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认同的现代性: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现状分析

2013-01-03程守艳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布依族归属感现代性

程守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贵阳550004)

一 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视角

在多民族国家,公民的国家认同是政治稳定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就我们国家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发展最快的三十年,在这段时期,各种矛盾激化和凸现。在这种社会态势下,如何协调利益、整合政治思想、整合社会行为已是当代中国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促进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为只有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1]。而少数民族既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个重要群体,了解他们的国家认同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和民主》一书中将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政治取向归纳为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三个方面。根据他们的观点,所谓“认知”取向就是一种知识和信念,是政治系统中角色和角色承担者的一种认识和感知;“情感”取向主要是指政治系统中政治角色或角色承担者的一种感情;而“评价”维度则主要是一种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评判,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信息和情感因素。事实上,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不仅仅是体现在一种主观的认知和情感上,也体现在一些行为层次方面,这些行为其实是认知和情感的载体或具体表现形式。因此,衡量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也应包括行为取向方面。为了了解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的情况,笔者从认知、情感、行为和评价等四个方面来设计问题,编制了《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卷》,以贵州Z自治县为例,对当地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具体过程中,我们主要以Z自治县H镇布依族群众和干部为调查对象。统一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85份,回收率为92.5%。

二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现状分析——基于H镇的调查

在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相关选项的分析中,对认知层面,我们主要是以“非常赞成”、“赞成”、“不一定赞成”、“不赞成”、“很不赞成”等几个量纲来设计问题的。内容上涉及到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和谐社会以及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

(一)认知维度

从认知维度来说,就国家领土和历史而言,调查数据表明,对您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吗?有大约90%的布依族选择“很赞同”和“赞同”。对“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观点,有将近95%的布依族表示“很赞同”和“赞同”。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少数民族在认知维度上是很高的,对国家的认可程度强烈。

问题1:您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吗?27.56%赞同 62.12%不一定 2.34%不赞同 6.73%很不赞同 1.25%很赞同问题2:您赞同“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吗?27.56%很赞同赞同 67.12%不一定 2.31%不赞同 1.78%很不赞同1.23%

(二)情感维度

从下图表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这一观点中,有28.87%的布依族表示“很赞同”,60.12%的布依族表示“赞同”,两者共计所占比例在89%左右;在问到“当您听到国歌和看到国旗升起时会为之激动吗”,大约有96%的被调查者表示“肯定会”和“会”,回答“绝对不会”和“不会”的只占1.25%;对“每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联”这一观点,也是大约有26.35%的被调查者表示“很赞同”,61.1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赞同”,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问题1:您赞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吗?28.87%赞同 60.12%不一定 8.34%不赞同 1.83%很不赞同 0.84%问题2:当您听到国歌和看到国旗升起时会为之激动吗?很赞同30.26%会65.18%不一定 3.31%不会 1.22%绝对不会 0.03%问题3:您赞同“每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联”吗?肯定会26.35%赞同 61.12%不一定 9.31%不赞同 1.99%很不赞同很赞同1.23%

(三)评价维度

从下面图表的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在“建国以来,我们的国际地位已得到不断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道路”这两个问题中,回答“肯定赞成”和“赞成”的被调查对象大约占90%以上,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的增强是得到认可和好评的。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和“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两个问题中,大约有85%以上的被调查对象持肯定态度。第五个问题“您认为我国政府在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在不断增强吗”,持肯定态度的也将近90%。这说明布依族对政府的认可以及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肯定度也是很高的。在“您认为‘3.14事件’、‘7.5事件’是对民族关系、民族感情的一种伤害吗?”这一问题上,有大约90%的布依族认为这是对民族关系和民族感情的一种践踏和伤害,是对民族和谐、民族地区稳定的一种威胁。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布依族是认同国家、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问题1:您赞成“建国以来,我们的国际地位已得到不断提升”这一观点吗?32.42%赞成 56.12%不赞成 8.34%不好说 3.12%问题2:您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道路”这一观点吗?肯定赞成33.16%赞成 63.18%不赞成 3.66%问题3:您赞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吗?很赞成27.68%赞成 60.32%一般的 9.46%不赞成 2.54%问题4:您赞成“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吗?很赞成25.38%赞成 60.25%一般的 10.66%不赞成 5.71%问题5:您认为我国政府在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在不断增强吗?很赞成28.21%增强 60.12%没有改变 9.86%减弱 1.81%问题6:您认为“3.14事件”、“7.5事件”是对民族关系、民族感情的一种伤害吗?大大增强29.26%是60.66%不一定 7.31%不是肯定是2.77%

(四)行为维度

在行为维度方面,布依族认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积极支持政府的公共服务,但总体要比认知、情感、评价这三个方面略低一些,如当问及“你会主动参加政府倡导的公共服务吗?”回答“肯定会”和“会”的比例为58.73%,但有37.6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要“看情况”。笔者认为,这可能与目前政府一些执法者的能力、态度以及政务公开等有关。第二个问题:您愿意参加国家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吗?对这一问题,大约有90%的被调查者回答会积极主动参加,说明他们对国家重大活动的认可和支持。在问及“在观看我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进行比赛时,您会主动为我国运动员呐喊助威吗?”38.15%的被调查对象回答“肯定会”,55.22%的被调查对象回答“会”,说明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耀感很强。

问题1:你会主动参加政府倡导的公共服务吗?16.56%参加 42.17%看情况而定 37.64%不参加 3.63%问题2:您愿意参加国家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吗?肯定参加36.51%愿意 53.23%看情况而定 6.34%不愿意 3.92%问题3:在观看我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进行比赛时,您会主动为我国运动员呐喊助威吗?肯定愿意38.15%会55.22%视心情而定 5.66%不会肯定会0.97%

三 民族成员与国家公民: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现代性

从以上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包含了民族、国家等元素,具有民族与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少数民族,表现出民族成员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群体的少数民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

(一)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叠合认同: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的现代性

建构主义认为个人认同和群体认同具有碎片化和流动性的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个人身份不断改变并且是流动的。对少数民族而言,他们同时兼具有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作为少数民族成员,民族认同为他们提供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归属感;作为国家公民,国家认同则给他们提供一种权利和利益诉求以及生存的物质保障。精神方面的归属感和物质方面的保障共同统一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种叠合认同[2]。可以说,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和民族的认同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同时,随着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对自身的身份认同表现出工具性特点,他们会根据国家政策、具体情景、根据不同的需要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表现出不同的认同。此外,笔者对Z县多个布依族社区的田野调查也表明,作为个体的布依族,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些原生性的文化确实重要,给他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国家认同给他们提供物质生存保障,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几乎90%的布依族都认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作为国家公民的身份是坚不可摧的。此外,对少数民族的集体认同来说,也是具有现代性的。具体来说,一方面,共同的民族集体记忆,使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能够有集体的归属感,他们是“想象的共同体”,他们会有“我们都是布依族”的观念。另一方面,由于地理和文化空间的差异,使得他们的认同出现地方性差异,如“我们这个县的布依族”与“他们那个县的布依族”之分。

(二)民族与国家的交融: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现代性

从以上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现状的调查来看,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具有现代性,其主要表现在作为精神寄托的民族归属感与明确、积极的国家认同感相互调适和互补。从民族归属感或精神寄托方面来说,国家公民身份相对来说范围更大、更具刚性规范制约。布依族的族属身份和归属感,使布依族人更倾向公民身份认同。少数民族参与祖国历史文化缔造,他们坚持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从现实场景来看,在具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也不断地在国家政策背景下进行民族文化再生产,力图使两者达到一致。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少数民族安居乐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更是强化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他们坚信,只有在国家大环境下,民族的权利利益乃至文化传承才会有物质保障。总起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时期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作为国家公民与民族成员双重身份,少数民族以民族认同感和现实考量为基础,在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通过少数民族精英促进的文化再生产,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在具体场景与话语中得到表达和诠释。

[1]张向东.认同的概念辨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5).

[2]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布依族归属感现代性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浅空间的现代性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