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底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初探

2013-01-22王彤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论治脉络血瘀

王彤云

眼底出血是许多眼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黄斑变等)和全身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及肾性视网膜病变,白血病,贫血等)的共同表现。患者外眼端好,但觉视物模糊,或眼前黑影飘动、有物遮挡,甚则失明。不同病因导致的眼底出血,治法不同,疗效各异。若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则多数患者可以提高视力,从而降低致盲率〔1〕。本文主要探讨眼底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

古人限于当时的条件,无法窥视眼内结构,故对瞳神内无气色、形态改变的眼底出血,只能凭自觉症状来命名。根据出血多少及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一般归属于“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范畴。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的发生与脏腑、气血失调关系密切,尤与心肝脾关系最大。瞳神称水轮,内应于肾,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心主血脉藏神,足厥阴肝经及手少阴心经均与目系有联系,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因此,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精血的濡养和心神的支配。心火亢盛,薰灼脉络,血受热迫,破络而出;肝不藏血,血液外溢,或肝失疏泄,气行逆乱,或肝郁化火,火性炎上,血随气上,迫血妄行;脾虚气弱,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均可导致眼底出血。此外,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脉络,撞击伤目,眼内脉络受损,均可导致出血。

一般而言,视网膜出血早期,血斑颜色成片,或呈火焰状,位于浅层者,或视网膜前出血,多属火热灼络,迫血妄行,血溢络外所致;视网膜上少量的反复出血者,以阴虚不足,虚火上炎居多;视网膜出血,血斑颜色暗红,呈小片状,或圈点状,位于深层者,多属瘀热在里,灼伤脉络所致;视网膜新、旧血斑杂混,反复出血者,伴有视网膜静脉极度充盈、纡曲怒张呈紫红色,多因血瘀所致,或因脾气虚弱、统摄失职,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气血两虚、血不循径,或过用寒凉之品,寒凝血滞所致;视网膜出血日久,血斑颜色暗红,或呈白色机化斑者,多为气机失利,气滞血瘀,血凝不行,郁结不散,郁而成积所致。局部辨证对于全身无证可辨的眼底出血尤为重要。

【施治】

眼底出血的治疗,可按一般的血证治疗原则,塞流(止血),澄源(求因),固本(益气养血)。但具体应用又有不同之处,因为眼底出血瘀积于眼内,其出路仅靠眼内的脉络慢慢吸收,瘀滞现象明显,多以祛瘀为要。血止后,即应掌握好活血化瘀的时机,另外加用软坚散结之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治疗的一般规律〔2〕是:出血期以凉血止血活血为主,出血静止后,采用活血化瘀之法,当瘀滞形成,采用破血逐瘀,软坚散结之法,病至后期,多采用攻补兼施治之。在活血化瘀中加益气或滋养肝肾之药物进行治疗。

不同病因导致的眼底出血,治疗原则也有不同。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关键是血管阻塞而致出血,阻塞属瘀,离经之血亦是瘀,总为血瘀证,化瘀通脉应贯穿治疗始终。但致瘀有各种原因,亦当审因论治〔2〕。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病因主要是火热动血,故治火即是治血。论治时,要注意止血勿使留瘀,消瘀勿使再出血。既要及时制止出血,更要促其积血尽快消散。因本病易于反复出血,活血药的应用宜慎重,与静脉阻塞的论治不同。

另外由全身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治疗则要兼顾全身。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首先必须治疗糖尿病,只有血糖得到控制,眼底出血才有可能控制。眼科治疗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2〕,针对出血、渗出、水肿及微循环障碍等几方面。多从阴虚火旺、脾虚气弱、气阴两亏、肾阴亏虚、离经之血便是瘀等方面论治。其它以此类推。

【用药】

眼底出血早期,视力继续下降,眼底检查有新鲜出血者,治疗当以止血为要,并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药。凉血止血药适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常用的药物有旱莲草,白茅根、槐花、侧柏叶、大蓟、小蓟等;收敛止血药用于各种新鲜出血,血热妄行之出血须配凉血止血药同用,常用的药物有仙鹤草、白芨等;化瘀止血药适用于瘀血阻滞而致的眼底出血,常用的药物有蒲黄、茜草、三七等。止血的同时须防留瘀,即所谓“止血不留瘀”〔3〕,可酌加行气之品,如川芎,郁金等。

血止后及时给予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具有行血、祛瘀、消肿等作用,适用于血滞或血瘀所致的眼底出血久不吸收等,常用的药物有川芎、丹参、红花、桃仁、苏木、泽兰、牛膝、茺蔚子、乳香、没药、五灵脂、穿山甲、郁金,莪术、三棱等。这些药物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血管、镇痛、增加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抗炎,镇静、提高耐缺氧能力、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免疫功能、抑菌等作用。活血时须配伍行气、理气药物,如枳壳,木香,厚朴、青皮、香附等,达到气行则血行。

瘀血日久,可选用温经消散之品,如肉桂,桂枝,细辛,炮姜,用量3~6克,以达到血得温则行之功。活血化瘀之品易耗伤正气,后期宜多用益气之品,如加用参、芪之类,以达到益气活血之功,即所谓“活血不伤正”〔3〕。

总之,眼底出血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医者要辨证施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且不同时期出血治疗用药不同;患者要充分认识眼底出血是一个严重影响视力的疾病,不治或失治可能导致失明,因此要有较好的依从性,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患双方要共同努力,以提高视力,降低致盲率。

[1]刘瑞斌.中医辨证施治眼底出血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2,27(2):268-269.

[2]白世淼.中医辨治眼底出血的思路及临床用药探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3):176-177.

[3]黄云飞.分期论治眼底出血 80 例[J].光明中医,2010,25(6):974-975.

猜你喜欢

论治脉络血瘀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话说血瘀证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