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策略

2013-01-21孙金水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孙金水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计财部,郑州 450008)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策略

孙金水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计财部,郑州 450008)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之一,不仅维系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而且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阐述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行政管理环境和融资环境,提出了优化外部生存环境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探讨破解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

中小企业;外部环境;优化策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现有中小企业1000多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产品出口额和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缴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50%。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堪忧,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有待于探讨解决。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复杂,不仅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占中小企业数量的99%。民营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二合一,经营者的积极性成为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既有利于企业灵活经营、快速决策,又可节约降低成本。

2.中小企业在高科技发展领域较少,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由于整体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中小企业相对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20世纪80年代初,由一批科技人员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组建了一批较早的科技机构和科技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3.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优势地区,我国中小企业地理分布和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按照经济地带划分,占全国总量42%的中小企业在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仅占15%;而其工业总产值在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东部中小企业的产值规模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中小企业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经济环境

由于国际大环境和经济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困境。

首先,中小企业周转及发展资金出现问题。市场需求紧缩导致企业营业额下滑,固定成本支出加大,中小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劳动合同法》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强调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致使中小企业用工成本显著上升,使得本来融资就困难的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其次,出口企业严重受挫,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影响首当其冲。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使得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使得不少国家和地区货币竞相贬值,不仅降低了进口国的购买力,更增强了新兴市场出口竞争力,使得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大大减弱。

(二)法制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也在逐步完善,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1997年和2003年分别制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9年4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9月转发原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5年2月出台实施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充分表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

该法是我国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该法结合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要求,为中小企业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立法援助。《促进法》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发展促进法,是体现可持续发展意旨的宏观调控之法,它体现了三大基本的立法精神:(1)经济民主的精神。(2)扶弱帮小的宗旨。(3)公共服务的理念。

《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小企业的权利和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措施,为全面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部法律颁布后,我国各地政府也都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消除长期以来制约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重点解决市场准入和财税金融支持两大难题,对推动非公有经济跨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该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7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由打击、限制到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改革发展历程,转变成为“两个重要”,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项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许多的突破性,操作性强。在《意见》中提出了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的财税力度等8大方面29条具体意见。突出表现:一是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凡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均可以获得减税。二是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制度,让中小企业在拉动内需的战役中获得更多的政府采购机会。三是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银行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鼓励成立更多的“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

从以上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政策法规在执行中出现了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同时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条条框框太多,比如现有的《破产法》仍然遗留有“所有制不平等”的成分,它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他性质企业不能据此申请破产;再如《证券法》,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给予特殊照顾,而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难度太大,对于高科技、风险性企业,由于无法长期取得融资支持,又无特殊政策,致使其发展严重受阻。所以国家立法机关还应该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对中小企业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依赖健全的法律法规、高效的行政管理组织落实政策实施。

(三)行政管理环境

国家重视中小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设置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机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设有中小企业司,工业和信息化厅内设有中小企业局;市级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设置更细,有中小企业局,经贸委或发改委的管理处,发改委的中小企业科;县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口市级设置大致相同。

指导中小企业宏观的发展,制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企业对外交流合作,推动服务体系完善建立,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的主要职责。但省、市、县中小企业部门设置,与经贸委(局)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易引发推诿扯皮、管理冲突,弱化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职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获取资金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创立之初,中小企业主要靠自身的资金积累,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内源融资无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主要融资手段变为外源融资方式。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同的融资方式都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们从外源融资角度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1.直接融资。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欧洲等地区,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开始大力创建各自的创业板市场。发展至今,创业板已经成为帮助中小型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科技公司融资的重要场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目前的股权和债券主要融资方式,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尽管我国相继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等直接融资方式,但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周期长,门槛、成本高,手续复杂,企业上市后再融资必须间隔1年,再融资的发行审核基本等同于IPO,融资条件苛刻,与广大中小企业灵活快速的融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创业板的推出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直接融资,但短期内很难达到比较大的市场规模,相对于我国约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规模和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现行上市标准的2197家企业的上市数量而言,创业板的发展速度、市场规模、行业与地区分布,解决融资难问题是不可能的,一些充满活力、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明显受阻于资本市场,被迫寻求出路到海外上市。

债券市场类似于股票市场,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债券发行办法规定了资金额度限制,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债券市场:要求发行企业债券的公司,有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单位作担保,且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2.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有间接性、短期性、可逆性和非流通性等特点,依靠金融机构媒介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不少强化对中小企业发放银行信贷的政策,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也竭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使间接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单位风险意识增强,银行普遍出现“惜贷”现象。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融资困难的制约,发展出现资金瓶颈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不高,在生产经营困难时信用薄弱,易缺失信用。不积极改善经营管理,而首先采取逃废债务的做法,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的缺损,为企业间的长期交易设置了障碍,阻碍了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只能通过间接融资渠道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

(2)中小企业的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不真实。银行机构因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寻求信贷支持时,无法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而不贷款,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习惯隐瞒与己不利信息,使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了解中小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能把握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导致信贷支持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3)没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中小商业银行。计划经济渊源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以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的大银行,没有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虽然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支撑,但它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远远不够,不能提供足够的融资服务。特别是众多的县域,缺少区域性地方商业银行。甚至本应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为追逐利润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国有企业中去,因为有国家担保,收益率较高,风险较低。中小银行定位的功能转移,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显得雪上加霜。

(4)担保体系不完善。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排除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担保品不足的障碍,分散金融机构风险,促进融资交易成功,优化金融结构。1993年11月,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家全国性专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担保体系已经初步建立,2009年一年通过担保机构给中小企业贷款达600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新天地。

然而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不少问题:①担保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较低,担保能力十分有限。②担保公司申请者审查过严,难以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③担保机构缺乏,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④担保公司的业务具体操作复杂,被要求提供反担保能力,中小企业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担保贷款,就不需要担保公司对其担保。⑤担保公司收费较高,导致中小企业和担保公司之间的“逆向选择”,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

(5)融资工具缺乏创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复杂,解决问题不能一刀切,需要相当灵活的手段,针对贷款的不同对象,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融资工具。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种类太少,很难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优化中小企业外部生存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营造宽松的资金供给环境和氛围

各级政府要加大担保业务的政策宣传以及奖励的扶持力度,牵头组建多种性质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力争提高担保资本的放大规模和倍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提供强大的信用担保服务;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指导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吸引金融机构开办分行或办事机构,提高网点建设数量和密度,方便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政府应根据金融机构吸储实际,制定贷款投放规模和比例,并加大对金融机构考核力度,激发他们增加贷款投放规模和信心,要给予好的金融机构适当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以支持金融机构发展,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的科技、文化、经贸等部门,要以各种专项发展基金为基础,引导和吸引各种投资和贷款,提升金融机构投放贷款的规模和信心;规划、国土、房产等服务部门,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提供便利,为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财政部门要在企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而难以及时清偿金融机构债务时,为中小企业偿还贷款提供临时周转服务,帮助企业临时垫付资金,还清金融机构贷款, 以保证融资信誉,这样可顺利解决资金的断链问题。

(三)金融企业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多渠道融通资金

加大银行业组织机构和产品创新:1.加大组织机构创新,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 实现对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专业服务。2.加大金融产品和机制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探索扩展抵押和担保品范围,发展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路径。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1.在完善的股权融资机制下,引导更多社会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天使基金。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逐步建立完善的创业投资和退出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2.简化审批手续,建立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绿色通道,扩大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3.创新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按照“商业持续”原则,完善融资租赁业务,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保险营销渠道,探索新的保险资金业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1.把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与财政资金分存业务比例挂钩,适当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2.规范担保机构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损失分担机制,引导担保行业健康发展。3.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初创期中小企业。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对中小企业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赋予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促进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纵观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不难看出,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已成为世界上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美国硅谷集聚了IT产业和新经济,形成了IT产业的研发创意、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意大利的马尔凯是国际著名的皮鞋设计制造产业集聚基地;葡萄牙的波尔图则是著名的葡萄酒产业基地;而法国的巴黎已成为服装、香水、珠宝饰品等产业集聚地和世界的展示橱窗。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也应加大集约化生产规模,走集聚发展的道路。

[1]王春吉.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10(7):52-54.

[2]曹惠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丁东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5]梁文潮.中小企业永续经营之道:理论·准则·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周永超.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D].河北大学,2010.

[7]窦伟.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举措对我国的启示[J].中州大学学报,2012(2):24-28.

(责任编辑吕志远)

F276.3

A

1008-3715(2013)02-0011-04

2013-01-20

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实证研究”(2011-B741)

孙金水(1965—),男,河南巩义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计财部主任,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旧信封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