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志愿者注册机制初探——以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为例
2013-01-05李曼
李 曼
(良渚博物院,杭州 311113)
一、博物馆志愿者统一注册的理论依据
自1999年广东省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志愿服务立法以来,迄今为止,我国已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其他有地方法性法规制定权的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并实施了志愿服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1]。2006年11月7日,共青团中央结合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制定了《中国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其中对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注册工作,加强注册志愿者管理,实现志愿者注册和服务的“两个便利化”,壮大志愿者队伍、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夯实志愿服务事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2]。
二、博物馆志愿者注册机制的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的博物馆志愿服务体系
博物馆志愿者是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源,但因缺乏统一的博物馆志愿者注册机制和相关法规,造成志愿者组织相互独立。2008年全国博物馆评估工作启动,通过国家文物局“评估认定”的博物馆总数达到559家,包含100家(其中首批83家)一级博物馆、171家二级博物馆和288家三级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评估认定标准中志愿者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志愿者组织仅有64家,注册人数不到1万人。很多博物馆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在专委会登记注册,它们多分散存在于各地的共青团组织或民政局的下属机构中。由于缺乏准确统计数据,志愿服务的效果难以掌握,质量难以提升,统一管理也比较困难。因此,提高对志愿者注册机制的认识,规范和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维护机制才能够更好地调动、管理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合力,提高博物馆行业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二)保障志愿者的权益,降低管理风险
志愿者如没有进行正式登记和注册,在服务时发生伤亡事故或经济纠纷时,极难界定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三方的权责。因此,博物馆对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有利于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行政准入”的方式,为参与志愿服务的个人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志愿者注册后可以获得志愿者组织和政府提供的各种保障措施,如保险等。这样,使志愿者可以放心地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对象可以放心地接受志愿服务,从而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面开展[1]。
三、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注册机制
良渚博物院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体系完善、便于管理的志愿者注册机制,主要包括:注册程序、身份认证、常态化管理、年度绩效评估和退出机制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构成了志愿者管理制度的基础。
(一)规范志愿者的注册程序
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以下简称“服务社”)依照《中国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要求注册人员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一,申请人自愿加入;其二,申请人符合招募的资格审核要求;其三,申请人通过培训考核后注册为正式志愿者,其个人信息将录入“良渚博物院注册志愿者信息库”。符合注册三要素的申请人才能最终获得注册资格成为正式志愿者。
(二)注册志愿者的身份认证
良渚博物院对注册志愿者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主要是指志愿者服务社为新进志愿者编订注册号;向其颁发《良渚博物院志愿者工作手册》和聘书;举行庄严的授权仪式,进行志愿者宣誓;在工作中要求志愿者穿统一的工作服(如红马甲和小红帽)、佩戴工作牌和徽章。通过对比2010—2012年招募的7批志愿者的服务效果,发现认证过的志愿者在工作态度和个人意愿上比没有认证过的明显高出很多。这说明志愿者身份认证环节能激发志愿者的使命感和团队精神,能为志愿者团队树立统一形象,降低志愿服务中的沟通成本。还可以促使志愿者自觉地将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协调,更认同志愿者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三)完善注册志愿者的常态化管理
1.建立注册志愿者信息库的动态管理机制
服务社成立之初,对注册志愿者的信息管理停留在简单的时数统计层面。尔后,志愿者的流失、到岗率不足等情况非常严重,但服务社没有及时更新志愿者信息,存在大量“挂名”志愿者。在服务社工作委员会的提议下,服务社建立起对“良渚博物院注册志愿者信息库的动态管理机制”,由服务社工作委员会派专人负责“信息库”的管理,每月更新志愿者服务时数,定期检查志愿者服务状态,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年终表彰。由此,“信息库”兼具了志愿者电子档案、服务时数统计和绩效评估的功能(表1),充分发挥出志愿者注册机制的基础平台作用。
表1 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时数反馈总表
通过表1看出,服务社注册志愿者人数逐年增多,长期在岗服务的人数维持在百人以内,在保持队伍的规模的前提下服务岗位和工作机会基本均等。同时,良渚博物院每年还对服务时数超过100、200、300小时的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颁发“志愿者荣誉之星”称号。对超过400小时志愿者推荐参评省、市级“荣誉志愿者”。2011年、2012年良渚博物院依据志愿者服务时数和日常表现,共评选出24位“志愿者荣誉之星”。志愿者陈中柱荣获2011年度杭州市“优秀志愿者”荣誉。通过对“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所得出的数据较能反映真实情况,为良渚博物院了解志愿者团队工作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2.实现对注册志愿者的分类管理
服务社通过对所属成员职业、专长、社会背景等加以分析并加以运用,使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3]。目前,服务社在册志愿者188人,在岗志愿者86人。从群体特征分析,学生所占比例为59%,社会人士占41%;从职业分析,社会志愿者中从事教育相关职业占14.7%。服务社根据不同类型志愿服务项目,选择适合的志愿者进行统筹安排。例如,在201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中,服务社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宣教模式:以少数优秀教师志愿者为骨干,对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通过两周的培训和试讲18名志愿者们走进余杭长命镇中心小学、良渚第三小学、瓶窑第一小学的讲台,宣讲课程《陶豆的故事》。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宣教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受众面,提高了传播效果。同时,也为大学生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实行注册志愿者年度绩效评估
对注册志愿者实行年度绩效评估,可以及时掌握志愿者离退情况。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每年6月和12月对志愿者的服务状况进行摸底,通过“信息库”数据,与没有达到最低服务时数要求的志愿者单独沟通;对思想松懈的志愿者鼓励其树立积极的服务态度;对有困难的志愿者,给予理解和关怀,帮助其克服难关。如志愿者在年底终绩效评估中仍未达到要求,则解除其志愿服务关系。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志愿者组织与志愿者的沟通,体现服务社对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志愿者的离职意愿,使志愿者感到志愿组织既有约束力,也具人情味。
(五)建立志愿者退出机制
志愿者流失和新老交替现象不可避免。为此,服务社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1)服务社接受志愿者提出退出申请,保留其“志愿者籍”。(2)服务社承认退出志愿者的服务经历和贡献,为有需要的退出志愿者开具志愿服务证明。(3)“注册志愿者动态信息库”对志愿者停止服务的具体时间和原因做详细登记以备查询。同时,服务社还对志愿者退出的情况做了明确的界定。如对顺利完成志愿服务承诺的志愿者,属于“正常退出”;对因学业、工作、家庭和搬迁而退出的志愿者,属于“因故退出”,鼓励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继续参与其他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注册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平台,保障了志愿者工作的长效开展。2010—2012年,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长期在岗志愿者逐年增加,管理成效逐步显现。有效的志愿者注册机制不仅降低了志愿队伍新老更替带来的风险,更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志愿服务是一场正能量的接力赛,只有不断提升全社会对志愿者注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使志愿事业永葆青春。
[1]程雁雷,钟芳.志愿者注册制度的行政法解析[C]//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2]宋新潮.应对变革创新发展——中国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J].中国博物馆,2012(4).
[3]丁竹元,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