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公益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012-12-29洪伟王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公民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公民资格及其价值的认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与交际能力等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公民意识的培养,对公民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十分有利于他们公民意识的培养。
  
  有利于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校公益活动的举办,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课堂类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感。我校通过《热心公益的小志愿者》、《志愿者,这个名字真好》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仍然能够在公益活动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对志愿者产生的敬佩之情,也成为激发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动力。《长城保护者》课程中,通过对长城及其保护现状的介绍,激发了学生对国家文物古迹的热爱,提升了他们保护文物古迹的热忱,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保护的意识和责任等。
   第二,帮扶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履行责任的平台。我校通过多次捐助活动,例如为河北石家庄市南楼村小学捐赠图书、为北京东四七条小学捐赠纸箱等,展示了学生的爱心,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雷锋精神与节约意识。通过走访慰问慈善机构、医院等,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同龄人的痛苦,激发了他们帮助弱者的信念,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第三,环保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我校公益活动的范围不是局限于个体、学校及社区,而是扩大到了对整个社会及全人类的范围;不仅关注学生当前公益精神的培养,还关注学生未来公益精神的塑造。通过《环保志愿者》综合实践、“收集宠物粪便制成有机肥料绿化小区”活动、植树活动等,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环保、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意识及能力。通过“节电行动”、低碳生活宣传等,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及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
   第四,宣传类实践活动,为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公益广播”,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收听到关于公益活动,特别是奥运志愿者、世博会志愿者的相关报道,使他们更加愿意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公益活动演讲比赛中,通过学生们的自我总结,不仅深化了对自身参与公益活动的理解,还促进了小志愿者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小学生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培养
   公益活动对学生主体意识及权利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及能力。我校公益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自主、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坚决避免公益活动流于形式。以“收集宠物粪便制成有机肥绿化社区”为例,由课堂教学到实践中手把手地教,再到高年级学生主动发动并带领低年级学生加入,学生独立自主参与公益活动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而“课间护理岗”活动,则更是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及能力提高的突出表现,学生们针对课间活动在阳台等区域玩耍比较危险的状况,组织招募了若干志愿者,在危险多发区域进行看管,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第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权利。我校在充分尊重学生权利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行使权利的形式进行规范化。我校公益活动的举办,均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公益性社团——阳光公益社,也是在《史家小学阳光公益社章程》指导下举办各类活动。
  
  有利于小学生参与意识及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与意识及交际能力是公民意识养成不可或缺的内容。参与意识是指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务的心理状态。它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基础,而交际能力反过来又促进参与意识的提升。公益活动对学生参与意识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通过参与行为推动参与意识的形成。我校公益活动的举办坚持“参与—强化”不断循环,直至形成公益习惯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对于学生从“参与行为”转化为“参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行为内化到学生的习惯中去,才能融入他们的意识。“义务指路”活动即是学校通过前期不断地组织学生参与,并鼓励学生通过发布博客等形式,总结参与公益活动的心得,深化自己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义务指路”活动参与的热情不减反增。此外,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我校学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及其他事务的意识逐步提高,学校大扫除中,以前的“值日生”逐渐被现在的“志愿者”所取代。这些活动,为提高学生未来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义务指路”活动开始前,我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讲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需的文明用语,提高学生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小讲解员”活动前,我校教师对学生的着装及体态用语等进行培训,为学生自信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活动现场,学生精彩的讲解,不仅是一次口才的锻炼,更是一种正式交往能力的锻炼,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