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入高考谨防沦为“应试体育”
2013-01-15王琦
王琦
今后,体育课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影响高考的录取。记者昨天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体育科目今后将可能进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将增加体育科目。(11月4日《安徽商报》)
在应试教育之下,体育课在学校普遍不被重视,存在课时“被占课”,学生“被及格”现象,也导致了我国中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现如今,体育课挤进了高考项目,体育老师们终于迎来了关注的目光。诚然,把体育纳入高考体系,可以引来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的关注,但是必须谨防体育成为“应试体育”,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给学生稚嫩的肩膀又压上一座大山。
体育一旦作为高考项目,就要面对考什么、如何考以及评判标准如何设定的问题。但是学生的先天体质不同、地域不同,将给标准的设定带来难题。例如,乡村的孩子因为体育设施的不足,面对球类等技巧性项目,与城市的孩子就存在差距。这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教育不公?同时,体育特长加分一向是高考腐败的重灾区,将体育纳入高考是否会激化这一现象?
体育纳入高考,如果操作得当,将改变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的现象。但是仅仅依靠考试是不够的,更应当重视学生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的体育爱好与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身,也更能挖掘孩子的体育潜能。如果只是应试体育中的高考前突击训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体质,更会打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体育项目的评价标准不应只是简单的体育测试成绩,更应关注学生平时体育课堂的表现,将平时参加各种活动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说起体育不应只让我们想到粗犷和壮硕,更应想到协调和美,体操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如今的体育课,好像是男孩子的世界,过于粗犷,这也是让许多女生敬而远之的原因。舞蹈虽为艺术,也可以纳入到体育体系中去,以让体质较弱的女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力。
体育入高考看似得到了关注,却很可能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应试负担。只有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找到应试教育的病根,才能解体育等“副科”体系不被重视之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