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

2013-01-11梁炳钊

物理通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用电器支路短路

梁炳钊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 广东 广州 511442)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点记得不牢固,练习做得少.于是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记忆物理概念、公式和规律,并反复做大量的练习,但是结果还是不理想.有的教师总是抱怨,“这道题已经讲了很多遍,学生也做了很多次,但还是错误百出!”

1 理解物理概念是能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的前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成5个亚类,即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并提出这5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

(1)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

(2)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

(3)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

(4)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没有稳固的基石,建不成高楼大厦.如果把物理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就是学生能运用物理规律的前提,很多教师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引入物理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概念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就直接给出物理概念.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些概念.学生记住的只是一堆不理解的文字,根本不知道概念的本质.如果学生不理解物理概念,我们就算花费大量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练习,结果必然出现无论做多少遍都会犯错的现象.

2 重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 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本质

物理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超脱了具体的现象而说明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有些教师觉得向学生解释,太浪费时间,不如节省点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干脆让学生背熟这些概念,结果学生做题时一窍不通.所以,只有经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概念的本质,教师和学生才不会做无用功.

笔者根据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物理概念的构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具体水平.学习者从其他物体中辨别出某一客体.

(2)再认水平.学习者从不同的情境或不同的视角认识客体.

(3)分类水平.学习者能识别新遇到的例证.

有不少教师往往会把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省略,直接给出概念,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后面做再多的练习也是徒劳的.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下面以 “短路”概念的建构过程进行分析.

在电路中,导线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这种现象叫短路.短路也可以理解为,有两条支路可选,一条支路不需要经过用电器,而另一条支路有用电器,电流总会走没有用电器的支路,这种情况叫短路.学生要明白短路的概念,必须先理解下面3个问题,一是什么叫用电器?二是导线与用电器的区别.三是电流怎样选择路径?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电器的概念,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回忆用电器的概念,列举出电灯、电饭煲、电视机、电风扇等常用的用电器,讲述“像这些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叫用电器.用电器都有一定的电阻.”然后设问,“导线是不是像电灯、电饭煲一样,有电阻呢?”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猜测.接着,教师测出用电器和导线的电阻,学生发现用电器电阻较大,而导线的电阻非常小甚至等于零.这样,学生就知道导线和用电器是有区别的,导线并不是用电器.

(1)具体水平.短路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有两条或以上的支路选择,其中一条支路只有导线;二是电流走只有导线那条支路.笔者通过实验对比凸显这两个特征.

教师连接了两个如图1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

图1

师:L1有没有电流通过?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灯泡能发光,说明有电流流过灯泡.

教师分别在L1两端并上另一个灯泡L2和一根导线,如图2和图3所示.

师:如图2,现在有两条支路,两条支路都有用电器,电流会流过哪里呢?

这是两个用电器的并联,学生知道两条支路都有电流通过.教师让学生对比图2和图3.

图2

图3

师:这两个电路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3与图2最大的不同是有一条支路中没有用电器.通过辨别对比,学生掌握了短路的第一个特征.

师:图3中,由A到B有两条支路可以走,一条要经过用电器L1(电阻很大),另一条只走导线(电阻很小),电流会选择只走导线还是只走有用电器的支路,或者是两条支路都走呢?请大家选择一种方式,我们稍后接通电路,大家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接通电路,学生发现灯泡L1不发光.

师:电流经过灯泡所在支路吗?为什么?

生:L1不发光,证明电流没有经过灯泡所在支路.

师:电流由A到B走哪条路?

学生都知道电流走了只有导线那条支路.教师用电流表测量导线的电流,学生发现导线电流很大.

师:有两条支路,支路都有用电器,电流会通过两条支路,这两个用电器并联.但是两条支路,一条有用电器,而另一条支路只有导线,电流会选择走哪条路?

通过上面的实验,学生都可以回答出,“走导线所在的支路,不走用电器所在的支路.”这样,教师帮学生解决了“电流怎样选择路径?”的问题,学生也掌握了短路的第二个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短路的概念.学生经历第一个阶段,基本上能了解短路的本质.

(2)再认水平.引入概念后,教师给出了图4~8共5个电路图,这些图既有肯定例证也有否定例证,让学生通过概念对这些例证进行辨别.如果学生能根据概念辨别出哪些短路,哪些没有短路,那么,学生就掌握了短路的概念.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师:有两条支路可选,一条支路不需要经过用电器,而另外支路有用电器,电流总会走没有用电器的支路,这种情况叫短路.请分析下面几个图哪个电路会短路?哪个电路不会短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学生对短路概念的掌握情况.

(3)分类水平.教师给出了三个新例证让学生进行判断,如图9~11.

图9

图10

图11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检验学生能否识别新遇到的例证.

师:下面3个图是否短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决定是否再给出新的例证,如果学生都能辨别图9~11的例证,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短路的本质,不需要再出新的例证.反之,则需要进一步让学生分析新例证.

学生经历了概念建构的三个阶段,才能够理解概念的本质,觉得自己的学习不是盲目的接受,而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只是停留在记住的层面上,他们都能理解概念的本质.理解了物理概念后,学生也能灵活运用各种物理规律.通过这样的体验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物理的兴趣更浓了,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实践表明,物理概念的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只会陷入“记住了但不会做,不会做导致不想学”的恶性循环当中.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概念的本质,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袁磊.浅析物理的概念教学.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11):124~124

2 刘金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师道:教研,2012(10):87~88

猜你喜欢

用电器支路短路
一种新的生成树组随机求取算法
带你学习欧姆定律
例析电路中不同用电器的最大功率
单相用电器分析检测装置
单相用电器分析检测装置
透析简单电路
配电网运行拓扑与支路顺序算法
短路学校
多支路两跳PF协作系统的误码性能
短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