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3-01-21李勇慧李红月
李勇慧,李红月
(洛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生物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与美育有着密切而潜在的联系,因此在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灵魂,揭示美的本质,丰富美的内涵,实现美的超越.因此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将是一种适应新课改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于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国内外已有不少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把美育实施途径局限于艺术课程这一狭窄范围,美育仍是学校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作者利用实习教学实践,从课堂内外全方位研究,以求初步探索美育应用对生物教学的影响效果.
1 教学与实验
作者于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嵩县五高高一年级三个教学班展开实验,共计220人,其中一(2)、一(4)班为对照班,一(3)班为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从生物知识本身,课堂教学艺术,情感升华三方面有意识调动各种美育因素,突出表现在对实验班的教学中,现将教学过程中挖掘的各种美育因素总结如下.
1.1 生物教材美
高中生物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如蛋白质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空间结构,DNA分子的规则双螺旋结构,生物系统的信息传递,生物的多样性等知识点中,无不于智育中包含美育因素.为了将生物美呈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生物教师需要从教学艺术着手,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生物教学本身的规律,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美化生物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欣赏生物世界美的同时,时刻感受到生物教学的艺术美,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2 课堂教学美
1.2.1 教师仪表美
中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心理,教师应该把握自己的形象,亲近,自然,大方的美的仪表有利于学生心灵美的塑造.作为肩负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师,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一辈子的,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风度仪表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潜移默化.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外表端正大方、整洁、高雅;服饰要得体,与自己的身份、年龄、环境相符.
1.2.2 语言幽默美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就曾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3]教师语言的魅力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武器[4].教师要提高教学幽默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活化教学环节,使学生体会到智慧之美.
例如在教学中讲到减数分裂时可以说,联会时“有源(缘)千里来相会”,而有丝分裂则是“有源(缘)无分”,同源染色体分离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总是要分开的.像这样幽默语言的使用引得学生会心的大笑,加深和拓宽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总之,幽默是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剂,传知解惑的催化剂,师生关系的黏合剂,现代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个人幽默素养.
1.2.3 趣味记忆美
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产生欢快、惬意、美好的心情,总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5].生物学科知识点多而抽象,如果有意识运用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诸如此类的趣味记忆,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记忆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学科间相互渗透之美.
例如在教学中细胞膜的结构可以想象成大家喜欢吃的沙琪玛,磷脂分子层就是米粒,蛋白质分子就是沙琪玛表面的花生或者葡萄干.提出细胞学说的两位科学家,学生很难搞清哪个是植物学家,哪个是动物学家.我们可以通过对联联想:“五谷(植物)丰登(施来登),六畜(动物)兴旺(施旺)”.这些趣味思维很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1.2.4 诗词意境美
中国的诗词韵味十足,诗词的许多因素都能给人以美感,但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依存于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6].在生物学教学中尝试渗透诗词,使生物课堂教学成为传导美,创造美的过程,将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美与大自然绚丽多彩之美联系起来,更好地完成生物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中有的诗词描绘了生物个体的特点.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迎风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的诗词则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生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
1.2.5 课件展示美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与教改创新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从而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7].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课中通过影像文件展示场所和过程,融声音,图片于一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如用动画展示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及吞噬异物的过程使学生对膜的流动性理解更感性化.
1.2.6 板书设计美
板书也是美育的重要方面,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除了文字表述以外,教师再用彩色粉笔勾划出极简练的图形或符号,给人以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造成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当然这种“画”不同于美术课上的精细描摹,主要在于示意.
1.2.7 展示实验美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认识某一事物时,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深入认识其本质.生物实验作为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同样是一种融观察和动手于一体的创造活动[8].显微镜作为生物实验的标志仪器,为学生显示出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色彩斑斓的世界,让学生在微观世界领略生物之美.
每一次观察双螺旋结构,看到的不单单是简单的碱基、糖或者是紧缩的杆状DNA分子,看到的是一个个跳动的生命,它们有着不同的性状、生活习性,它们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的不同位置,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球的孩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生物材料,在惊叹的同时,我们更应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实验的作用不应该是把学生塑造成麻木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人.
1.3 情感升华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利信念端正.”[10]大自然是美丽的,但是感受自然之美并非是观其美,闻其音,而是用心去体会它的真正美——无私奉献.例如有这样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将捕来的一条鱼放进滚烫的锅里,意外地发现这条鱼总是弓着身子,将鱼翻过来放仍是如此.他惊奇地将鱼取出,剖开肚子一看,里面竟然满满的全是鱼卵!我们无法想象这条鱼每次弓身意味着自己的头部和尾部将承受的巨大煎熬,但在那一刻,我们却明白了什么是母爱……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之为“本能”或者说是“先天性行为”,但就是这种行为却折射出动物的生命哲学,闪现着人性的光芒.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例子可以使学生提升美的品位,升华美的情感,这是我们生物美育的真正目的.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来评价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体现美育的实效性.
生物学考试成绩对比表
结果:从开学初和期末成绩对比发现,在开学初实验班成绩稍低于对照班成绩,由于美育在实验班的应用,实验班的教学成绩和及格率由开学初的较低到期末的赶超对照班,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班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会积极参与审美活动,人文景观摄影大赛、集邮收藏、校园文明大使评选大赛、环保手工制作大赛以及校园原创文学等,具备美的衣着,美的言行,初步具备美的心灵,美的情操.
3 讨论与总结
近几年来,应试教育这根无形的指挥棒把千军万马引向升学的独木桥,美育在许多的学校已形同虚设,而且多数人把学校美育简单地理解为在课表上开设一两节音乐课和美术课,这样,就使得美育在许多学校里是不仅实亡,而且名也不存.学校作为美育的主要阵地,我们需要在各学科渗透美育,绝非仅仅艺术课程.从作者的教学实践中可看出,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确促进了教学成绩和学生素养的提高.但是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任务,效果体现具有滞后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果各学科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探索,全方位、多渠道、高效能地全面实施美育,将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
〔1〕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 号).
〔2〕张伟.感悟生物课程改革 构建优效教学模式[J].中学生物学,2008(12):32-33.
〔3〕朱振江.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幽默艺术[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07):18.
〔4〕赵红玫.如何提高教师语言修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1):52-53.
〔5〕米萌.浅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02):65-66.
〔6〕李春智.古诗词意境鉴赏例谈[J].文教资料,2010(04):54-55.
〔7〕刘彦戎.浅谈多媒体教学利与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5):156.
〔8〕王冬晓.在生物实验中提高学生能力[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02):122.
〔9〕李美艳.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12):15-16.
〔10〕石清.美学乐学,才能达到生动和谐[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