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特征研究——以浦市古镇为例

2013-01-03刘亚南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主街正街沅江

刘亚南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被誉为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的泸溪浦市古镇,尚存的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厚,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浦市镇为例,分析湘西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空间特征。

一 浦市古镇的布局特点

浦市是一个因军事而立、因商业而兴的古镇,地处湘西自治州沅江中游西岸,泸溪县东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不可忽视的水路要津,也是通达川黔的重要驿站。考古资料显示,大约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的活动。据《辰州府志》和《泸溪县志》记载,早在南宋中期浦市古镇作为军队集散地被正式确立为军事机构,明清之际,这里更成为重要的军事战备要点。

(一)基本格局。浦市古镇整个轮廓大致呈规则形,犹如木排。其选址和布局充分体现了当地人对于风水的迷信:风水学中认为山阳水阴,山无水变,水无山不合,山主人丁,水主财禄[1]。沅江在浦市段的河道变宽,走势曲折,酷似太极八卦,浦市古镇中心及其背后的武陵山南支余脉则正位于太极八卦的阳鱼鱼腹位置;而古老冲、江东村等地则位于阴鱼位置;沅江则构成了阴阳鱼的分界线,整个八卦内呈西北部丘陵起伏、东南地势平坦之势,整体上形成了抱阴负阳的空间格局(图1)。

浦市古镇东临沅江,西依护城河,浦溪、岩门溪各自南、北穿城而过。街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一条长约2.5公里的主街贯通南北,前后还有两条与正街平行的河街与后街,各长1.5公里,另有45条巷弄,依山取势,纵横交错,贯穿于三大主街之间,形成大街生小街,小街连大街,街街相连相通的木排形状。结合镇中地形,街巷分布呈现出北密南疏的特点。现存的历史建筑多集中于古村中北部,即太平街和十字街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南大片为耕地及绿地,另外村中还零星地分布有部分闲置地。

(二)城门。据史实记载,浦市古镇原来修有12座城门,城门上修有城楼与城垛,派人守卫。这12座城门,是过去城乡来往行人的主要通道,现今仍留有清代建造的城门遗址八座,其分别为东面“永定门”(即今日吉家台),东南面“安定门”(即今日县农场),南面“大定门”(即今日一小附近),西面“文昌门”和“铁城门”(即今日浦市医院与耐火材料厂一带),西北面“镇山门”(即今日印家桥上首),北面“得兴门”(即新桥头),东北面“得盛门”与“镇河门”(即今日红桥与寨尾头)。城门楼的翘角飞檐下悬有大字楷书的城门横匾,使门楼显得雄伟壮观。

图1 浦市古镇的空间环境

(三)城墙。据史实记载,为了防边,浦市周边环城修有长达5公里的坚固城墙,且呈现出一种酷似船形的形态,上游地段形似船头,高而略窄,下游地段貌似船尾,宽扁而略低,全境东西宽约五百米,南北长约两千米。如今古镇的城墙已毁,没有丝毫遗迹。但是在沅江沿岸,加固的河堤能体现出古时浦市城墙的实用性和坚固性。

(四)码头。浦市古镇地处沅江中游,曾是沅江流域不可或缺的一个中转站、集散地,商贾云集。明清时期,在依偎古镇的十里江边,沿线建有供商船停泊的码头十余座,生活码头多座,另有民船、官船和渔船停泊专用码头多座。石堤纯然一色方形青石板砌成,堤底直起水底与码头连体,堤坝出岸高近十米,堤顶面宽约八米,整个石堤依江而建,绵延十余里,两端吻合大山。

(五)古驿道。高山坪驿道全长60余里,建于明朝洪武至万历年间,是汉苗民族冲突、融合的产物,朝廷为了加强对苗族地区的控制,驿道便应运而生,以利于传递信息和运输军需物资。驿道东起浦市古镇,西连凤凰县、乾州。浦市镇,作为当时湘西四大名镇之首,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转中心。明清时期,大量军用民用物资均经这里运达目的地。古驿道是那一时期经济、军事及各种历史事物的重要见证。时至今日,这条驿道在当地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浦市境内起始处的石板有所断裂之外,大部分路段保存相对完整,其完整性和长度在省内罕见。

二 重要街巷空间

(一)概况。浦市古镇历史建筑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存历史街巷共计52条,总长达到11190米(表1)。从史实记载中我们可以部分了解到当年的街巷情况:“长条形红岩石街面,道宽四米多,全长五里有余,沿街两侧,商铺建筑展列成巷……”[2]浦市古街道现今当算正街留存最为完好:长条形红岩石街面,道宽四米多,全长五里有余,沿街两侧,商铺摊点展列成巷,自古以来就有每逢阴历二、七赶集的习俗,赶集当天,正街上人声鼎沸,古村民乘船来到镇上,出售和采购物资,或好友相聚。浦市古镇主街除此条正街外,还有河街、后街两条街,其构架模式类似正街,道路长度较正街短,约三里多。除以上3条主街外,另有45条曲径通幽的巷弄,依山取势,纵横交错,贯穿于其中,浦市全境四通八达,进出便当(图2)。

(二)典型街巷。浦市古镇太平街和正街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建筑区,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街、太平街两侧巷弄普遍较窄,部分地段仍然保持明清、民国时期的石板街、踏步、明水沟并行的历史格局。

表1 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河道)数量、总长度

图2 浦市古镇街道布局图

(三)街巷尺度。古镇内部道路大体可分为主干道、次要道路和入户巷道三个等级。主干道宽约8~10m,次要道路宽约5~7m,在狭窄地段机动车要避让行驶,入户巷道在3m以内,这些都满足了古代人生产生活的实际尺寸,即驴马车通行的基本尺寸。

通过对上述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到,浦市古镇选址考究,空间格局独特,交通组织丰富,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凸显其珍贵的价值。而由于种种原因,聚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值得欣慰的是,浦市古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浦市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人意识到其价值所在。

[1]薛林平,刘思齐.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研究[J].中国名城,2010,(10).

[2]林兆武.福州尚干古镇空间形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主街正街沅江
校园穿新衣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关于南方大型医院建筑医疗主街的消防问题
——以福建省儿童医院为例
将英烈记心间
沅江:首本乡土教材出炉
一帆风顺
富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