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3-01-15李焕林
李焕林
弥勒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云南大理 652300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李焕林
弥勒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云南大理 652300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 观察组与治疗组,各组3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合并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观察组的效果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患醒脑开窍针刺合并康复训练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病患的致残率低,能够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理能力。
醒脑开窍针刺;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治疗分析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以及与死亡率均较高,并且易于出现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吞咽障碍、手指握固、足内翻、血管性痴呆、小便失控,便秘,肩周炎、偏瘫等严重的后遗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方法合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进行有效的治疗,疗效效显著,并且还可以加快病患的身体恢复健康,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与水平。为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现对该院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病患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120例患脑卒中偏瘫病患,从中随机选取70例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6例,女34例,病患的年龄范围自47~8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有26例病患为脑梗死、12例左侧偏瘫,23例为脑出血,9例为右侧偏瘫;将70例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分别进行治疗。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对于脑出血病患者应给予降颅压或者是脱水、脑保护等有效治疗;对于脑梗死病患给予抗栓、抗凝、或者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以及改善脑部细胞代谢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病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合并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
1.2.1 康复训练治疗 康复训练治疗的内容主要有卧床训练,即病患应采取正确的卧位姿势:将患肢放于枕上,保持伸肘与腕背伸,膝关节略微屈,肩关节应前伸且手指伸展,可在膝下置小枕,足底应不于支撑物接触。其次,病患应进行起立床训练与翻身、起坐等训练,早期的起立床训练可以有防止出现直立性的低血压现象,病患起坐时,可从侧卧部位开始,由健足逐渐推动患足,病患的健手支撑在腋下,并且推动身体,推动的同时手应该边推同时后撤,躯干则用力侧屈坐起。坐站和步行训练,病患的双足平放,双肩与躯干应充分前伸、前倾,抬头并向前方向触及目标物,并把重心移到下肢。进行步行训练时,先实施平行杠步行或者是扶持步行,进而进行徒手步行,有效改善病患的步态训练。病患活动偏瘫的肢体时,活动的顺序由近端关节再到远端的关节,3次/d,进行5min/次;病患双手交叉并上举,进行双上肢的伸肘活动,病患的肩关节应该前屈或者是上举运动。
1.2.2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是病患的双侧内关、人中以及三阴交,辅穴是患侧极泉、尺泽与委中;配穴是根据脑卒中的不同临床表现或合并症、并发症针对性的选穴。针刺的规范操作为: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 cm,并使用提插捻转泻法。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 min;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约0.3~0.5 cm左右,采用雀啄手法(泻法),到眼湿润或者是流泪为止;再刺三阴交穴,沿着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现45°方向斜刺,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进针0.5~1 cm,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针感至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针刺病患的极泉穴时,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沿经下移1~2 cm,尽量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处取穴,应用手将患侧的肘关节进行固定使其外展,并且直刺进针深度为1~1.5 cm,采用提插泻法。病患出现手麻手胀以及抽动3次为度;尺泽穴,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 cm,用提插泻法,针感自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外旋抽动3次为度;委中穴,使病患仰卧并抬起其的患肢取穴,用左手握住病患的踝关节用肘部顶住病患的膝关节进而刺入穴位,针尖向外15°,进而进针1~1.5 cm,使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针刺2次/d,10 d/疗程,需持续治疗3~ 5个疗程。
1.3 诊断标准
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应该符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中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诊断标准,并且经过MRI或CT确诊患有脑卒中病患[1]。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的标准
纳入的标准有病患的年龄为45~80岁,并且患者的颅脑经过CT或者是MRI的结果支持;脑卒中病患在恢复期、且意识较为清楚的病患,应该选择中风后的第1天到6个月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病患为自愿参加、家属签字同意。大面积脑梗死、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稳者排除。
1.5 疗效的评定
针对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Fugl-meyer)与生活能力(ADL)指数进行评分,当≤40分,视为完全依赖他人或者是多数病患依赖他人;当分数在41~60分时,是少数病患依赖他人;分数≥61分是病患生活可自理。
1.6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治疗效果对比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全部的病患进行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治愈人数10例,显效人数11例,好转人数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观察组治愈人数7例,显效人数9例,好转人数13例,无效人数6例,病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病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2]。
表1 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病患治疗前后Fug I-Meyer评分情况比较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按ADL指数分级治疗前后差异比较[n(%)]
3 讨论
疾病脑卒中偏瘫又可称为脑中风,属于神经系统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且病患的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利,因此,积极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进行治疗十分必要。
3.1 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病患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经过康复训练,反复刺激病患的神经功能,使得少数神经元还可再生,使病患的肢体得到强化与维持。此外,通过康复治疗还可以预防各类并发症,使病患的脑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脑卒中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质量。
3.2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方法是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病患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以达到醒脑开窍、补益肝肾、疏通经络的作用,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归纳总结,“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显著,适用于急性期中风与恢复期或者是后遗症中风期的病患,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脑血流动力学,对于提高病患的SOD活性并且降低病患的LPO含量,更好的调节病患的神经功能,降低其体内Ca细胞的内流,使细胞凋亡速度减慢,从而有效提高DNA的复制能力,穴位针刺还可促使病患的各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3.3 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康复训练治疗的意义
醒脑开窍针刺方法合并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病患,可有效改善病患的神经功能与状态,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提高偏瘫病患肢体的运动能力。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与规范的针刺患者的穴位,对于病患的更快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针刺合并康复训练介入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有助于改善偏瘫病患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3]。
综上,醒脑开窍针刺法合并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病患,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病患的神经功能、改善其的血流指标、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叶信画,杨少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4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1):17-18.
[2]张延荣.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4):405-406.
[3]陈颖,闻霞,张宁.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2):404-405.
R743
A
1674-0742(2013)03(b)-0080-02
2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