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3-01-22李艳红毕美娟范雪燕
李艳红 毕美娟 范雪燕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抢救不及时易导致死亡,恢复速度缓慢。同时具有突发和慢性的特点,发病情况突发,但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这样的话对患者的心理具有很大的打击和考验,通过调查研究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发现了一般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一般资料和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110例,女80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7岁。针对这些患者进行具体调查和了解。
1.2 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问题方面的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患者发病时、治疗中和治疗后期的心理变化,同时了解患者如何接受心理护理,找出心肌梗死患者惯有心理以及心理护理的具体效果。总结出相关心理护理方法。
1.3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调查和分析,主要的心理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 焦虑害怕的心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会伴随着胸部疼痛或者胸闷,并且会持续20 min以上,在此段发病时期,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害怕的心理。同时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氛围下也会让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而且对于患病的中年来说,焦虑恐惧的心理显得极为明显,中年患者还在承担家庭责任,可能处于顶梁柱的地位,患上心肌梗死可能会加重他们恐惧的心理。
1.3.2 消极治疗,多疑的心理。这一类的心理在老年患者中出现的比较多,在心肌梗死的长期治疗中,老年患者往往因为没有出现很好地疗效而对医院的治疗产生怀疑,并且认为自身年龄很高再怎么治疗也无法痊愈,也会给子女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就会出现消极治疗,怀疑疗效的心理。
1.3.3 无所谓的心理。在较为年轻的中年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对心肌梗死抱着无所谓毫不关心的态度。在发病疼痛过后,就觉得病情会慢慢好转,并且认为自己还年轻可以不接受治疗就自然痊愈。或者不遵从医嘱,在治疗早期病痛减少后就擅自中断治疗,这些行为都是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在作祟。
2 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针对不同的心理有着不同的护理方法,医院、患者家属以及患者都应该做好配合。
2.1 对于出现焦虑害怕心理的患者,医生应该给与一定的安慰、劝导,使得患者正确认清自身的病状,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焦虑时心率的变化,及时对患者疏导。患者自己也需要建立信心,控制住情绪,患者家属应该陪护在患者左右,给与患者亲情上的温暖和精神支柱,这样的话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害怕的心理。
2.2 对于出现无所谓心理的患者。医生应该做好沟通工作,并且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肌梗死病基础知识以及病情后果的介绍,让患者充分了解消极治疗的严重后果。患者自己也需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患者家属在出现消极治疗时候要对患者进行劝导。
2.3 对于出现消极治疗、多疑心理的患者。医生与患者沟通需要有很好地耐心和平和的态度,细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给患者信心,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同时要给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的例子,减消患者多疑的心理。
针对这些不同心理的不同护理方法,使得患者增强自信心,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通过对调查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心理护理的效果总结。
3 结果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以及护理方法调查,在这190例中得到心理护理的患者病情进行结果统计发现所有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大部分患者对心理护理持满意的态度,小部分患者对于心理护理干预有不满意,可能原因与医生处理方式以及家庭原因造成的。由此可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痊愈,促进心肌梗死治疗过程的推进。给临床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治疗提供了资料,有着借鉴意义。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影响患者心理,使得患者心理达到一个好的状态,有利于治疗。经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取得很大成功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医生对待患者态度、患者家属的态度以及患者自己的态度对心理护理都有影响,要调和好这三种心理,以便于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1] 肖卫东.急性心肌梗塞115例临床分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19(11):85.
[2] 李玉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1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