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探析

2013-01-16解瑞红邹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资源分配差距

解瑞红,邹全

(1.江苏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高等教育影响着社会阶层的流动,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和体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教育体制调整与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问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现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现象,即“马太效应”。

一、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马太效应”的表现

为了便于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财政补贴、人员流动、基础设施和科研项目的获得几个角度分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马太效应的表现。

(一)高校间财政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高校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政府财政拨款、市场筹集和科研项目基金。其中,政府财政拨款即政府直接面向高校划拨经费,划拨方式包括竞争性经费和非竞争性经费,非竞争性经费是政府按照学生人头或教师人头进行的经费投入;竞争性经费是政府采取科研项目或研究发展计划所进行的投入(如985、211及现今实行的2011项目等)等具有竞争性质的经费投入。在这两种方式中,产生的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竞争性投入上。市场筹措是指高校通过市场运作等方法筹措办学经费,主要渠道包括为社会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校友、学校声望等寻求社会捐赠,提高学生的收费标准等。而学术项目经费则是指高校通过申请国家、省、市及企业的各种科研项目,获取经费支持。其中政府的财政资源分配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经费来源为辅。由于政策、历史等原因,各类型高校在政府投入、科研项目补助及社会影响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1.高校间财政补助的差异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公立高校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其经费的来源主要就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了取得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政府在有限的财政收入下,不得不采取重点投入政策,这些政策无疑增加了高校间经费投入起点上的差距。

以江苏省为例,现如今江苏省共有本科院校45所,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11所(其中包括2所“985”高校)。“211”和“985”高校除了每年的定额经费以外,还另外得到“211”“985”工程专项资金,且这笔专项资金数额较大。例如,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继续重点共建两所南京某重点高校的决定,决定指出除对两所高校的经常性事业经费安排以外,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教育部、江苏省将以原则上不低于“985工程”一期的投入数继续给予两所南京重点高校专项经费投入,教育部和江苏省将分别向其中一所投入建设经费7亿元人民币,分别向另一所投入建设经费3亿元人民币。到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这两所南京重点高校。

这种财政补助的差异使得这些优秀高校迅速发展起来,但同样也使得另外一部分一般类高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其结果便是那些发展得好的高校由于各方面实力雄厚会得到更多的补助,而更多的补助将使这些高校发展得更加壮大,进而又有实力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又继续发展。而那些原本就发展得不好或不太好的高校由于经费相对欠缺发展能力不足,又由于实力弱,获得补助的机会则越小,而机会越小就会越弱,从而形成一种循环。如此循环就形成了资源分配之初的马太效应。

2.高校间获得捐助的差异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统计数据,2011年江苏地区获得捐赠累计100万以上的高校总共有5所,分别是南京3所高校,徐州1所高校,苏州1所高校,校友捐赠合计1.31亿人民币,南京受捐赠的3所高校中有1所受捐数达到了8 000多万,是其他几所高校捐赠总和的3倍。可见不同高校间获得校友捐助的明显差距。

同时由《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总计获得社会捐助经费6.583 91亿元,其中中央属普通高等本科学校获得2.482 2亿元,地方普通高等本科学校获得4.10171亿元[1]。而在学校数量上,江苏省中央属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仅有10所,这不到1/4数量的学校却占据了年社会捐助经费总数大于3成的份额,并且这10所中央部属高校中有9所是“211”高校,其中差距可见一斑。

3.高校间科研经费的差异

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科研经费的多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规模与进程。2009年江苏省本科院校总计获得16.500 04亿元科研拨款,其中10所中央属本科学校获得15.157 18亿元,而剩余35所地方属本科院校仅获得1.342 86亿元。

另外,从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数据可以发现[2],科研经费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还表现在同梯度高校之间。江苏省共有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中南京某重点大学2009年合计获得11.325 93亿的科研经费,而另一所大学却只有5.848 5千万,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绝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少数的重点院校,绝大部分的普通院校只能得到极少的一部分,并且这种差距十分的鸿沟化。

(二)高校间人力资源流动的不平衡

高等院校作为人力资源密集的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自然不可避免,这对于调整高校师资结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起点不均的情况下,高校间的教师流动又加剧了马太效应。

1.高校间教师队伍的差异

师资力量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建设。从各大高校官方相关网站可看出一般部属院校在师资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而这些部属高校基本都在“211”工程建设名单内。

由此可见高校间师资力量的巨大差异,高校以此为基础开展教育事业,使得拥有较强师资的高校能够成就更好的教学成绩和办学质量,而师资相对薄弱的高校则会显得成绩普通乃至落后,在这种差异下,很多优秀教师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流向办学质量较好的高校,这便导致原本师资力量就强大的高校有着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使其师资更加强大,而师资力量原本就薄弱的高校却面临人才的流失。造成在人员流动中的马太效应[3]。

2.高校间科研队伍的差异

科研队伍的质量是一所高校科研建设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内外各种原因各高校的科研建设不尽相同。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各高校在科研人员和研发人员方面不仅在数量上有差距,而且其在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方面的差距更加明显,南京高校B拥有3 716名科研人员,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 443人,而南京高校G仅有科研人员259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只有78人,由此可见这种高校科研队伍发展的不平衡。这使得原本就拥有强大科研队伍的名校更加强大,而那些处于劣势的普通院校更加边缘化。

表1 2009江苏省部分院校科研人员情况表

(三)高校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

高校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学环境设施、实验室设备、教学实习基地、图书馆建设、网络及信息化设施、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等。高校基础设施是高等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和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同时也是评价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与其经费相关联,而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很大程度可以说是钱的问题,那些拥有强大经费支持的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比较全面,而那些经费较少的高校在基础设施方面难免会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了高校在教学环境和硬件质量方面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进一步直接影响的便是教学的质量。

(四)高校间科研项目引进的差异

科研是衡量高校实力的首要标准,更是学科、学位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如今科研项目申请难的问题却成了阻碍高校科研发展的普遍问题,很多项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少部分人往往与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使得原本就获取项目困难的普通高校获得的重大项目更加稀少。与此同时,很多科研奖项为一些固定群体所获得,这使得有名望者更负盛名,而无名者想要有所建树却难上加难。

在项目的规模上,一般情况下大型项目都由重点大学包揽,就国家级项目而言,以江苏省为例,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共承接国家级项目209项,其中来源于“973计划”19项,“科技攻关计划”17项,“863计划”101项,“自然科学基金”32 项,其他40 项[2]。

由表2可看出教育部直属的6所高校承担了江苏省过半的国家级项目,尤其是两所“985”高校更是承担了6所高校全部国家级项目75%的份额,占整个江苏省高校承担的国家级项目的38.76%,由此可见高校在引进项目规模上的不平衡。

表2 2009江苏省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家级项目验收情况

二、高校资源配置中马太效应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具有稀缺性,教育资源也一样,各高校对于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和扩大,这便造成了教育资源再分配过程中的相对不足。而这种不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又是无法弥补的,为此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我国实行了梯度发展的战略,即为部分高校提供更为优厚的资源支持使其优先发展起来,而这种国家政策的倾斜,是现如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马太效应”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教育相对公平性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哈佛大学哲学大师罗尔斯把正义分为两类,第一正义原则为“平等自由原则”,即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是一种横向的、平等性的公平;第二正义原则为“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原则”,即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的人,是一种纵向的、不均等的公平[4]。现如今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实施的正是第二类公平,对于不同的高校予以不同的对待,在这种情况下,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并举使得教育差别对待问题更加凸显,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马太效应”在此影响下也日益加剧。

(三)一元化评价机制的影响

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出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校一面”和培养人才“千人一面”的局面。而目前高等教育体系中,一元化评价仍占主导地位,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界限不分明,精英教育的评价标准仍然是评价所有高校的主要衡量标尺,这使得大多数非精英式院校在教育资源的竞争性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也使得高校间的雷同度增强,特色模糊,学校间相似性越来越强。

三、建立多样化的资源配置体制是缓解资源配置中马太效应的有效方法

不同高校由于各种因素在发展上存在差距是必然的,而且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差距可分为正常差距和非正常差距。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而高校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和社会两方面,假设排除政府对高校差别政策的影响,高校得到的都是相同政策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在体制管理、教学质量、形象建设等各方面的完善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形成的后天差距在资源的自主流动性和其来源开放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再发展过程中的不断调整与改革弥补过来,这类差距属于正常差距,是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

现如今,在政府对高等教育主导的环境下,高校的发展不再以社会为主导。根据帕累托最优概念,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在不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政策的倾斜必然会造成资源分配在高校间的此多彼少,而这种此多彼少会直接影响高校的建设,在这种状况下任何的变动都会造成利益的受损方,因此帕累托改进在此处无法实现。并且在这种政府对高校定位性的大规模投资影响下,社会资源的流动也受其导向,弱势高校没有足够的资源与重点高校抗衡且其资源来源路径也被阻塞化、限定化,高校间的差距由此被放大而且难以逆转,而这种差距则是非正常差距。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马太效应”就是一种非正常化的差距。探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在于在资源分配的评价标准上,仍然以单一的标准为主,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源分配体制,造成了不同类型的高校要想获得更多的资源,必须以重点大学、综合大学、科研型大学为标准进行建设,否则,很难获得相应的投入,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千校一面”的问题,也使得很多普通高校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和重点高校看齐上,忽略了自身特色的建设,也使得我们高等教育系统培养的学生的区别性很小,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千人一面”,造成大学生一进入就业市场就产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多元性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体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大学,按照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资源分配。

(1)改良管理体制,废除重点大学终身制,为普通院校提供发展和后来居上的制度基础。在制度面前,一切院校平等,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使不同高校能够上下流动,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让更多的院校能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和通过竞争获得重点建设的机会。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务从“指定”重点建设大学转变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分层体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合理对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各类院校进行分类。使各类高等院校都适应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要求,高校培养的对象更加有针对性,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可以缓解劳动力结构性过多或不足等问题。

(3)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体系是高校发展的指挥棒,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数量,也决定着高校发展的方向,目前单一的评价和标准造成了现今不同类型的高校以统一标准作为依据,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也使得很多普通院校在竞争中处在不利的情况下,因此,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多样化的资源配置体系,建立多元的经费投入标准,合理合适地使资源分配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使各种类型院校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都能合理健康发展。

[1] 陈伟光.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18 -1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4-78.

[3] 许慧贤,史彦虎.高校人力资源流动的“马太效应”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130-132.

[4] 陈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资源分配差距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新研究揭示新冠疫情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精读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一种基于价格竞争的D2D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云环境下公平性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