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探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13-01-16王海霞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设体育

王海霞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实践性特点,形成了体育教学“讲解——示范——练习”这种“被动”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很少考虑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本文就“自主探究”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探讨。

传统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教学缺乏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和被动性无止境地延伸。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经过实践,本人认为具体可采用四步:以问引题自主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明理强化实践探究,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一、以问引题自主探究

探究源于问题,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出发点和关键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所以“通过问题来学习”是一条核心思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所以可以在观察比较中创设问题情境、在矛盾冲突中创设问题情境、在生活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创设中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如《迎面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先演示交接棒时两人撞在一起的场景,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撞在一起?怎样的交接棒才不会碰撞?这样启发学生两人合作,自己去实践探究,学生积极思考,多次尝试,进而得出右手传右手接的正确传接棒方法。滚翻教学时,提问设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么样的情况会做出滚动?”“前滚翻动作在什么时候适用?”当学生们了解了滚翻动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后,就会提高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在探究学习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这表明了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需要教师的“解疑”、“引导”、“点拨”,而不仅仅是“传授”、“教导”。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首先教师应该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积极表现者,有其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要公正地看待自己,决不能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只有建立这种和谐的关系,师生间的合作探究才能够真正得到体现与落实。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过程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给学生以清楚交代。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如学生进行迎面接力的练习后,让他们探究比赛取胜的关键是什么?要及时总结。学生明白道理后,练习中会充分运用知识技能进行动作实践。

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对技术、技能的掌握,学生只有靠身体实践,才能体验成功,而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纸上谈兵。让各合作小组利用教师所配给的器材自己去探讨、设计路障的摆设顺序,去选择最适合本组的一种方法参与竞争。每完成一次,小组成员及时总结并改进,去体会、探索最有效的合作方法,由失败走向成功,积极争取下一轮的胜利。

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激励是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可以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眼神、动作暗示或者是一个微笑。激励式评价方式很多,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要求等作出合理性的选择。常见的激励方式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体验激励等,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表明一种肯定的态度,并指明方向,能使学生不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向更深的目标探究。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一定适合开展探究学习,有的不宜探究,有的无需探究。自主探究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为基础主动探究与建构的过程,所以该模式在小学阶段更适宜在中高年级实践与运用,这样探究才更有价值、更有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创设体育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