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分析
2012-12-31邓建军
邓建军
山东省临朐县沂山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朐 262613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严重影响肝细胞的功能,严重时导致肝硬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能量及饮酒的增加,和活动的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成为第2大肝脏类疾病,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1]。循证医学研究显示,脂肪肝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常合并存在,相互影响,但同时脂肪肝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因此,防治脂肪肝已成为临床关注热点。为提高脂肪肝的早期诊断率,笔者通过对1 063名体检者的B超脂肪肝分型进行分析,探讨体检人群的脂肪肝与血脂之间的关系,为脂肪肝的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1 063名常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受检者检查前1d注意休息、禁食高脂油腻饮食,次日晨起空腹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G,正常值2.8~6.0mmol/L)、三酰甘油(TC,正常值≤2.3mmol/L)。受检者取仰卧、侧卧位,腹部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常规扫查肝脏,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光点强弱及其分布均匀与否、肝后方轮廓显示清晰与否、被膜边界及肝内管状结构显示情况。并将脂肪肝分为3度,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率采用x2检验,并采用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脂肪肝组体检者的一般资料及其与高血脂的关系
所有体检者中B超诊断为脂肪肝患者319例,占30.0%,其中男203例,占63.6%,女116例,占36.4%,年龄29~64岁,平均(46.7±13.5)岁。通过实验室检查,脂肪肝组体检者的血脂含量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脂肪肝的分度标准[2]
表2 B超诊断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2.2 脂肪肝分型之间血脂增高的关系
319例脂肪肝患者中轻度179例(56.1%),TC(4.15±1.16)mmol/L,TG(4.98±0.61)mmol/L;中度121例(37.9%),TC(4.23±1.05)mmol/L,TG(5.08±0.63)mmol/L;重度19例(6.0%),TC(4.16±1.07)mmol/L,TG(5.11±0.63)mmol/L。经检验,脂肪肝分度与血脂浓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血脂浓度与脂肪肝的检出率相关性分析
经等级相关分析,TG浓度与脂肪肝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2 1,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脂肪肝目前已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之一,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营养过剩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脂肪肝可逆甚至治愈,但不加防治也可以逐渐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因此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梁锡阳[3]经过调查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BMI、吸烟、TG、HDL-C、FBG及ALT是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认为腹部B超可作为筛选脂肪肝的首选检查;脂肪肝人群防治应以吸烟、肥胖、糖脂代谢功能紊乱人群为重点,加强对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综合防治。且最近报道有年轻化的趋势,杨健等[4]抽样选取并调查脂肪肝患病情况,认为男性40~49岁、女性60~69岁年龄组为脂肪肝患病率高峰,脂肪肝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
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脂肪肝最可靠,但对患者损伤较大,而B超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影像技术,目前应用广泛,它以无创无痛苦,使用简便,超声频率高、强度低,显示方法多样而被广泛应用,且随着技术进步,其诊断准确度逐年提高,已成为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5-6]。
本研究分析发现,在B超诊断脂肪肝患者中,TG、TC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是所有均血脂异常,只有117例(36.68%)TG、TC异常,说明高血脂只是脂肪肝的病因之一。但TG浓度与脂肪肝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2 1,P<0.05)。并且通过对脂肪肝B超分度后血脂变化分析得知,脂肪肝分度与血脂浓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脂肪肝发病率与高血脂症有明显的关系,B超诊断脂肪肝准确可靠,及时进行B超及血脂检查可作为临床监测脂肪肝的方法之一。
[1]骆圣娟.B超诊断脂肪肝严重程度和血脂增高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35-1436.
[2]李文强.B超检出脂肪肝与血脂水平关系分析[J].2011,32(23):4740-4742.
[3]梁锡阳.腹部B超筛查3796例健康体检者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95-97.
[4]杨健,陈毅刚,刘庆云.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及B超检测的意义[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3):21-22.
[5]陈静.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液生化检查对照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5):2262.
[6]郑恩海,黄利,刘光清,等.B超结合血脂检测诊断脂肪肝的发病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