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红十字会,舆论不能“有罪推论”

2013-01-06

环球时报 2013-01-06
关键词:红会中国红十字会透明化

王 永 不久前,一则“成都红会所设汶川地震募捐箱善款多年未取发霉”的新闻引发人们对红会的质疑。红会对这件事情迅速做出回应,我也代表社会监督委员会于1月4日发布了调查报告,认为成都红会在就“善款发霉”事件发布报告时“避实就虚,推卸责任”,在与有关机构合作时缺乏管理能力,缺乏责任心。社监委不但批评措辞严厉,还建议红会在全国范围内对捐款箱进行排查、出台统一的管理办法,这些建议第一时间得到了红总会积极回应和采纳。应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郭美美事件,让中国红十字会由于体制、历史原因堆积的问题全面曝光,由此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当成都红十字会的做法被曝光后,那些遭到漠视的善款实在让人心寒、失望和愤怒,人们对这种污损慈善事业形象的事件进行谴责理所应当,网友发出一些非常刺耳的批评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我们在监督和批评红会的同时,也要看到红会工作的实际困难。从管理体制上而言,红会总会与地方各级红会是业务指导关系,地方红会的人权、财权、物权总会都无权过问,想要推进全国社会救助团体体制完善化、透明化,就必须厘清红十字总会与地方分会的权责关系。在如此庞大的组织中,局部失误和过错在所难免,关键要看出现问题以后的态度和实际的举措。因此,已经多次强调“只有小额捐款才能让慈善之路越走越宽”的中国红十字会,并非漠视小额捐款,或许“缺乏管理能力、资金捉襟见肘”也是导致捐赠箱悲哀的原因之一。其实,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入推行综合改革,解决红会在定位认识、财务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要想真正将这些改革推行开来并初见成效,显然并非易事,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 红十字会去年底成立了社会监督委员会,这种积极改变社会形象的举措也引发了社会对红会改革的期望。试想,如果各大部委也能效仿红会,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将是多么巨大的进步!从4日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两个调查结果来看,红会工作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也不必一听到传闻,就对红会进行“有罪推论”,若能理性判断,并给出建设性意见,则善莫大焉。 随着全民慈善意识从懵懂到觉醒,民众对公益需要“玻璃口袋”的呼唤越来越迫切,国内公益慈善团体被要求更加规范化、透明化,需要相关的社会监督委员会发挥严格监督的作用。红十字会是一个真正超越国家、党派、民族和宗教的国际品牌,没有多少人真正想置红会于绝境。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强大的红会应该是大多数人共同的愿望。所以,对于中国红会,我们在加强监督和批评之余,不妨也给一些宽容和鼓励,给一些改进的时间和空间。▲(作者是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红会中国红十字会透明化
网络炫富事件中社会舆论的三种期待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思考探讨
从公共权力透明化看公共问责机制建设
基于云技术的“透明化”应用平台及其落地
《联合早报》:中国红会向海南灾区送棉被引质疑
『缺钱』的红会
赵白鸽:一位积极并且有领袖能力的领导
抗美援朝运动与中国红十字会的政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