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迈县福橙黄龙病综合治理技术

2013-01-18金忠泽白先进徐长宝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12期
关键词:澄迈县木虱病树

文/金忠泽白先进徐长宝

柑桔黄龙病是影响世界柑桔产业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5省(区)普遍存在,在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地也造成严重为害。我国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生黄龙病,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内,虽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黄龙病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截至目前,柑桔黄龙病并未根本扑灭。柑桔黄龙病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能彻底治愈,也没有抗病良种,只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海南省澄迈县福橙黄龙病最初是从广东红江橙种苗带病开始传播的。澄迈县福橙科学研究所里已发现沙糖桔、柠檬感染黄龙病,且幼树树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初结果树和幼龄树最为感病。根据柑桔黄龙病的防控实践经验和海南的气候特点,本文介绍了澄迈福橙的黄龙病发生概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当地黄龙病防治提供参考。

一、黄龙病发生概况

除了福橙科学研究所大棚内母本园因防虫网隔离无黄龙病发生外,澄迈县各地福橙均普遍发生黄龙病,问题已较严重。凡是管理精细、树势生长强健的橙园,黄龙病发生就轻,木虱分布也少;凡是管理粗放,树势生长较弱的橙园,黄龙病发病就重,木虱虫口密度也高。有的橙园由于黄龙病发生太重,已毁园重新种植。

二、黄龙病治理存在的问题

对防控福橙黄龙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黄龙病发病前期桔树还会结果,果农认为砍了可惜,就任其发展;当地乡村领导干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柑桔黄龙病的严重性、毁灭性以及对其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黄龙病普遍存在轻挖轻防的思

想。病株挖除力度不大,防范意识薄弱,特别是目前黄龙病还没有发生的福橙产区,思想麻痹。有的农户不愿整株清除,只砍病枝。(据广西截除病枝治疗病树试验,供试病株700多株,结果表明,截除病枝防治无效。)

对黄龙病田间症状识别技术掌握不够。特别是广大果农,基本上没有掌握,极易将福橙缺素黄化与黄龙病相混淆。黄龙病具有隐症带毒现象,并与缺素症、涝害引起的黄化相混淆,只有秋季气温25℃以下时为黄龙病的显症期,表现为叶小、花多和果小。

防控较难,集体全面防治经费和防效都难保证。果农不能按时防治,不愿意防治,防效差。有的农户或公司,因福橙不是其主要收入,不愿管理,不愿砍伐,心存侥幸,认为:“发病不发病无所谓,损失不严重”“发病后病树不会马上死亡,到死还有一定过程(3~7年),不愿砍”“病树还会结果,不管品质好坏摘点吃吃没关系,去砍还要花工夫”。

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澄迈福橙科学研究所拥有一个防虫网隔离的福橙母本园,并且正在筹建隔离大棚福橙采穗圃;但是,海南省缺少柑桔脱毒育苗中心;福橙采集嫁接接穗只能实现 “无毒”(防虫网大棚隔离),不能实现“脱毒”,就不能确保福橙种苗不感染黄龙病。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三、预防治理对策

对福橙黄龙病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技术部门有义务向有关领导汇报黄龙病为害及防控方法,使领导特别是地方行政领导把黄龙病治理摆上重要议程。其次要打持久战。在澄迈只要福橙产业存在一天,就要与黄龙病斗争一天,这是一场持久战,涉及到广大农户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福橙产业的生死存亡。最后要科学应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使用无病苗、严防柑桔木虱、及时清除病树等3条基本防控策略才能够战胜黄龙病,福橙产业才能稳步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充分认识防控柑桔黄龙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长达50多年防治黄龙病,虽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黄龙病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仍未从根本上扑灭柑桔黄龙病。防控黄龙病的实践证明,在现有条件下,从根本上扑灭柑桔黄龙病和传毒媒介柑桔木虱,全面、彻底清除菌源,并非朝夕就能解决,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防控柑桔黄龙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持久防控的思想准备。

加大政府监管黄龙病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和组建防治队伍。福橙黄龙病的防治工作需引起澄迈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领导要更新思想观念、组织相关机构、建立奖惩机制、制订相应的行政措施,行之有效地控制福橙黄龙病。在组织机构上,要成立福橙黄龙病防控办公室,县级班子领导联系到乡镇,县所有部、委、办、局(中心)包村责任制,乡镇、村两级同样实行包村责任制,并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行政措施上,强调加强群防群治及各级政府在防治中的责任,要求形成长效机制和实行责任追究。将福橙黄龙病防控情况列入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内容。福橙产区拟将黄龙病防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互相监督,凡违反《村规民约》便不能享受村集体公益事业福利。

在思想观念上,转变领导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黄龙病综合治理是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社会工程、民心工程和致富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全民动手。通过宣传促使广大果农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参与防控工作,使福橙黄龙病综合治理工作成为全社会、全民的大事,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

加强对果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黄龙病防控意识和自觉性。由于黄龙病在澄迈发生的时间不长,且目前多数地方福橙发病株数较少,广大果农对黄龙病为害的严重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黄龙病田间症状的识别也缺乏经验。另外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投机商贩也影响黄龙病治理,他们错误地言传身教说“柑桔黄龙病是由肥料等引起的深度中毒的生理性病害,红鼻子果是中毒后扭曲变形的表现”;还有人提出“黄龙病树可以通过加强肥水后恢复”,直接误导果农。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和技术培训的力度,力求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组织田间会诊、召开现场会以及下乡进村开展技术咨询等方式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果农对福橙黄龙病田间症状的识别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报刊、有线广播和农村黑板报等,切实做好对果农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果农都了解柑桔黄龙病对生产的危害性,以及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从而提高果农的防控意识和挖除病株的自觉性。

实行科学栽培提高树体抗病性,严防柑桔木虱消灭传播媒介。全面推行培养独立树、培育自然开心形树冠、疏花疏果、营养诊断、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配套技术,特别要重视在防治螨类、粉蚧类、蚜虫、疮痂病、炭疽病、黑点病等病虫害的同时,严防柑桔木虱,基本消灭传播媒介,以减缓柑桔黄龙病的为害程度和扩散速度。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和经验,各地需引起高度重视。果农分散经营管理为治理黄龙病的重大难题。海南低温期短,柑桔木虱发生时间长。连片果园中倘若有一株带有木虱的病树未实施杀虫,整个连片果园所有防治工作几乎等于无用功。有的果园防治木虱,有的果园不防,木虱随风迁飞也会传染已防治果园。因此,一方面要求对已发生黄龙病橙园做好全部挖除工作;另一方面要动员所有福橙种植户在春、夏、秋3个抽梢季节,全面用药防控,治理黄龙病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甚至请专业队统一防治,这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辅助措施。

全面开展福橙黄龙病普查、彻底挖除病树减少传染源。澄迈县所有的福橙种植基地开展全面普查,进行逐村、逐园、逐株调查,全面核实发病株率,并登记造册,做到不留死角,争取普查率达到100%。根据普查结果,确认病株立即告知果农全部砍除挖除。清理病株,先喷农药杀灭柑桔木虱,再砍树。锯断病树后喷10%~15%草甘膦,盖黑膜,覆土以确保树桩不再发芽,并定期督促检查,确保按时清除,做到不遗漏、不走过场。建立普查小组,建立专业防治服务队,建立有挖除和喷药经验的专业挖除服务队。

重点加强对失管橙园的管理,控制黄龙病和柑桔木虱扩散蔓延。近几年,由于部分果农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导致相当部分橙园严重失管,特别是地处房前屋后和零星种植的橙园,失管情况更加严重,这些橙园基本不喷药、不施肥,长期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这类橙树不但是黄龙病的高发区,而且是柑桔木虱最适宜的繁殖地。对这类失管橙园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该砍掉的砍掉,该改种的改种。必要时,地方政府应采取强制措施,请专业防治队先打药再挖除,控制黄龙病和柑桔木虱扩散蔓延。

快速建立福橙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坚决杜绝黄龙病苗出圃种植。防控黄龙病从种苗入手是前提。建立福橙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是发展无病毒福橙生产基地的基本条件,为快速建立该体系,澄迈县应加快福橙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可借助海南省农业厅建立海南省柑桔脱毒中心,在澄迈县选建一批福橙无病毒良种繁殖圃,形成以省柑桔脱毒中心、省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澄迈县福橙无病毒良种繁殖圃等配套的柑桔无病毒良种三级繁育体系,为建设澄迈县福橙无病毒生产基地创造条件。强化种苗管理,开展统一防治,解决果农治理黄龙病思想不统一的问题是今后治理黄龙病的方向。果农在购买苗木时,一定要确认所购苗木为无病毒苗木,切不可放松果园管理,坚持按黄龙病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踏踏实实地做好黄龙病防治工作,让福橙产业持续为澄迈农民增收。

增加投入、制订目标、提升品质和保住品牌。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使黄龙病的防治、普查、挖除、宣传等有经费保障。确定实施目标、制订具体方案,力争在5年内使黄龙病树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老病区基本上控制住黄龙病,新种植区无黄龙病树。实施福橙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提纯复壮,提高品质,以品质保品牌,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澄迈福橙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澄迈县木虱病树
烟草对柑橘木虱的诱杀效果研究
澄迈县令丁斗柄及其《〔康熙〕澄迈县志》考述
矿物油乳剂对柑橘木虱定殖行为的影响
到澄迈县调研海南省关工委主任陈玉益
绝望与觉悟的隐喻
病树前头万木春
柑桔衰退病对脐橙生长和结果情况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橘殇
澄迈县热带特色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