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以河南省信阳市高校为例

2013-01-1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师

徐 翔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手机已经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并在大学生中普及开来,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完善,很多学生经不住手机诸多功能的诱惑,在课堂上打电话、发短信、上QQ、发微薄、看小说、玩游戏、浏览各种网站等情形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课堂教学秩序和听课效果。

针对该现象,笔者在河南省信阳市三所高校展开了以问卷调查为主,随机访谈及课堂观摩为补充的实证研究。调查中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94.8%。问卷涵盖三所高校的多个专业,且这三所高校分属不同层次的院校。十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接受了访谈,访谈用MP3录制并转化为文档以确保访谈内容的真实性。同时,笔者随机坐在五个班级的后排角落里进行隐蔽的课堂观摩以保证真实效果。经过整理有效问卷之后,用Excel分析所获数据,并分析访谈记录及课堂观摩作为问卷的必要补充。

一、调查结果

(一)问卷结果分析

1.上课使用手机频率分析

上课使用手机的频率 几乎每节课 经常 偶尔 从来不用比例 9.1% 30.7% 54.5% 5.7%

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相当高,经常使用手机率为30.7%,偶尔使用的频率也高达54.5%。可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必然不能保证完整的听课效果。

2.上课使用手机时长分析

一堂课使用手机时长(分钟) 0-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一堂课50分钟,有41.4%的学生花费近半的时间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听课效果,而有5%的学生几乎一堂课都在使用手机,教师的课堂讲授反倒成了“背景音乐”。

3.上课使用手机原因分析

原因 有急事 课堂无趣 盲从 辅助学习 游戏 小说,聊天 无原因

该题目为多项选择题,旨在分析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数据表明,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多样,集中体现在感到上课内容过于单调、无趣,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利用上课时间看小说,聊手机短信或QQ,有些女生甚至喜欢在课上自拍;还有不少学生比较盲从,毫无原因,看别人玩手机自己也就跟着玩。

4.上课时对手机的心理依赖分析

依赖程度 经常 偶尔 从来没有比例 6.5% 67.1% 26.4%

该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数据显示,有67.1%的学生时常感到手机在响,忍不住拿出来看。这表明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总是感到或许有信息或电话,拿出来看看才感到踏实。

5.课堂使用手机与学习之间的情况分析

利大于弊 毫无关系 弊大于利课堂使用手机利弊很影响 没关系 不影响课堂使用手机是否影响学习55.4% 31.5% 13.1%

该表格显示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上课使用手机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是弊大于利,也知道课堂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但前几道题目表明大多数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频率还是相当高的。这说明大学生的意识与行为并没有达到一致,其中既有课堂环境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己思想的主观原因。

6.学生是否愿意改掉上课不正确使用手机的坏习惯

学生态度 非常愿意 有点愿意 无所谓比例 50.7% 34.5% 13.8%

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上课玩手机是浪费学费且影响听课效果的行为,但就“是否愿意改掉上课不正确使用手机的坏习惯”时,仅有一半学生表示非常愿意,34.5%的学生表示有点愿意,而13.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这表明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心理,既想争取进步改掉坏习惯,但又自制力不强,甚至需要老师的关注才能够克服这一坏习惯。

(二)访谈结果分析

作为问卷的必要补充,笔者对三所高校的十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访谈。访谈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你上课使用手机吗?倘若用,你认为自我控制上课不用手机的程度如何?(2)你如何看待大学生课堂普遍使用手机的现象?你有何想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学生表示只要专心听讲就能控制;有学生表示如果课程枯燥无味,自然而然就会拿出手机消遣,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不会玩手机了;有的学生说如果是专业课或比较重要的课就不会玩手机,至于公修课或其他不重要课程就不好说了;也有学生表示自己控制能力一般,看别人一拿手机自己就不自然地也拿出来了;有个别学生表示自己的控制力很差,上课时手机常常攥在手里,听不了几分钟课就情不自禁地玩起了手机。

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学生表示高中时代学校严令禁止手机是对的,但到了大学这个“小社会”,教师应该更宽容些;有学生表示上课使用手机非常不好,会努力改正;有学生觉得上课使用手机很正常,课堂实在无聊时只能用手机的娱乐功能打发时间;也有学生说可能会有紧急事件,课上偶尔使用手机应该可以理解;有学生表示学校不需要严格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管理这一现象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学生表示上课使用手机不见得都是坏事,例如可以用手机照下来不及记录的教师的课件,在英语课上可以迅速查生词或背景介绍,甚至还可以对教师讲解的重要内容进行录音以辅助学习。

(三)观摩结果分析

笔者在三所高校随机从教室后门进入五个课堂进行隐蔽的课堂观摩,发现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现象与问卷调查结果类似。

在百人以上的某公修课上,除前排学生打开书认真听讲、记笔记以外,其他学生或者睡觉或者聊天,而低头看手机的学生是最多的。他们安静地坐在那里,用书本或者书包做掩饰,或者干脆光明正大地摆在桌子上玩手机。有的学生手机突然响起来,他们便埋头低语,聊到开心时甚至眉飞色舞,全然忘记自己是在课堂上。

专业课上情形则有所不同。学生基本能够认真听课做笔记,并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如果教师讲课抑扬顿挫,内容充实有趣,并展开一定的课堂互动,学生则紧随老师的安排,丝毫不敢有懈怠。然而,教师如果仅用一个声调讲定义、读课件,再加上干巴的解释,学生不一会儿即昏昏欲睡,或者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摆弄起来。

但也不乏有些学生,无论教师怎么讲,讲得有多么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他们的注意力却始终在手机上。从踏进教室门就打开手机,坐在后排角落里“默默无闻”直到不知不觉已下课,而教师虽早已发现却也不加制止。课后笔者了解到,这些学生正在看“大部头”的武侠或言情小说,已经读了近万页。密密麻麻的小号字体挤在并不大的屏幕上,既伤害视力,又浪费时间。

二、主要发现

通过问卷、访谈及课堂观摩,笔者发现手机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会产生一定冲击。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但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无法抵挡手机的诱惑,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把玩,但也有学生表示学生其实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手机。主要发现如下:

1.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频率高、时间长

因为手机功能齐全,不再是传统的通话工具,各种电子书、游戏、音乐、视频等成了吸引学生的“玩具”,因此很多学生表示几乎每堂课都要把手机拿出来用一用、玩一玩才觉得有事可做。近半数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基于各种原因使用手机。倘若学生对课堂所讲授内容不感兴趣,一旦拿起手机便恋恋不舍,不知不觉便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

2.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原因多样

通过访谈等渠道笔者了解到,除了极少数情况,学生需要接重要电话以外,由于受课堂氛围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选择在课上通过短信或QQ交友聊天或阅读各类电子书。手机上网逐步普及,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开通手机上网包月套餐,经济适用,很适合习惯在课堂上“悄悄”玩手机的“拇指一族”。甚至有些学生会专心致志地利用上课时间打游戏,玩QQ农场。当然,也有少数学生会充分利用手机的录音、拍照、词典等功能辅助学习。

3.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强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强,经常觉得应该有短信或电话来临,所以会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查看。在课堂上愿意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将音量调小而不愿意关机,而有些学生甚至将手机二十四小时处于开机状态,闲暇时间更是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把玩以消磨时间。有些学生表示出门可以忘记带钥匙,但决不会忘记带手机。如果哪天手机没电了或是欠费了,感觉世界都少了一半。

4.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矛盾

调查发现,大学生内心很明确地知道上课不正确使用手机是弊大于利、影响学习效果且浪费学费的行为,也愿意一定程度上去改变,但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往往存在很大的矛盾,就是“管不住”自己。

三、策略

1.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

在对学生进行访谈时,笔者了解到高校的部分科目考试仍以背诵记忆为主,学生普遍认为上课听与不听一个样,只要考前参照老师划定的考试范围背背即可,平时坐在教室里也只是怕老师点名而已。如此一来,那些想要偷懒的学生必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因此,我市高校应该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比如,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而非对书本知识点的记忆能力;教师也可在学期末采取跟学生谈话的方式感知经过系统学习后学生对该领域的了解;教师也可采取成果性考试,如让学生提供综合文献调研报告、设计作品展示等,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基于现有的以记忆为主的考试制度,学校的评价体系也多是以期末考试为基础加平时出勤率。而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是很合理,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每堂课都在教室,但却在做跟课堂无关的事情,到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进行强化记忆,虽可以得到高分,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采取多元评价体系,即形成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指标弹性化、评价设置系列化的评价模式,使评价与学生发展同步。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动手能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对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创业能力等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3.规范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

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学生“手不离机”,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在现有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并没有规定学生上课不能带手机,那么该如何管理、规范和制约呢?例如,我们可以允许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以免有紧急事件需要处理,但任课教师要制定严格的使用规定,要对使用手机进行与学习无关事宜的学生加以制止,不能视而不见、姑息纵容;同时,明确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考场,严明考试制度,一经发现违规予以惩罚;课堂上,在阅览室、教室、报栏等人员密集处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将手机调成静音,净化课堂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要以身作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为人师表,大学生往往会模仿或崇拜自己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教师不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那么自己就要做好表率,不要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或发送短信,以自己尊重教学、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的良好教学风貌去影响带动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如此一来,学生必以教师为榜样,逐渐控制住自己想要玩手机的坏习惯。

5.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在该次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把玩手机的原因在于基础太差听不懂或者觉得师讲课方法过于无聊枯燥,又不能趴下睡觉,就只能玩手机打发时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活跃思维、拓宽视野、学会学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化专业发展,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自身内涵,使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而非采取刻意的点名、提问、惩罚等形式强迫学生学习。在轻松愉快、内涵丰富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产生共鸣及求知欲,学生自然就不会再利用上课时间把玩手机了。

6.使手机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手机是学生最熟悉又使用最多的通讯工具,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使用手机是令无数老师头疼的问题。“堵不如疏”,与其严厉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教室或严禁学生在课上使用手机,倒不如换个角度、变个思维,让手机成为教学工具的有益补充,以促进学生学习。

例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件量太大,学生记录起来比较耗时,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用手机拍照功能先拍摄下来,下课后再进行整理。再如,在外教课上,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录音功能录制下外教纯正的课堂用语,帮助课后进行及时回忆。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大胆鼓励学生拿出手机查阅跟讲授课程有关的背景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健全,需要教师改变观念,采用新的理念与方法和学生共同学习,让学生用好手机这一他们喜爱的“通讯及学习”工具,让学生享受科技带来的力量,同时避免不合理使用手机所带来的弊端。

[1]任秀芹,刘颖,颜士科.手机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

[2]楼锡锦,沈黎勇,林博峰.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9,(2).

[3]曹丹,杨清.大学生与手机互联网[J].东南传播,2009,(1).

[4]王清杰.智能手机与大学英语学习[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7).

[5]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6).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