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

2013-01-15姜义军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规章制度约束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这需要教师能够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如何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目前高等学校的实际做法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刚性约束,譬如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强化激励,譬如通过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各方面工作,激励教师教书育人。

应该说,这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调动大学教师的育人积极性,规章制度不可少且需要不断健全,但所有这些最终都应该转化和落脚在对教师的激励,亦即使教师以发自内心的积极性投身于育人工作。

目前一些学校在把提高质量放在学校一切工作首位的正确理念之下,却又采取了夸大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而忽视对教师激励的不当做法。如有的学校直言,教师积极性“是‘管出来的,不是调动出来的”;学校只要抓好“依法治校、治教”,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等等。应该指出,这些看法从一般管理学意义的角度来说尚可,但如果指向对教师的管理则有失偏颇。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其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良心活”,靠的主要是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其真实效果和贡献很难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或考评体系十分准确地被量化出来。因而仅靠或者过分强调制度约束,不但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甚至还很可能会挫伤积极性。事实上,这种制度约束下的量化,好的教师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能量化的部分只能是适用所有教师的那一部分工作量(如课时工作量等),而教师做的很多工作是不能用数字来统计的。无法统计的这一部分,可能越敬业的教师做得往往越多。譬如,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或解决其他问题,教师可能牺牲很多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这部分工作谁来量化?如何量化?

教育教学规律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教学经验都表明,来自职业上的激励是教师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一位老教师曾这样说:如果哪一节课他上得精彩,他就从心里往外高兴,连走路都轻快起来;反之,课上砸了,他回家后连饭都吃不香。其实,教师这种职业,最应该有的恰恰是这种状态,积极性要从心底里发出,而不是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

由此看来,对于高校教师这个“知识含量”最丰富、最在乎他人认可与承认的职业群体而言,能唤起其积极工作的潜能和积极性的最恰如其分的办法是激励,而不是单纯的约束。如何激励教师远比如何约束教师要难得多,也复杂得多,高校对此不可避重就轻、化复杂为简单。

对教师的激励,目的在于使教师更积极地投入到人才培养的工作,这就需要学校联系教师实际以及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实际设定教师的目标、任务和指标,要给教师留出充分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实施教书育人。如果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如有的学校硬性给教师规定繁重的科研任务),教师为了完成而不得不疲于奔命,那么他即便是有育人的积极性,也拿不出时间和精力,因为毕竟职称聘任(一般三年为一个周期)是他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尚需指出的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都应当是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否则教师育人积极性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

(姜义军 沈阳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规章制度约束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墙化”更需“强化”
马和骑师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运用“热炉法则”做好安全员工作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