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关联性
2013-01-16魏际兰唐兴红
魏际兰,唐兴红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语境下的一种重要且复杂的语言现象。自20世纪中叶以来,语码转换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不少研究者分析了文学作品、翻译和修辞领域,以及流行歌曲、手机短信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二语习得、双语或多语社团日常交际中的语码转换行为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大学校园是语言发展的沃土,是语言资源的宝库,也是研究语码转换的佳地。近年来,大学校园语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语码转换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以语码转换和大学生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我们发现,相关文献只有58条,这表明当前对于大学生语码转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视角还不够广泛,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研究内容还不够深入。
一、大学生语码转换的研究价值
大学生是感知语言变化的导体,是力求语言创新的主体。他们是中国社会中双语或多语能力者的先进代表,研究这个群体的语码转换行为具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为了成功地实现交际意图,具有多语能力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具有不同社会文化内涵的语码进行交际。在关联理论框架和真实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关注语码转换与交际背景的关联性,探讨语码转换与发话者相关的语言因素和认知机制,研究语码转换与受话者相关的语言因素和认知基础,还将分析交际内容对语码转换的影响,以更形象地阐述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的关联性和实用性,揭示大学生语码转换的认知特点。
二、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1]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人类的语言交际过程,指出了认知语境的共有性和动态性,强调了语境在话语表达和理解中的重要性。关联理论告诉我们,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发话者立足于当前的语境,通过一切可能的明示刺激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为对方的推理、解码提供依据;根据这些明示刺激,受话者结合认知语境进行逻辑推理,从而理解发话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成功解码。关联理论揭示了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性。发话者从自己的认知语境出发,充分考虑对方的认知语境,试图通过尽可能少的努力,采用合适的明示刺激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实现话语的最佳关联。从受话者的认知角度来看,他们期待话语与语境的最大关联,试图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根据所获得的刺激进行推理、假设,理解发话者的意图。因此,关联理论指出了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交际双方都应该着眼于彼此的认知语境,假设话语与语境的最大关联。如果双方的认知语境能相互映射,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即话语有可能取得最佳关联,那么交际就有可能取得最好的语境效果。
三、当代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关联性
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往往会遵循经济原则。在交际过程中,发话者总是期待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益,因此他们会采用许多交际策略来实现交际目标。Myers Scotton[2]的标记模式理论认为在特定语境下的语码转换是发话者的一种算计行为,是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语库资源的充分使用。如图1所示,大学生的语码转换受到他们所处的交际环境(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校园语境)的制约和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们的码值定位、语码能力和交际心情有关。他们的码值定位与交际环境密切相关,他们对于码值的理解是在与交际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码值定位属于发话者的认知环境,在交际中,发话者会努力使码值与受话者关联起来,以实现交际的最佳关联。他们对受话者的界定和对交际内容的把握也影响着他们的语码转换行为。基于对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交际内容和不同语码的认知,大学生会转换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语和英语、汉语和日语、日常用语和网络用语、汉字和字母词等语码以实现信息传递的最佳关联。
图1 大学生语码转换关联因素图
(一)与交际环境的关联
大学生的交际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校园语境。大学生是一个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对新的交际语言和交际方式十分敏感,能极快地作出回应。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微观的校园交际背景,决定着大学生的认知语境,对大学生的语码转换行为产生了深远又长久的影响。
1.与多元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
因特网的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也加速了英语国际化的进程,成就了这种“地角语言”的世界语言地位。在英语国际化、本土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不断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成长的90后,他们对于英语毫无距离感。见面说 Hello,谢谢说 Thank you,道歉说 Sorry,他们习以为常。同样,网络用语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神马是浮云”,这样的女朋友“伤不起”,食堂菜价虽不“给力”,哥们还是要Hold住呀!这些话语在大学校园也经常能听到。
网络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如今英美文化、邻邦文化(如日本文化、韩国文化等)和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构建了一个多元互存的文化背景。源自韩国的网购称谓“亲”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脱口而出的称呼语,英语“dear”的对等词“亲爱的”也逐渐被一些女学生用来称谓自己的同学或朋友。
2.与多元校园环境的关联
校园是一个微型社会,它主要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因此也具有多元文化性。校园有别于社会,因为学生大多数的交际都具有很强的信息意图,都与学业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语码转换能力与语码转换频率成正比。一般来说,大学生至少掌握三种语码:汉语普通话、家乡话和外语(主要为英语)。他们的语码能力越强,转换语码的频率越高;相反,他们语码能力越差,语码转换的倾向越小,频率越低。在校园语境下,大学生常用的语码为汉语普通话。当然,在具体的语境下,根据自身的语码能力,面对特定的交际对象,他们会转换语码来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二)与发话者的关联
大学生的语码转换与他们的码值定位、语码能力和交际心情有很大的关联性。
1.码值定位
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下,学生的语码转换与他们的码值定位息息相关。因为他们是多语能力者,为了实现交际意图,他们必然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语码库资源,选择语义价值、语言风格、情感内涵更符合要传递的信息内容的语码来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采用语码转换策略成功交际的出发点是发话者的认知环境,特别是与语码相关的认知环境。大学生的认知环境中与语码相关的百科信息包含常用语码的社会文化内涵信息。语码承载的文化、权力、地位方面的信息各不相同。比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英语是时尚、权威、激进的象征,法语是高贵、绅士、浪漫的代名词,阿拉伯语是传统、神秘、忠诚的标志,日语具有专制、艰深、务实的内涵[3]。比起普通话,英语和网络语的风格价值和情感价值更高[4]。汉语普通话比南腔北调的方言更正式、庄重,语义价值更好;而方言地方色彩浓厚,传统韵味十足,更有关系价值、风格价值和情感价值。交际时,发话者对于自己所掌握的语码都会有明确的定位。为了表达特定的内容,面对同一交际对象,大学生会有意识地转换语码。如与同学交流时,他们会先用普通话,后转用英语或家乡话,这一行为表明说话者着力于树立时尚、现代的个性化形象或有意拉近与听话者的心理距离,以更好地实现交际的语境效果。
2.语码能力
当代大学生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并能操熟练的方言,他们的双语能力毋庸置疑,所以在交际中他们能轻松地进行普通话与方言的转换。尽管英语是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在交际中不一定使用英语或者只使用一些容易习得的功能性英语语块(如单词、词组或口语化的句式等),能使用日语、法语或韩语等外语进行交际的大学生也主要是屈指可数的语言专业学生。就网络语言而言,笔者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英语和汉语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普通话与网络语的转换。
在课堂语境下,大学生的语码转换行为很复杂。由于他们的英语编码能力有限,因此语码转换的类型主要为英语向普通话的转换。
例1 英语口语课堂语境语料
教师:Today we'll talk about“moods”.Two of you can make a group and I will give you a topic to discuss…
学生甲:Moods是心情的意思吗?
学生乙:是的。
教师:Yes,you want to go to a party to dance but don't have a partner.
学生甲:Me?好吧!
教师:And your friend's boyfriend is a good dancer,so you want to borrow her BF to the party.
学生乙:My God!为什么是我呀?
教师:Understand?
学生甲/乙:Yes!
学生甲:那我们就开始打电话吧!我说我要来看你。I'm coming.
学生乙:然后你就夸我家好漂亮,我就说不是来过我家的吗?You've been here several times.还要有点疑惑。
学生甲:Today it's more beautiful!然后我问你去不去今天的舞会,你说不去。我就说多可惜呀,听说你的男友跳舞很不错的。
学生乙:对的,我很开心听到你的赞美。
学生甲(装无辜的样子):But I'm sad that I haven't got my partner.The party is ready,so please lend me your BF.
学生乙(很不情愿):OK!
如例1,我们看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在外教这个潜在的交际对象的前提下,两位大学生的交际涉及汉英语码转换。教师在说明任务时,学生甲通过英汉语码转换与乙协商,以确保自己对于关键词“moods”的正确理解。教师在分配任务时,两位学生都进行了英汉语码转换。通过转换语码,学生秘密地表达了对老师角色分配的惊讶和无奈之情。角色表演时,在以汉语为背景的支持性语境下,两位学生进行了协商、诱导式的英语模拟交际。这种课堂交际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因为交际的目的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为了训练语言。在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英语语码只起着点缀性的作用,或者可以说是对先前汉语表达的翻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真实交际中学生的英语语码能力的欠缺。
3.交际心情
语码具有情感价值。不同的语码内含不同的情感价值取向。汉语普通话的使用可以表达服从规范、热爱民族、忠于国家的感情;方言的使用可以表达乡里之情和亲密之意;英语的使用可以表达开放、包容的人文情感。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认知环境主要由普通话来建构,他们的语码转换除了与码值定位和语码能力有关,还有赖于他们的交际心情。当学生心情轻松或沉重时,他们更容易进行语码转换。他们愤怒或伤心时,他们往往倾向于换用方言、英语或网络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见例2)。
例2 考试不及格,发泄愤怒
学生:Damn it.又挂科了。
(三)与受话者的关联
为取得最佳关联,大学生要对听话者的认知资源和能力进行估计假设,以确保最佳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因为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即使要传递相同的信息,发话者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语码来实现信息与受话者的最佳关联。
1.室友
在大学校园里,同学是大学生的两大交际对象之一。按照相处时间和交际机会来划分,室友是最为重要的交际对象。室友之间朝夕共处,他们的认知环境具有很大的映射性,他们所掌握的语码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宿舍,面对室友,大学生会尽其所能转换语码来进行交际。使用汉语普通话时,他们会换用方言、英语或网络语等语码来取得话语的最佳关联。
例3 室长命令熄灯休息
晚上11点了,室长喊道:“孩子们,要困觉了,别闹腾了,把灯熄了吧!”
上例中,室长巧妙地使用了“孩子们”称谓,重新定义了她与同学的关系,掌握了自己的独特话语权,同时换用一个方言词“困觉”,来拉近与舍友的心理距离,使语境变得更为轻松、随意,让听话者心悦诚服地照办。
2.老乡
老乡即来自同一地区(省、市、县、村),具有相同(相似)生活习惯和语言风格的人员。因为交际对象是老乡,大学生会转用方言与对方进行交流。方言作为明示刺激之一,能使对方在付出认知努力处理信息的时候,还能收获、享受浓浓的乡里之情。如例4,两位老乡的交流就转换使用了普通话与甘肃话,使信息得以顺利传递,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例4 路遇老乡,问候。
学生甲:你要去哪里?(普通话)
学生乙:出去转卡,你来?
(甘肃话,“卡”为口语中的尾词,常与走、转等连用,“转卡”表“转转”之义)
学生甲说:么事干。(甘肃话,义为“没事干”)
学生乙说:哦,那就我们一起走卡吧。(甘肃话,“走卡”表示“走走”)
例5 和老乡开玩笑。
学生甲:你喜欢我吗?
学生乙答:Yes,I do。
学生甲说:俺也喜欢你。
学生乙说:好感动哇!
例5展示了汉语、英语、方言混用的奇特语境效果。学生甲冒昧地询问对方是否喜欢自己,学生乙巧妙地使用在婚礼语境下使用的英语表达“Yes,I do”来回应,既让对方能明白其意,又能收获幽默的语境效果。更为有趣的是,后来学生甲又使用了一个大众熟知的北方方言词“俺”来传递自己的真心诚意,使得学生乙感动不已。从语言交际来看,说话者都采用了语码转换的策略,为对方提供明示刺激,帮助对方顺利进行语用推理:我们彼此喜欢。
3.老师
在一般语境下,师生之间的交际语言是普通话,但是如果对方是英语外教,发话者会进行语码转换。因为英语与英语老师的关联性更强,使用这种刺激,能使教师顺利解码,实现成功交际,因此学生会尽力说英语。
4.家人
在校园里,大学生通过电话可以与家人进行交际。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决定了交际语码应为他们所熟知的且在家庭语境下通用的语码,可以是方言或普通话。如果为了重新界定与家人的关系,大学生可以转换其他语码,如与兄弟姐妹交流时可以穿插使用英语、网络语等。
(四)与交际内容的关联
1.专业知识
如果交际的内容涉及专业知识,交际必然要涉及一些行话或专业术语(如例6)。
例6 小组主题讨论
学生甲:The fir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lies in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they take place.Learning happens in the formal instructive situations,on the contrary,acquisition in the natural contexts …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s,learning is conscious,while acquisition is unconscious.Learning 是学习,acquisition是习得。
学生乙:But how to define the so-called unconsciousness?それはゎからなぃよ!
学生丙:そのとぉりですね!When the grammatical learning occurs,are the unconscious factors playing a role?
学生丁:所以嘛,有的学者就认为,the concept of learning is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that of acquisition。“二语习得”用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有点狭隘,用second language learning更为妥当。
例6表明,在英语专业学生围绕“如何区别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进行的一次小组主题讨论中,为了表明交际内容的严肃性,交际者们进行了英汉语码转换、英日语码转换、日英语码转换和汉英语码转换。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应用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术语,由于二语习得的理论都从英语国家引进,所以交际中学生表达的很多相关信息都使用英语编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在进行语义区分时,学生甲插入了汉语表达,以帮助受话者明确概念,成功、省力地获得信息。然后学生乙转换英语和日语表达了对于unconsciousness的质疑;接着学生乙的话,学生丙顺势用日语发出了感叹,表示赞同,同时,又用英语进行反问,以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让同伴们迅速地理解他传递的信息,学生丁先用汉语说明这是学者的权威之见,后用英语间接引述了他们的见解,而后,为了凸显学习与习得的差异,混合使用了汉语和英语,以汉语为主体语,在句子中进行了词汇换用——使用了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和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这两个对比性英语词组。在小组的热烈讨论中,学习语言的学生们灵活地转换语码,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语码转换现象在具有多语言能力的语言学习者的交流中是很常见的。
2.日常话题
日常话题五花八门,为了突出重点或为了委婉表达一些敏感话题,发话者会进行语码转换(如例7)。
例7 相邀购物
学生甲:Hi,我们去shopping吧!
学生乙:好啊!上次我看到了一条超beautiful的裙子,可是当时手里money不够。
学生甲:OK!Let's go.
学生乙:你打算买些什么?
学生甲:买双网球鞋、运动袜,顺便看看有没有sexy一点的bra!
例7中发话者通过汉英语码转换或强调了出门的意图,或反映了自己爱美又无钱的两难处境,又委婉地提及了不宜在公众场合提及的日用品。
四、结语
语码转换是大学生的一种理性选择。交际中,语码转换方式、语码转换类型、语码转换目的与当前的社会交往语境有关系,也取决于发话者的认知基础和受话者的认知环境,还与交际内容密不可分。总之,为了取得话语的最佳关联,发话者总是充分利用语言的经济原则和预设机制,精心选择合适码值的语码来提供明示刺激,以帮助受话者合理进行语用推理,达到双方认知语境的相互映射。
[1]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London: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95.
[2] 陈立平.双语社团语码转换研究——以常州话—普通话语码转换为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魏际兰,张颖.试论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76 -80.
[4] 周国光.普通话的码值和语码转换[J].语言文字应用,1995(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