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轻度抑郁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2013-01-11郭娜娜
郭娜娜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一、研究综述
大学生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美国的一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Kessler and Walters)中发现,大学生当中表现出抑郁情绪的人群比例为3%-6%,如果个体不能积极应对或得不到及时干预,终身患病率可能会达到4%-24%。可见,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最后可能会发展到真正的抑郁症。
大学是个体一生当中重要的转折时期,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面临有关学业、工作的选择,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这个时期如果个体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则可能会在以后长期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摆脱。研究证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与个体其他方面的心理障碍(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自卑感等)有关。纵向研究中也同时发现,由于较低的受教育程度、过度的工作耗损以及人际关系中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曾经有过抑郁情绪的个体在成年后相比没有抑郁情绪的个体在自杀风险率、患其他精神疾病的概率、医院就诊率方面都有明显提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挑战健康的疾病。
因此,高校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早期干预治疗,并降低学生求助治疗的门槛。例如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1)确保每一位学生可以及时地得到干预治疗,而无需等待;(2)对于学生的干预治疗应该是免费的;(3)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地、长时间地接受干预治疗。
(一)贝克的认知治疗
认知疗法,又叫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用来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积极的、直接的、有时限的、结构化的”方法。治疗的核心是找出并改变个体消极的、扭曲的思维认知,贝克制定了很多用于治疗目的的技术,例如“苏格拉底对话”,通过发现个体思维模式的结构,找出用于取代消极的积极的、现实的思维,从而降低抑郁症状。
认知疗法的主要内容是:(1)个体的自我否定,自动思维。(2)认识思维和认知之间的联系。(3)搜索负性自动思维的证据。(4)使用现实的认知取代负性的认知。(5)学习认识并纠正那些看起来正常却会导致扭曲认知的的假设。
(二)贝克——抑郁症的认识模式
认知治疗的基本假设是:个体的认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贝克提出了有关抑郁的三种认知结构:第一种是负面看法的自我,主要包括消极的自我认知、消极的自我体验、消极的未来前景。第二种认知结构叫做“图式”,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并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同时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第三种认知模式)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贝克曾描述过很多负性自动思维,例如“过度概括”。贝克认为,抑郁群体习惯使用“原始”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而这种评价往往是消极、极端的、绝对的,因此,他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出消极和极端化特点。很多实证性研究同时也证实了贝克的观点,例如负性自动思维和抑郁症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同时伴随着消极的自动思维、悲观、绝望、低自我价值、负面的解释性的风格和非理性信念等特征。
(三)基于CBT的团体治疗
传统意义上,CBT是用于个人治疗的一种方法,但现在基于很多因素(治疗成本、减少羞耻感等)部分学者开始使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来对抑郁人群进行干预。洛克伍德、佩奇和康罗伊的研究中指出团体和个人认知行为治疗对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人群是同等有效的。
二、方法
(一)被试的筛选
选择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平台对3000多名新生进行了SEL90、SDS和贝克抑郁量表三种抑郁调查问卷,把三种结果中共同包含抑郁程度在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学生筛选出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把具有抑郁情绪的28名新生(男13人、女15人)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人数为14人。
(二)团体干预方法、程序
1.方法
该研究使用了Dalgard 2004年提出的成年人抑郁的干预方法的理论框架,团体理论建立在埃利斯和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威尔斯的元认知疗法上。团体的治疗的重点是参与者负性自动思维的改变,活动的设计上同时使用了行为主义的元素,例如“行为激活”。
2.干预过程的核心程序
(1)心理教育。认知疗法始于心理教育,目的在于教会我们的参与人员认识抑郁认知模式中的情感、思想和行为间的关系,以及悲伤和愤怒的情绪是如何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介绍了情绪ABC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2)自我监督。旨在让参与者反复去衡量活动的目标,要求我们的参与者积极地跟踪自己的活动和相应的认知和情绪。自我监督是贯穿团体活动的整个过程的。例如:活动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参与者记录不同的活动环节中自己的感受,并记录哪些环节会给他们带来不舒服或愉快的体验。
(3)重建认知。抑郁的主要特点是负性自动思维,因此干预的重点就是帮助参与者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包括改变个体对于自己、他人和不同事情上不切实际的、负性的认知,并学会用积极的思维取代负性的自动思维。
(4)行为激活。抑郁同时伴随着社会活动的退缩行为,行为激活包括帮助参与者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让他们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并帮助认识他们所参与的活动与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第一步,我们要求活动者记录日程活动安排,并记录哪些活动体验到快乐的情绪。第二步,增加这些活动的参与,通常称作“愉快的日程活动”。
(5)社会关系和沟通能力。目的是教会参与者如何改善他们的关系和人际行为,例如基本的社交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自信心的培训。
(6)问题的解决。包括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讨论,或活动的设计,目的是使个体通常获得一套可以应用到未来的问题解决技巧。
(7)放松训练。研究证实,使用放松训练比不使用放松训练更能减少参与者的抑郁症状,放松训练贯穿于整个家庭作业的布置中,我们要求参与者每天都要进行放松训练,采用的方式有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积极地自由联想。
(8)家庭作业。治疗技术以外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能力,家庭作业可以促进抑郁症状消失后的长期治疗。在该研究中寻找愉快的活动是家庭作业的一个主要任务,要求参与者一天至少找出四个令他们感到快乐的活动。
(三)团体干预的形式、时间、结构
在干预中,将28名被试分为两个小组,每小组由14名学生组成,活动连续八周,每次小组活动时间为150分钟。第一小组时间为2012年2-4月份,第二小组为5-7月份,每次活动一个主题,活动以热身小游戏、回顾家庭作业、总结上一小节活动的主题内容等形式开始,最后一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认知重建和积极行为应对将来生活中的抑郁。
(四)咨询师的要求
团体干预的咨询老师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学生咨询工作经验,干预开始前咨询师进行了五天的课程学习,课程培训的内容包括:(1)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分析。(2)认知理论和方法。(3)本次干预中使用的认知行为方法。(4)教育方法和技术。(5)团体咨询的干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干预效果的评估
将干预后的小组采用贝克的抑郁量表测试。实验过程共进行三次测试:干预前、干预六周后、干预结束后。除了抑郁症状外,我们对行为、社会功能、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也进行了评估。
三、结果
(一)数据结果
干预前,在28名参与者当中,有4人承认自己的抑郁状况,2人否认自己的抑郁症状,22人表示对自己是否处于抑郁状况表示不确定。
实验前采用BDI问卷进行测评,第一组测平结果为:Mean=14.8(range12-18,SD=10.69),第二组测评结果为:Mean=12.8(range9-17,SD=7.24)。经独立样本t检验(p=.11),表明两组的分数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干预后进行后测,第一组测评结果Mean=10.1(range 5-17,SD=9.99),第二组的测评结果为Mean=9.6(range 0-14,SD=10.91)。对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平均值的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团体效果评价调查
团体结束后,在完成团体测验的28名被试中,认为团体是“愉快的”65%,“有建设性的”78%,是“一个好的学习体验”72%。其中,99%的人会将该课程推荐给周围的其他同学参与,超过92%的人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应该成为大学里常规的选修课程。团体结束后,虽然我们参与者狂热已熄,但整体评价还是正面的。
(三)主要疗效因子定性和定量评估
1.心理教育的疗效评估
大多数人报告自己的抑郁情绪是容易识别的,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体验过抑郁情绪;个别人报告在接受团体活动治疗前并不能识别抑郁情绪,团体辅导结束后,大多数学生报告生活中能够很快识别自己的抑郁情绪。多数人表示,有关个体思维、情绪和行为关系的心理理论教育是易于理解的;也有部分人表示一开始的理论介绍可能难以理解,但在随后的团体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2.认知的重建
很多人认为在活动一开始阶段很难找到积极的认知,但在随后的活动中寻找积极的理性思维将变得相对容易。
认知改变调查表
3.放松训练
调查中,一些同学报告他们不需要放松训练,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他们已经学会了放松训练并在生活中应用良好,以及有一些同学表示他们平常就很放松,不需要进行放松训练。有两名同学报告生活中他们使用了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并感到非常有帮助。
4.愉快的活动
大多数的同学表示,他们能够意识到哪些活动能够给他们带来愉快的体验,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去,而且相比过去他们参加活动的频率明显提高。
5.社会关系
大多数人表示,相比过去他们能够更好地、更长时间地和别人呆在一起。
6.家庭作业
大多人表示家庭作业容易理解且能够很好地完成,极少人表述很难理解家庭作业布置的任务。干预前的调查显示,是否在团体活动中加入家庭作业,多数人表示乐于接受。干预后的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如果没有家庭作业的强化,团体干预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7.团体治疗的优缺点
92%的人表示参与到团体的治疗中效果是积极的,多数人表示活动结束后他们能够建立朋友关系并建立长期联系。也有人表示,团体活动的形式使得面对个人问题时只停留着肤浅的状态,对个人问题很难深入。
基于CBT的团体治疗对抑郁的干预效果是可变的,这取决于团体活动过程中方案的设计和侧重点的不同。但是基于抑郁情绪的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CBT用于抑郁情绪干预的实际作用。鉴于该次的研究范围为小样本,研究中也缺乏对照组的比较,因此在结果的解释方面更为谨慎。
相比定量研究,现象学和定性的方法更能够深入了解参与者在活动中的心理体验,我们在结果解释方面使用定性的描述期望能够正确地、有效地反应参与者在治疗中获得的实际效果。在结果分析过程上我们使用了动态的描述,并结合定量数据分析进行样本的结果描述。
当然,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结果的描述更侧重某些活动环节,在结果数据的分析中也没有过多关注不同性别在团体治疗中的统计学差异。
[1]汪新建.当代西方认知——行为疗法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3):25-28.
[2]Saluja G,Iachan R,Scheidt PC,et al.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for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young adolescents[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4,(8):76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