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学的魅力在政治课堂上绽放

2013-01-16高卫周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名言政治课乡愁

高卫周

一提到政治课耳边就会想起一句歌词“想说爱你不容易”,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常态。新课标下新教材的实施迎来了政治教学的春天,在新增文化生活这个模块的同时,别的模块也添加了更多的文学元素,政治与语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为我们改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态提供了契机。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意识地引入了如诗词、名言、成语故事、寓言歌曲等一些文学知识,使政治课更艺术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以名言、诗词、故事导课先声夺人

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师巧妙的导入一定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整堂课的顺利推进做好坚实的铺垫。例如:在讲征税和纳税时,出示了民国诗人袁水拍《万税》:“这也税,那也税,东也税,西也税,样样东西都有税,民国万税,万万税。最近新税则,又添赠予税,既有赠予税,当然还有受赠税。贿赂舞弊已公开,不妨再来贿赂税和舞弊税,强盗和小偷恐怕也要缴盗窃税。实在没办法还加好几种,抽了所得税再抽所失税。印花税,太简单,印叶印枝也要税。交易税不够,再抽不交易税,营业税不够再抽不营业税。此外抽不到达官贵人的遗产税和财产税,索性再抽我们小百姓的破产税和无产税!”通过这首诗的运用巧妙地把文学知识和政治课的理论结合起来,既增强了课堂的幽默感和文学色彩,又启发了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巧用文学语言,升华主题

在教学中阐述原理时,适时加入诗词等于把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理论趣味化,从而起到升华主题之妙用。在讲解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时,讲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讲完人类社会更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曲折过程,最后总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最终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在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时引用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一段词:“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在今朝。”使学生明白了创造历史,推动历史进步的是人民群众,他们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在讲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借用古代名言警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使学生明白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防微杜渐。这些诗句名言的运用使课堂充满浓浓的文学气息,增加了政治课语言的文学性、灵活性、趣味性。

三、纵横穿插,水到渠成

上一节成功的课就像写一篇优秀的文章。精巧的设计,恰当的材料,有滋有味的开头,不紧不慢的收口,都会使一堂课色彩斑斓,浑然一体。诗词、寓言、歌曲在政治课中的纵横穿插,常常会使课堂别开生面,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同时,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欣赏性、积极性。在讲感受文化影响这一节时,整堂课都穿插诗词、名言、故事。用孔子的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孟母三迁的故事使学生体味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用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体味到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整堂课在文化的熏陶下水到渠成,效果不凡。

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从而演绎了课堂的精彩。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再好的预设也不得涵盖课堂教学的全部,恰恰是那些弹性灵活的成分和始料未及的体验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他们主动探究、发现,通过一系列、多形式的互动,不仅学生感到上课的乐趣,而且我也不时被学生的热情所渲染。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文学的魅力在政治课堂上绽放,使学生心目中的说教课成为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舞台。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

责任编辑杨博

猜你喜欢

名言政治课乡愁
乡愁
乡愁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回头一望是乡愁
名言
名言趣画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