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预设 有效提问

2012-12-29蔡文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1期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联系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纽带,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怎么才能充分准备,预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呢?
  一、 预设的问题要抓住关键点
  每节数学课都有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课堂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读懂、读透教材,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如果教学目标只是定位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利用内角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那么此课的课堂提问就将围绕这一知识点展开。如果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外,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有用探索方法验证的提问设计。
  教学重点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预设提问时还要抓住重点,让学生理解、明确重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容易混淆的、不容易注意但又影响学生思维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迅速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预设的问题要有价值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问题要有启发性
  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准确获得答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要看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情况,所以教师在课上应运用启发性的提问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课。
  师:你能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3÷吗?思考后跟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3÷=3×=4。
  师:为什么?
  生:因为10÷=10×=100。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
  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教师也愣住了。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之所以不知所云,那是因为教师问得不够具体,指向性不够明确。其实,学生举这个例子,说明他已经会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只不过从未思考过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针对这种指向性不明确的提问,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例子的异同,再追问“能不能根据题意来想想,或者结合线段图来说说”,这样指向性明确了,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探究隐藏在算式后面的算理。
  2.问题要有阶梯性
  教师在预设学案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梯度分明的问题。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学生动手操作后预设了下面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①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相比,有什么发现?③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样有梯度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经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下掌握知识,其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预设的问题要以学生为本
  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想课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必须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构思、去考虑,以学生为本。过于简单的提问,学生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倦感;难度大的提问,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五种形状的卡通图片,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说说自己对它的认识。然后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你还想了解哪个图形的什么知识?根据以往的经验,你想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样就很自然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想到用转化的方法去探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预设的问题要有开放性
  学生对数学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悟,预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出示题目:“订阅《科学世界》《七彩语文》《数学乐园》这些杂志,最少订阅一本,最多订阅三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学生分析题意后,知道订阅的可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订阅1本的;第二类是订阅2本的;第三类是订阅3本的。教师提问:“你能想办法列举出所有订阅的可能吗?”学生自己探索操作,有的列表;有的直接用文字描述;有的用字母、数字、符号等去表示这三种杂志,然后列举出订阅的所有情况。这样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以生为本,精心预设有效的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