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多元化课程 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2012-12-29朱建军李燕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为切实贯彻《纲要》精神,北京市三帆中学把课程建设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首位,强化课程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力争经过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需求,使学校的课程建设在北京市处于领先位置,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 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程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决定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而课程的多元化是学校教育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培养目标上的体现。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课程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是判断一所初中校课程建设是否成功,进而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北京市三帆中学坚持“奠定学生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总结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依据学校定位和学生实际情况,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形成了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 2010年《北京市三帆中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开始实施,标志着学校课程建设进入新的健康发展的阶段。
  《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课程实施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质达到一流;使学校课程建设在北京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课程方案》确立了我校课程设置与实施的五大原则,即“在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遵循全面均衡、以校为本、自主选择、优化整合以及科研引领的原则,使课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课程方案》明确了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课程实施的管理保障要求。
   《课程方案》的核心是多元化课程体系。我校依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从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提供选择、促进发展、突出专长的功能出发,建立起以基础型、丰富型、发展型和专长型四类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及特色校本课程,是以夯实学生共同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形成和发展为目标的全体学生必修课程。
  丰富型课程包括兴趣类选修课和学校特色活动,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的课程。
  发展型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和专题研究课程,是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以专题研究等方式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专长型课程是为在学科、科技和文体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开设的,以发展学生的专长,参加高水平竞赛,为高一级学校和专业团体培养和输送优秀的特长生为目标的课程。
  
  ■ 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夯实了学生发展基础,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渐已形成几大亮点。
   1.规范设置基础型课程,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课程要求
   《课程方案》进一步规范学校课程设置与安排,通过课程体系中规范设置基础型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切实做到开足开齐课程;在国家每周三节体育课的标准要求基础上,每周增设两节体育活动课,配合每天两套课间操,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增设数学专题、物理实验基础与训练校本课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2.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
   学校从2009学年度开始在全体学生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经过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全员参与:初一、初二年级的师生全员参与,大部分职员也参与其中。
  时间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课表(每周一、三下午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过程科学:研学课程实施包括动员培训、选题开题、研究实践、表达交流几个阶段,研究过程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指导到位:课程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以及相关指导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评价多元:形成了开放的、多元的、过程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体系。
   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3年来,共有3个年级1695名学生进行了408个课题的研究,其中优秀课题比例达到60%,有近百个课题参加了市区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已经得到市区专家的认可,并获得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
   3.积极开发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特色校本课程
   我校将培养学生四个良好习惯的教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使这项特色教育活动在时间、人员、内容的安排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避免了活动的随意性。两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段内,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四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展了学习习惯游园会、学法指导讲座、心理游园会、主题教育班会、礼仪名片、角色互换等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4.积极推进丰富型课程建设
   学校丰富型课程建设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和体验方式,密切学生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