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2-12-29葛小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当前中学课堂上部分教师过度关注讲授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思维技巧和学科兴趣,极大地挫败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教师成为教材的“开拓者”?笔者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纲要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每节课起始段吸引学生,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一直是笔者重点关注的。例如,在上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内容时,我结合电影《2012》,让学生先观看片段谈论电影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再让学生猜测50年后世界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为新课顺利开始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实施中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合理地增、减、删、改编、整合教材,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教学内容要依托于课标,在实际操作中合理“裁剪”,为学生“量身打造”,英语教材整合就是要活化学生的多样性思维,让英语课堂变成学生思想驰骋的广阔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材“裁剪”具体操作中应重点关注两方面:教材顺序的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合理删减和拓展。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当代英语教学的核心。因此,学科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体念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进4581f68546655989338784dd8e3813a1行七年级上册字母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实际,利用国庆假期,在周边公共地区查找英语标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字母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八年级下册单元四的授课中,我又结合学生的成绩单这个话题和学校开展的“周恩来奖章” 评选活动,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入话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并要求他们在评选活动中完全采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写成英语小组报告。通过利用教材、拓展教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了知识,促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呈螺旋上升之势。
教师不仅要关注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更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英语练习中,我针对不同练习内容,传授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完型填空处理上,遵循三步教学法,即快读整体理解—细读揣摩推断—再读还原文段三步曲对学生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英语语感大大提高,答题正确率也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在平时阅读中,教师要多开展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生词理解能力、信息推断能力和主题归纳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给予学生感知、体验、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想象、探究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的课堂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渊博的学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变成真正有生命力、高效率的课堂。■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