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阿玥教授治疗多发性息肉病1例分析
2013-01-22李俊姣王春晖石玉迎
李 昕,李俊姣,王春晖,石玉迎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肛肠科,北京 100029)
大肠多发性息肉病作为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因其病变涉及部位广、数量多、易癌变而引起临床重视。西医治疗普遍采用息肉电切和手术切除病变肠管的方法,但因手术创伤大,易造成不可逆的生理功能障碍,一定程度影响生活质量而不被患者广泛接受。安阿玥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以中药内服治疗多发性息肉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兹撷其典型病案1例,以分享其辨证分析及治疗思路。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便血于2010年3月9日在外院行电子结肠镜,提示各段结肠及直肠可见直径约0.3~0.4cm广基、亚蒂、带蒂息肉数十枚,表面充血糜烂。同年3月15日行胃镜,提示胃窦部可见成簇的广基及亚蒂息肉,表面充血,十二指肠球部散在0.4cm×0.4cm~0.6cm×0.6cm广基息肉。确诊为家族性息肉病。曾行3次胃、肠息肉摘除术,症状无明显缓解。2010年3月23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安阿玥教授。症见便血,肛内隐痛,便次增加,稀便不成形,有里急后重感,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查体:颜面浮肿,面色苍白,舌质暗,苔黄薄腻,脉沉。安阿玥教授经四诊合参,结合胃肠镜检查结果,诊断为多发性息肉病。中医辨证为:热毒内蕴,气滞血瘀。以养阴清热、和血解毒为治则,处方如下:元参30g、生地15g、石斛12g、当归15g、马齿苋30g、鱼腥草15g、砂仁15g、鸡内金9g、乌梅12g、仙鹤草10g、牛膝9g、生甘草9g。共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隔2~3个月复诊,随症持方加减,治疗1年余。2011年11月14日复查电子肠镜,提示回盲瓣上可见0.5×0.5cm的广基息肉,结肠内可见0.2cm~0.6cm的广基息肉10个。同年11月11日复查电子胃镜,提示除胃窦部有少数息肉,其它部位的息肉已全部消失,疗效满意。末诊于2012年5月10日,患者自诉大便成形,无脓血。每日排便1~2次,疼痛消失,颜面浮肿消失。安教授认为:患者久病,耗气伤阴,正虚邪恋,故调方以扶正祛邪为主,组方如下:元参30g、生地20g、当归20g、石斛10g、马齿苋30g、鱼腥草15g、夏枯草15g、败酱草15g、乌梅15g、白芍15g、桔梗10g、生甘草9g、竹茹6g。共14付,水煎服,早晚分服。2012年6月电话随访,患者自诉之前症状基本消失,一般状况良好。
2 讨论
息肉病多为热毒内蕴,久病伤阴,气机瘀阻,血滞不行所致,且多病程日久,病久则伤气耗血。安阿玥教授立法初期以养阴清热、和血解毒为主,后期以扶正祛邪为主。
本方重用元参,味苦咸寒,既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且有软坚散结之功,甘寒质润,滋阴清热,凉血寓补,补中有动。生地入营血,性甘寒质润,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者合用,共奏滋养柔润、养阴生津、滋阴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当归生血、活血,有化瘀不伤血之妙,使气血阴精同顾,合生地养阴润燥,祛瘀而不伤阴血。且本品辛行温通,为活血行气之要药。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胃内有息肉乃胃内热毒炽盛,故用石斛以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元参、生地、石斛三药相配,滋阴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泄火解毒。重用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鱼腥草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气血生化之源,气行则血行,故加用砂仁气味芬芳,化湿醒脾,行气温中;鸡内金消食导滞,健运脾胃,现代研究有增强胃的运动能力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且有化坚消石之功。牛膝活血通经,引瘀血下行,其活血祛瘀作用有疏利降泄之特点。仙鹤草收敛止血。乌梅味酸,生津止渴,入药属酸涩收敛药,本方取其滋阴收敛之功。生甘草清热解毒,味甘能缓急,用于本方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诸药合用,证症结合,标本兼顾,获得良效。
患者在连服中药2年后,症状好转,故后期调养以扶正祛邪为主,原方中加大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力。加入夏枯草既能清热泻肝火,又养厥阴血脉,软坚散结,理气而不伤阴,且可补肝肾之阴。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辛散行,有破血行瘀、通经止痛之功。白芍味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和营养肝,为血中之血药,酸甘化阴,与补血药合用,可以柔肝之效,配伍当归以补血养肝;配甘草可缓急止痛;配生地以滋阴柔肝。桔梗祛痰利气,消痈散结,载药上行,达于病所。竹茹甘寒性润,清热化痰,清热止呕,且有凉血止血作用。
3 小结
笔者总结安阿玥教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对直径>1.5cm的息肉主张行切除术,以免造成排便障碍,肠腔梗阻。而对一些初期瘤体小且数目多、单纯电切不易彻底的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在抑制病情发展、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但目前中药内服治疗多发性息肉病具体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