃气虚为本,风热证为标。“邪以正为本,欲攻其邪,必顾其正。”治疗宜健脾益气以治本,祛风清热退翳以治标,方中加用白术、黄芪,一则补脾益气,只有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五脏和调,六腑润泽,正气充盛,抗邪能力强劲,邪气难以向纵深发展,才能彻底清除余邪。二则黄芪、白术、防风三药配伍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扶助正气,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毒和清除潜伏病毒能力,降低疾病复发〔2〕。

2 巩膜炎案

王某,男,65岁,2011年9月15日初诊,右眼发红,阵发性疼痛4年。患者2008年起右眼红、疼痛,在某西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浅层巩膜炎”予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百力特)点眼治疗,病情好转。2010年右眼巩膜炎复发,右眼暗红充血、疼痛,又点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症状减轻,但时好时坏。现右眼红,略痛,口干,眠差,舌红少苔,脉细。检查:视力右 0.8,左 0.8,眼压右 22mmHg,左 20mmHg,右眼颞侧球结膜深层充血,有触痛,未见结节隆起。诊断:右眼火疳(右眼浅层巩膜炎)。证属肝肺风热,久病阴虚。治以清泻肝肺之火,兼养肺阴。处方:桑白皮 10 g、地骨皮10 g、夏枯草15 g、连翘15 g、赤芍15 g、丹皮 15 g、黄芩 10 g、北沙参 10 g、麦冬 10 g、密蒙花10 g。日1剂,水煎服。15剂后已无疼痛,局部无压痛,口干好转。此后两次复诊,病情稳定。

按:巩膜炎中医属“火疳”,本病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吾师认为,在巩膜炎中,主要是心、肺、肝经火邪夹风,脉络瘀阻,久而兼虚。本例病情反复,系肝肺热邪伤阴化火,则口干、便干、舌红。热久必瘀,脉络瘀阻,故白睛紫暗,目珠疼痛。治疗上以清泻肝肺火热为本,兼活血化瘀以止痛。方用桑白皮、黄芩清肺热,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赤芍、丹皮清热凉血,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诸药合用邪热除,瘀血消,阴虚无,诸证愈。

3 过敏性结膜炎案

宋某,女,45岁,2011年9月1日初诊,双眼痒红、不适,间断发作3年。曾诊断“双眼过敏性结膜炎”,用吡嘧司特钾(研立爽)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滴眼液交替点眼,眼痒症状时好时坏,遂来就诊。现眼痒,眼红,眼干,口干咽燥,二便调,眠佳,舌淡苔薄,脉细。查视力右1.2,左1.0,眼压右13.4 mmHg,左 13.1 mmHg,SchirmerⅠ试验:右眼 12 mm,左眼15 mm,双结膜充血,无睫状充血,角膜清,kp(-),Tyn(-),眼底:大致正常。 诊断:目痒(双眼过敏性结膜炎),证属风热壅目。治法:祛风清热,活血消滞。处方:防风10 g、荆芥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生地 15 g、白芍 10 g、菊花 10 g、桑叶 10 g、木瓜 10 g、全虫 3 g、苦参 10 g、白藓皮 10 g,日 1 剂,水煎服。并配合点吡嘧司特钾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药膏。15剂后复诊:眼红痒减轻,右眼有异物感。视力右1.0,左 1.0,眼压右 20 mmHg,左 21 mmHg,SchirmerⅠ试验:右眼10 mm,左眼12 mm,余同前。患者病久余邪未尽,血虚生风,治以养血熄风,又方当归15 g、川芎10 g、柴胡 10 g、木瓜 10 g、伸筋草 10 g、桑叶 10 g、生地 15 g、菊花 10 g、丹皮 10 g、赤芍 10 g,15 剂,眼痒减轻,异物感消失。

按:过敏性结膜炎中医属“目痒”,吾师认为,此病重点是“风”,方中用防风、荆芥、木瓜等祛其外风;四物汤养血活血,丹皮、赤芍凉血清络化滞,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一诊中用白芍偏于敛阴和血,二诊改为赤芍,为加强散血行瘀之力量;用苦参、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桑叶、菊花祛风清肝明目。

4 干眼案

邓某,女,49岁,2011年10月27日初诊,双眼干涩不适间断发作6年。患者6年间双眼干涩、异物感,曾多次就诊,诊断为干眼,长期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疗效不明显。现眼干涩、异物感,口干咽燥,烦躁易怒,眠差,舌暗红干燥苔薄,脉细。视力右1.0,左1.0,眼压右 16.1 mmHg,左 14.5 mmHg,SchirmerⅠ试验:右眼5 mm,左眼4 mm,BUT≤5秒,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眼前节(-),眼底正常。诊断:白涩症(干眼),证属肝肾阴虚兼有肺热。治法:滋阴清热,养肝明目。方用桑菊增液汤加减,生地15g、麦冬10 g、天冬 10 g、石斛 10 g、北沙参15 g、花粉10 g、枸杞子10 g、桑叶 10 g、菊花 10 g、百合 15 g、远志 10 g、炒枣仁20 g,并配合局部滴用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随诊在原方基础上据症加减,并随症状减轻,嘱隔日1剂,每周3剂。病情至今一直稳定,未再加重。

按:干眼中医认为属于“白涩症”,《眼科大全》谓本病“目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泽”,“睛不清而珠不莹润”指出了本病的特点。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源,肝肾同源,肾为水之下源,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因此本病的脏腑病机与肺、肝、肾、脾关系密切。韦老师根据多年治疗干眼的临床经验拟定的桑菊增液汤,方中桑叶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功效;菊花可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生地既能滋阴补肾又能清热凉血;百合滋阴润肺,清心除烦;远志、炒枣仁宁心安神;麦冬、石斛、枸杞子、北沙参、花粉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养肝明目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中胡萝卜素及石斛中生物碱具有提高免疫力、解热镇痛、提高耐缺氧能力的功效。因此推测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功能,促进泪腺细胞及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了泪膜的稳定性;并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3〕。

5 反复发作睑板腺炎案

宗某,男,8岁,2011年10月20日初诊,家长代诉患儿近期双眼交替反复发作眼睑红肿,现左胞睑局部轻度红肿7天。平素纳差,便溏。查体:视力右1.2,左 1.0,眼压右 18.5 mmHg,左 19.6 mmHg,左眼上睑皮肤微红肿,局部有压痛并触及约绿豆大硬结,结膜充血(+),角膜清,眼底(-)。 舌淡红有齿痕,苔薄黄,脉滑数。诊断:左眼针眼(睑板腺炎)。证属脾胃伏热。治以清解脾胃伏热,扶正祛邪。处方:化坚二陈汤加减,白僵蚕 6 g、黄连 3 g、陈皮 6 g、姜半夏 6 g、茯苓6 g、炙甘草6 g、夏枯草6 g、丹皮6 g、鸡内金10 g、金银花6 g、野菊花6 g。日1剂,水煎服。15剂后上述症状基本缓解,原硬结变小;继服7剂后左眼睑硬结消除。

按:中医认为睑板腺炎属于“针眼”,本病病在胞睑,胞睑在脏属脾,胞睑红肿痒痛,多属脾经风热,胞睑红肿不甚,反复发病者,多属脾虚,余热未尽。吾师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仓禀。同时脾胃又有保卫机体、抗邪防病之功,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疗过程中,应时时注重扶助胃气,只有胃气强,谷气旺,脾气盛,运化健,气血旺盛,化源充足,正气充盈,才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方中黄连清脾胃积热;夏枯草清肝散结;丹皮凉血、散血分瘀热;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鸡内金健脾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共收清解脾胃伏热,扶正祛邪之功。

[1]王永炎.今日中医眼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7.

[2]亢泽峰.益气解毒方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75.

[3]宫晓红,韦企平.人工泪液联合中药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 18(3):162-163.

猜你喜欢

干眼风热明目
明目养胃食荠菜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伴干眼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竟是“干眼”找上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