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土地建构田园式课程体系
2012-12-29胡美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挖掘田园式学校及周边地区的课程资源,通过创设多元平台和有效实践活动载体,培育学校的田园文化,从而走出一条校园生活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学校田园教育特色之路。
■ 创建基地活动平台
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地实施,就必须给学生创设广阔的平台。为此,学校从校内、校外两方面积极挖掘学生的实践活动基地,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校内活动基地
雏鹰实践园:是学生体验动物养殖的场所,饲养了兔子、乌鸡、孔雀、鸽子等。学生们记录给小动物喂食、换水、打扫、消毒的过程,并定期写观察日记、成长记录和放飞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育新园:是学生育苗的地方。学校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教室前的空地,在这里种植具有班级特色的农作物。每一种农作物都具有一种精神元素,学生通过种植、养护,挖掘农作物内在蕴含的精神,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农艺园:我校开发了两亩地的小菜园,师生在农艺师王长海老师的帮助下种上各自喜欢的农作物,有玉米、白菜、萝卜等。
2.校外活动基地
老宋瓜园:学生在这里了解高科技种植技术,从而培养科技发展农业的意识。
西瓜博物馆:学生在这里了解本地特产西瓜的知识及西瓜的发展史。
甘薯基地:学生在这里进行甘薯种植与新品种培育的实践活动。
梨花庄园:学生在这里参加各项拓展活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参观这里的航天基地,从小培养爱科学的思想。
■ 形成主题活动特色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大主题、长周期、慢节奏、重过程、兼顾结果”的理念。每个主题活动都是系列性的。
三年级的活动项目是“我们的朋友——鸽子”,活动目的是与动物和睦相处。学生观察鸽子的发育情况,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喂养中与动物建立感情,与它们和睦相处。
四年级的活动项目是“花卉种植、护理”,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和欣赏自然”。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种植、护理花卉,设计校园的花坛摆放方案等,在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年级的活动项目是“葫芦文化”,活动目的是“促进审美发展,追求艺术生成”。教师组织学生种植葫芦,观察培育过程,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葫芦绘画、雕刻等,还与音乐课进行整合,教学生学吹葫芦丝等。
六年级的活动项目是“瓜乡春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实践、创新——我是未来农业科学家”的理想。教师组织学生到西瓜博物馆参观;聘请校外老师“瓜王老宋”为学生讲解西瓜嫁接的方法;在甘薯基地亲自实践种薯育苗等。
这一系列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 构建活动课程体系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及反思,学校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与体系。
在不断的课程实践中,教师统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即以田园教育为指导,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以开发综合实践基地为平台,以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为手段,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了四类特色课程,分别是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式课程、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探究式课程、以创建文化为主的参与性课程、以创意设计为主的应用型课程。同时,我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活动主题要求,开展了五类主题活动,即劳动实践类、课题研究类、生活体验类、文化创建类、科技创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