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2013-01-09刘伟新焦成斌
侯 杰,罗 兰,刘伟新,焦成斌
随着腹腔镜技术成熟,胆道镜及辅助设备的日臻完善,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已逐渐被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所替代。我院于2005年1月~2012年1月推广使用两镜联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11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组(56例)及传统开腹手术组(6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腹部超声及 CT检查,诊断明确。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置管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是否Ⅰ期缝合,并发症的发生率。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术中未发生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镜联合组术后有1例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其余腹部切口愈合良好,3例出现胆漏,3例自诉疼痛剧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2.5%;传统开腹组5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胆漏,自诉疼痛剧烈难忍者12例,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镜联合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镜联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组有3例中转开腹手术,原因是局部黏连严重,解剖层次辨认不清。值得注意的是,两镜联合组有8例因胆管较粗、胆道镜观察胆管末端通畅、未见明显炎性肿物且明确无结石残留者,而给予Ⅰ期缝合术[1]。传统开腹组术后因无法确认是否取净结石,为防止术后出现胆道狭窄故给予放置T管。术后两镜联合组有1例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而传统开腹组有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再次给予胆道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治疗(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讨 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石症能充分体现微创、安全、可靠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报道称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后残留结石发生率高达30.36%[2],胆道镜的应用既可以检查胆总管下端狭窄情况或有无其他病变,还能进行碎石、取石、冲洗胆泥及胆砂。此外,胆道镜经剑突下操作孔进入胆管内,可直视下零距离观察并取出胆管内结石,保证胆总管上下端和肝内可视部分胆道内结石取净,避免术中取石钳的盲目性,提高取石效率,并且为Ⅰ期胆总管缝合提供了可能,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创伤。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既秉承了传统胆管切开取石直观简便的优点,又具备腔镜微创的明显优势。传统开腹胆总管结石手术虽然有一定的优点,能充分运用触觉的功能,但其非直视下取石,造成结石残留的风险较高,很多患者需要二次入院,再次手术,造成身体、精神上的创伤,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当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公认为是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外科医师操作技能的提高,两镜联合也会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成为治疗胆管结石的金标准术式。
[1]朱军,牛卫博,张朝阳,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15年经验回顾与展望[J].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2007,10(2):108-111.
[2]黄志强.手术后胆管残石的过去、现状和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15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