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预防中的应用
2013-01-22张桂芳
张桂芳
产后抑郁症(post parnm depression,PPD)危害产妇身心健康,影响婴儿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连续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负性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采用连续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2例均为在本院孕检、分娩及产后检查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6.5岁,孕37~42W,胎次1~2次,无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等并发症,排除有人格及智力障碍、精神病史者。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8例,高中以上98例,初中以上106例,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合作。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孕检及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期、胎次,新生儿体质量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常规定时孕检,入院后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多途径、综合性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加强产前监测 自孕12W首次孕检起,以形象生动的讲解或图像宣教使孕妇全面了解妊娠、分娩过程,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收集孕妇资料,评估其社会关系及支持系统,对存在产后抑郁风险者建立档案,对有产前焦虑、抑郁倾向者及早发现,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1.2.2 产时支持 营造病房环境舒适,主动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分娩需求,介绍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增强产妇心理承受力及信心;助产士在分娩过程中随时给予情感支持,指导其体位、饮食、放松技巧,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严密观察产程,降低母婴风险。
1.2.3 完善产后支持 与患者家属一起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母婴互动交流等,使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鼓励产妇家人分担家务,参与育婴,多与产妇沟通交流,减轻其负担同时有效心理疏通,保证充足睡眠,积极早期锻炼。出院后定期随访,指导婴儿喂养、乳房护理、个人卫生等,关注产妇心理。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在孕12W初次产前检查时,由门诊护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评分,计算抑郁指数(总分/80),<0.50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为重度抑郁;产后6W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durgh Postnatal Deprssion Scale,EPDS)评分,包括10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四级评分(0~3分),总分≥13者为产后抑郁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12W观察组SDS评分(34.21±4.35),对照组(35.12±3.47),抑郁指数均<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产后6WEPDS评分观察组(6.34±2.61),对照组(8.73±3.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症观察组4例(2.83%),对照组15例(10.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由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诱发[1],国内发病率约3.85%~18.48%[2]。常见原因:①绝大多数产妇对分娩存在紧张、恐惧心理,不适应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②产后体内雌、孕激素、皮质醇、甲状腺素急剧减少,脑内和内分泌组织中儿茶酚胺减少,影响高级脑活动。③社会支持、信息支持及评价支持缺乏,产生抑郁、焦虑情绪。④部分产妇因婴儿性别、生理缺陷产生强烈自卑心理,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3]。⑤与产妇个性特征有关,平时情感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多疑多虑、情绪不稳定者易诱发产后抑郁[4]。社会支持好、家庭收入稳定、夫妻和睦、有亲子能力、母乳喂养等能力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显著降低[5]。
产后抑郁症多于产后2W发病,表现为焦虑、畏惧,睡眠紊乱,乏力、易怒、悲观厌世,重者不能照料婴儿,对丈夫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敌意,婴儿发育状况明显劣于正常母亲者,且影响婴儿抗病能力,婴儿患精神疾病风险为母亲正常者的4倍[6],影响家庭和谐稳定,采取分阶段、多途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连续护理干预重视围生期及产褥期孕产妇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其心理障碍,减少不良情绪发生,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宣教可提高产妇积极应对能力,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对产后抑郁发生风险较高者也有助于减轻抑郁程度。本研究中产后6 W EPDS评分观察组(6.34±2.61),对照组(8.73±3.19);产后抑郁症观察组4例(2.83%),对照组15例(10.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明显。
[1] 田玉智,殷秀伟.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18-19.
[2] 邱忠君,汪俊红,吕翠.孕产妇情绪评估调查与产后抑郁症预防.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5):2710-2711.
[3] 高俊平,韩莉君.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护理研究,2007,21(5):1363.
[4] 于永琴.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白求思军医学院学报,2006,4(3):191-192.
[5] 黄泽云.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89-90.
[6] Adewuya AO,Ola BO,Aloba OO,et al.Impact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on infants' growth in Nigeria.J Affect Disord,2008,108(1/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