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智慧 引领学生成长
2012-12-29曾路殷寒君李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就这个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重建教师的角色定位,唤醒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优质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也是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孜孜以求的目标。
■ 立足学校实际,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处于深入发展的阶段,国家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情况尚不能满足当前基础教育深刻变革的需求。
我们对目前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教师群体偏年轻化。据2011年9月的统计,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7%。这些青年教师在入职前接受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
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课程改革的需求。部分教师不了解甚至难于接受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部分教师因入职时间较长而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老化,知识结构单一。部分教师的知识难于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承担多元化课程的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不平衡。目前部分教师只满足于教好本学科的课程,在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缺乏研究,难以胜任班主任工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纲要》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依据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立足补短取向、成长取向、变革取向和问题解决取向,进一步明确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 制订校本化的指标体系,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方向
学校和北师大发展性评价课题组合作开展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研究,聘请了北师大的申继亮教授来校座谈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认为,应该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制订出更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标准。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学校教科室、教学处和学生处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制订了《北京市三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讨论稿)(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见附表)
《指标体系》是我校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的,它既符合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又立足于我校今后的发展,是未来几年我校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主要方向和具体内容。这个《指标体系》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反复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修改,加以完善。
■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开展了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有外出参观和学习、参加培训活动、倡导教师阅读、定期组织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专题研究、举办各种级别的研讨活动、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行动研究等。丰富的实践学习活动促使我们的教师更快地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有教育智慧的优秀教师。
1.专业引领,在学习交流中更新教学观念
我校注重以专业引领的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学校和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所属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承担课题,开展研究。近一年多,学校通过外请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和到课改先进地区学习、校内经验交流等方式,用专家和骨干教师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经验方法引领和带动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
外请专家进行教师培训的主题有:(1)如何撰写科研论文;(2)班主任工作的现代转型;(3)充分运用心理档案增效班级管理工作;(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5)提升心理教育能力;(6)做专业的班主任;(7)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及对策;(8)教师素质与班主任专业化;(9)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解与实践;(10)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指导和结题答辩技巧、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主题突出、目的明确的系列培训与学习交流活动为教师们开辟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的观念,也丰富了教师们的专业生活。
2.开展行动研究,加强深入反思和实践的能力
开展行动研究是我校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反思,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行动研究案例:教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研究
第一步是发现问题、明确目标。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行动中,教师发现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着“班主任管得多,任课教师管得少;中考科目的教师管得多,非中考科目教师管得少”的问题。明确研究目标是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步是研究策略、学习提升。针对这个问题,首先由学校教科室研究制订了《教师课堂管理职责方案》(以下简称《职责方案》),初步明确了课堂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必要做法。然后教科室主任向全体教师解读《职责方案》,同时,向各教研组征集修改《职责方案》的意见。同时,请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有经验的教师介绍经验。
第三步是实践改进。在《职责方案》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通过广泛听课及时了解教师们的课堂管理的情况,表扬和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全体教师课堂管理意识和水平。
总之,教师以研究的状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淀着教育智慧,既促进了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的更好发展。
3.搭建平台,在反复历炼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主阵地。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教育教学经验尚浅。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和我校课程建设的需求,学校将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管理的能力上,并从多方面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我校建立了“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制度。学校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教学师傅和班主任师傅,教学师傅和徒弟共同备课,互相听课,及时反思问题。经验丰富的教师将多年的积累倾囊相授,青年教师在虚心请教和实践中逐渐胜任课堂教学工作。经过精心培养和自身努力,很多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围绕“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以“提高教师的基本功”为中心,学校把教师基本功归纳为“说、写、演、问、练”等几个方面,坚持每学期开展骨干教师的观摩课活动。同时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我校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曾路又提出教学基本功为“讲与听结合”、“写与记结合”、“演与看结合”、“问与思结合”、“管理与培养结合”,为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明确了方向。
我校非常重视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鼓励他们积极承担和参与各种级别的研究课、公开课,在接受历练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各种级别的公开课中,我校青年教师得到了专家、同行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近一年多来,各教研组各级公开课上百节,在课程中,青年教师得到了专家、同行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010-2011年,我校三位教师的展示课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大赛获一等奖,数十名教师公开课获市级一等奖。王芊老师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田春华老师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观摩评比现场说课一等奖、孟欣老师获得第九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展示课一等奖。
通过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评课、反思等活动,我们力求每一次的研究课、公开课、展示课,都能达到促使青年教师“提升”和“蜕变”的效果。同时,每一节课都是各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全教研组的共同研究和帮扶下,青年教师深入琢磨课堂教学,收获了成功的自信与喜悦,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激发了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 运用发展性评价,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评价是保证教育教学实践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导向、诊断、激励、调节的功能。我校运用发展性评价,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介入,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并开展大量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及时对此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评价反馈。我校和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合作制订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测评工具》,由教师、知情人、学生三方构成评价主体,对参评教师进行多元评价,从而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测评结果,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找到弱项,通过深入反思原因,制定出改进和提高的措施。
2.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评价工作必须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才有生命力。
第一,我校坚持每学期针对教师的师德、课堂教学、作业量及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学生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认可的优秀教师,请他们介绍经验;也了解存在个别问题的教师,以谈心、查找问题等方式及时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第二,为了解课程开展的情况,我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建议,为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课题指导工作、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三,聘请市区教研部门的专家、北师大二附中的老教师和特级教师,成立了“专家听课组”。专家听课组每周坚持听青年教师的常态课,及时指出他们课堂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学校领导、教学干部与专家听课组每学期定期进行业务“会诊”,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改进策略,切实地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我校通过发展性评价,及时总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经验,反思不足,从而使下一步的实践工作更为科学有效。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融合校外专家的力量,坚持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全校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使教师增长了教育智慧,在专业发展方面得以稳步提高。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孜孜以求的实践,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专业素养、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将显著提升,渐已形成的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将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