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琼副主任医师治疗肾病经验
2013-01-22黄兴
黄 兴
(河南中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
华琼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专家,从事肾病的医研工作近30年,在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华琼副主任中医药治疗肾病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辨证论治,调节机体平衡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治病的两大特色,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治疗肾类疾病的基本原则。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正气盛衰与邪气强弱之间相互斗争,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的过程。华琼副主任医师认为:肾脏疾病往往表现为下肢不同程度的水肿,心脏不同程度的损伤,气血阴阳的失调,以及邪正反复斗争的虚实相兼证,所以在治疗肾脏疾病时应在把握主症的基础上注意对他脏的影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疾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要注意扶正与祛邪并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外,还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情况、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的变化等,来制订相应治则和治法。
2 扶正补虚,重视正气的恢复
肾脏疾病尤其是肾脏衰竭患者经过透析后,机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消耗。华琼副主任医师认为:肾脏衰竭患者经过透析更易引起机体正气的不足,为伤气伤津耗血之举。若不扶正补虚,正气严重消弱,机体的免疫功能随之下降,则无力抗御外邪及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扶正补虚,重视正气的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她在多年临证中总结出一系列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如将肾病中的正气不足辨证分为肾气虚、脾肾两虚、阴虚内热、心肾两虚等不同证候,治疗时多采用补肾、健脾、养心之法。她强调:辨证疾病的本质,把握疾病的主症,采用相应的治法,是治疗肾病的关键。由于肾脏疾病后期大多出现脾胃功能下降、气血化生不足,“脾胃乃后天之本”,直接影响着机体的机能,因此在补肾之余要兼顾补脾胃;肾脏疾病同时也会引起诸多并发症,肾属水,心属火,故肾病后期会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华琼副主任医师常采用扶正补虚之法治疗肾病,认为该法对于减轻肾脏衰竭的程度、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干预肾脏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均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1]表明:补虚药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扶正补虚的作用。因此,补虚药用于肾病的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组织的免疫力,改善机体不平衡的状态,增强机体功能。但她亦强调:不要过多滥用滋补品。因大补之品过于滋腻会化火生痰生湿,妨碍机体正气的恢复,故用药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缓慢图之,避免出现“至虚有盛候”的情况。
3 祛邪不伤正,重视邪气的消退
肾脏疾病的发生多由于机体功能异常,邪深浸淫所致。肾脏衰竭患者经过透析后,机体的余毒往往不可能被完全清除,伏邪潜伏,复发的基础尚在,因此在扶正补虚的同时亦要重视祛邪之法,加快邪气的消退。二者协同,扶正与祛邪并举,才能更快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邪去正自安”。
华琼副主任医师强调:由于肾脏疾病病情的复杂性和患者自身的适应性,祛邪应适度。当代很多医家重用大剂量毒性较强的中药如附子、蜈蚣等,以攻邪来治疗疾病。现代药理学亦认为:此类中药有着很好的温阳散寒和通络作用。但肾病患者机体的正气已受损,脏器的功能下降,若攻伐不止,不但不能祛邪,反而易加重正气的不足、邪气的亢盛,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机体恢复,出现“大实有羸状”的症候。此外,华琼副主任医师在主张祛邪不伤正的同时,亦强调要做好疾病并发症的多重预防,以免疾病未愈,又出现并发症。
4 预后,重视后天营养食疗的作用
脾胃是机体精微物质化生和运行输布的场所,顾护脾胃对于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机体功能代谢的紊乱,妨碍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出现一系列影响脾胃功能的症状,给疾病的恢复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华琼副主任强调:“三分药,七分养”,要重视脾胃的调理,以及营养食疗的合理应用和配合。这对于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疾病的抵抗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