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科技类期刊论文物种拉丁学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013-01-22王艳军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名科技类拉丁

王艳军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郑州 450001)

在科技期刊的文章正文、英文题名和摘要中,物种要用其拉丁学名(Latin name)来表述,以利于科技信息的正确表达,满足信息检索和查新的需要以及促进国际交流[1]。总体来说,科技论文中物种拉丁学名的使用相对规范,尤其是在生物学、医学、药学、林学、园艺等学科,相关研究[2-4]也有很多。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在食品科技类论文中物种拉丁学名在使用规范和书写规范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势必影响食品科技类期刊的办刊质量、影响力、国际交流和发展,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

笔者考察了近几年发表的食品科技类论文,对其中存在的拉丁学名使用错误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得到各位同仁的重视。

1.物种拉丁名构成

拉丁学名是物种的国际通用名,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提出的物种双名法。双名法规定,物种的拉丁学名通常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完整的拉丁学名还包括命名人姓名和命名时间。

1.1 属名和种加词的命名规则

根据双名法,每一个物种的拉丁学名由2个拉丁或拉丁化字组成,第一个是属名,采用拉丁文的名词,或作名词处理的其它词类,首字母大写,排斜体;第二个是种加词,采用形容词或名词,使用形容词的情况较多,主要用来表示物种的性状特征、产区、人名或其它性质,小写,排斜体,如银杏为Ginkgo biloba。

若某种物种只知道属名,或者泛指某属生物而不需指出其种名时,可在属名后附上拉丁文种species的缩写sp.(单数)或 spp.(复数),sp.或 spp.排正体[1]。如:蛋白核小球藻表示为Chlorella sp.,假单胞菌属表示为Pseudomonas spp.。

1.2 命名人姓名和命名时间规则

命名人姓名除原词属于无法缩写的单音节词之外,都要求缩写,也可以用姓名的首字母。命名人姓名和命名时间位于拉丁学名的最后,排正体,可省略,如银杏为Ginkgo biloba L.

1.3 种下分类单位的命名规则

如果该物种是亚种、变种或变型等,应使用三名法记名。命名时,种加词后要加上用以表示亚种(subsp.或ssp.)、变种(var.)和变型(f.)的缩写词,然后再接亚种加词、变种加词和变型加词[5]。亚种(subsp.或ssp.)、变种(var.)和变型(f.)的缩写词用正体,亚种加词、变种加词和变型加词用斜体,如:中国萝卜为Raphanus sativus subsp.hybernus,栀子皮为Itoa orientalis var.orientalis,紫花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f.atropurpurea.

2.使用规范问题

在食品科技类论文中涉及的物种通常较为常见,因此其拉丁学名也相对简单,通常由3部分组成,即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姓氏。笔者考察发现,食品科技类论文中拉丁学名的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无拉丁学名。由于作者和编辑对物种拉丁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常见物种的拉丁学名常常被省去,如萝卜[6]、黄瓜[7]、菠菜[8]等。

(2)仅使用英文通俗名。很多常见物种的英文名通常也只有一个,使用其英文通俗名虽不会影响文章的理解,但缺乏科技论文的规范性。有些物种的英文通俗名多种多样,如枸杞可以用medlar,wolfberry,matrimony vine,Chinese wolfberry,Barbary wolfberry,Chinese wolfberry fruits 6 种英文名来表示[9],如仅使用英文通俗名不仅不利于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利于英文检索和查询,应该避免使用。

(3)中药材拉丁名和物种拉丁学名混用。中药材拉丁名通常由药用部位和物种拉丁学名组成,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药用部位+属名;药用部位+种名;药用部位+属名+种名;其他方式,如直接用属名、种名、俗名或有效成分名;如有性状特征、炮制加工过程等须说明的内容,将该部分置于中药拉丁名的最后[10]。中药材拉丁名和物种拉丁学名的构成是不同的,使用的场合也不同。顾名思义,中药材拉丁名主要用于表示中药材,它强调了药材的药用部位、有效成分、性状特征和炮制方法等,如Fructus lycii为枸杞子,Folium lycii为枸杞叶,均为中药材拉丁名,分别强调的是枸杞的果实和叶,而枸杞的拉丁学名为Lycium chinense。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应区分中药材拉丁名和物种拉丁学名,避免混用。

3.书写规范问题

在食品科技类论文中,拉丁学名的书写规范问题主要有正斜体错误、大小写错误、点号使用错误等。

3.1 正斜体错误

在笔者调查的论文中正斜体错误的问题还较为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属名和种名为正体,如银杏“Ginkgo biloba L.”,“ginkgo biloba”,“Ginkgo biloba”,“Ginkgo Biloba”;(2)命名人姓氏为斜体,如“Lycium barbarum L.”,“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3)表示拉丁文种(sp.或 spp.)、亚种(subsp.或ssp.)、变种(var.)和变型(f.)的缩写词为斜体,如“Chlorella sp.”,“Eurya spp.”,“Salmonella spp.”;(4)英文题名和摘要中拉丁学名正斜体不一致,如“Ginkgo biloba L.”和“Lycium barbarum L.”在英文题名中为正体,在摘要中为斜体。

3.2 拉丁学名大小写错误

拉丁学名大小写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属名小写,如“ginkgo biloba”;(2)种加词大写,如“Ginkgo Biloba”;(3)命名人姓氏小写,如“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属名和命名人姓氏的大小写错误通常在英文题目和摘要中都有出现,说明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对拉丁名的书写规范缺乏了解。种加词大写的情况在英文题目中出现的次数较多,这可能是受到期刊的排版格式要求,笔者认为,物种的拉丁学名是不受排版格式约束的,如生物学中的基因类型一样,拉丁学名应按照国际命名法规来规范使用。

3.3 拉丁学名缩写点号的使用错误

拉丁学名中通常有表示缩写的点号“.”,如命名人姓氏缩写需要加点号,泛指物种的种类的缩写sp.(单数)或spp.(复数)、亚属的缩写 subgen.、组的缩写sect.、亚组的缩写subsect.、亚种的缩写subsp.或ssp.、系的缩写ser.、变种的缩写var.、变型的缩写f.、栽培的缩写cv.等。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有两种错误:点号遗漏,如“Ginkgo biloba L”,“Lycium barbarum L”;点号重复,如“Pseudomonas spp..”,“Rosa davurica Pall..”。

缩写点号遗漏可能是论文作者或者期刊编辑对物种拉丁名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者说粗心大意造成的。点号重复使用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句末,其产生是因为作者对英文符号的使用不了解,在英文文章中,如果句尾最后一个词带缩写点号,句末则不需再加点号,只保留一个点号即可。

4.讨论

在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食品科技类期刊同仁正努力加快期刊国际化的进程。2013年《中国粮油学报》、《中国食品学报》、《现代食品科技》分别被EI收录,但目前,我国大陆还没有一种食品科技类期刊被SCI收录。我国大部分食品科技类期刊都是中文期刊,要想提高国际影响力,除了要提高论文质量,还要在论文的英文摘要上面下功夫。仅从物种拉丁学名的使用情况看,我国食品科技类期刊还存在不足。

(1)在食品科技类论文中,物种中文名后无拉丁学名或仅使用英文名的情况还较为常见,这容易产生一物多名和异物同名的现象,不利于英语国家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还会影响检索的命中率。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应在物种中文名后附上正确的拉丁学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中也要使用正确的拉丁学名。

(2)避免使用中药材拉丁名。中药材拉丁名和物种拉丁名的组成形式不同,中药材拉丁名多出现在医学类论文中,用于表示中药材,它强调了药材的药用部位、有效成分、性状特征和炮制方法等。在食品科技类论文中应避免使用中药材拉丁名,直接使用物种的拉丁学名即可。

(3)要注意拉丁学名的书写格式规范正确。拉丁学名的书写格式错误主要有大小写错误、正斜体错误以及缩写点号使用错误等,这些问题是很容易避免的。

在食品科技类论文中,物种拉丁学名在使用规范和书写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对物种拉丁学名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无关紧要,对论文的理解影响不大,但却能体现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因此,食品类期刊编辑应加强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规范使用,以提高食品科技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1]吴伟根,章晓光.中文期刊论文中物种拉丁学名的表述问题[J].2003,15(8):257-258.

[2]陆红梅.园艺植物拉丁名解析[J].北方园艺,2010(23):210-212.

[3]包雪声,顺庆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石斛药材的收载原则、植物基源及拉丁学名等问题的商榷[J].中成药,2005,27(8):1002.

[4]姜联合.植物生态学研究论文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拉丁学名及专业术语缩写符号书写标准规范[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5):730-733.

[5]刘云根,云其芳.植物拉丁名简介[J].植物杂志,1979(1):32-33.

[6]李洁,王清章,周绮,等.萝卜中芥子苷酶的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11):451-455.

[7]石亚中,伍亚华,许晖,等.石榴皮与羧甲基壳聚糖复合保鲜液对黄瓜保鲜效果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0):317-320.

[8]王安妮,史磊,孙莉,等.低温下相对湿度对菠菜与生菜保鲜效果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3,38(7):38-41.

[9]王艳军,周凤航.中文科技期刊中植物拉丁名的规范使用:以枸杞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85-86.

[10]陈翔.中药材以拉丁名为外文通用名的探讨[J].中国期刊研究,2009,20(5):949-949

猜你喜欢

学名科技类拉丁
什么是植物的拉丁学名
草莓主要害虫名录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润楠[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ey]学名订正过程及四川所产形态特征
北京与上海新媒体的科技传播发展对比研究——以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为例
拉丁新风
西安市科技型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爱美的拉丁老师
猪苓的称谓及学名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