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学生发展基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2-12-29李永康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坚守的原点。
北京市三帆中学作为北京市一所优质初中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科研引领等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学校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纲要》实施以来,我校全体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多年办学积累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经过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和理性深入的思考,明确提出把“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我校办学指导思想,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教育实践要遵循教育理念的指引而展开。然而具体到学校办学,在教师中形成共识的教育理念要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就需要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去支撑。我校教师在集思广益、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三帆中学发展规划(2011-2014年)》,并付诸实施。发展规划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力争在课程建设、习惯养成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科研等各方面取得突破,切实落实《纲要》提出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 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是落实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的载体,是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蓝图和依据,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依据功能定位,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为基础型课程、丰富型课程、发展型课程、专长型课程四大门类,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为满足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途径。
■ 形成鲜明的育人特色
习惯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品行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又一关键期,这一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以培养学生“四个良好习惯”为育人特色,制定了《北京市三帆中学培养学生“四个良好习惯”实施方案》,创造性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有效的实施手段、运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
■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是育人的主导力量。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原有教育背景下形成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储备,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此,《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因为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护航。我校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培训、反思、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成就教师,最终成就学生。目前,我校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补短取向、成长取向、变革取向、问题解决取向,制订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标体系,引领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 营造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共同体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对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校园文化立足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在继承我校人文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确立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特色,形成了《北京市三帆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物质环境建设、书香班级建设、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搭建学生文化交流平台、开设文化主题系列讲座等,全方位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营造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三年的环境熏陶下,形成高雅的品位,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素质。
■ 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人才培养渠道是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保障。《纲要》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改进优异学生的培养方式”。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首先要向学生提供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但作为一所优秀学生相对集中的学校,我校学生对自身个性化发展有特殊的需求,对此学校理应有所作为,在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应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我校着力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开设发展型、专长型课程,探索体教结合的运行机制,融合专业教育资源,强化科学管理,为特长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 深化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教育科研对于提升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推动作用。这种引领与推动,首先表现在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使自己成为具有研究、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教师的成长,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学生的成长。我校在以往科研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科研兴校,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实践。我校通过倡导教育科研,推动教师的自主学习;通过市区重点课题《初中学生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与研究》、《班主任专业化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初中多元化课程实施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促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突显办学特色。
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是我校干部教师经过理性思考和审慎分析研究达成的共识,是未来几年中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将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目前我校已经在各个方面形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我们坚信,我们卓越的工作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使我校的办学质量在北京市初中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将为首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