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管理文化 推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
2012-12-29钟亚利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针对小学数量多、分布广、差异大、类型杂的特点,朝阳区从实际出发,实行学区管理模式,赋予学区人财物管理实权,落实学区责权利管理职能,不断缩小学区内小学教育差异,建立有利于每一所小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作为区与校之间的一级组织,要想把区域内相对同质的学校联系起来共谋发展,又确保每一所学校个体的特色与活力,关键就在于宏观与微观度的把握。因此朝阳区垂杨柳学区把学区管理定位在:引领、服务、激励、滋养和创造。
■ 学区管理服务学校内涵发展
垂杨柳学区提出要准确定位、务实服务、积极作为,为区域各校发展保驾护航。即提出符合区域实际的工作要求、提供贴近学校需求的支撑服务、树立具有深远影响的品牌典型、实施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督评。
学区要充分尊重各校的办学自主权,调动学校自主发展能动性,鼓励并支持区域各校在学校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上实现新的突破。及时为各层次学校搭建展示平台,分享各校办学成果,强化干部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积极协调解决学校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适时指导学校克服各种困难。
学区要挖掘学校内部的潜力和动力,帮助学校和教师提升经验,树立榜样,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和学习的标杆。例如:我们加大对以劲松四小为代表的一批作风扎实、注重内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涂桂庆、郑丹娜、韩杰等群众信服、师德优秀、社会满意教师的宣传力度;鼓励沙板庄、垡头二小、劲松三小等根据学校的实际、特点,找到办学的优势和提升的空间与途径,通过培养有特色的教师,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开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设独特的育人氛围,培养有特色的学生,凝练凸显各校的办学特色,尽力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
学区要对区域各学校实施过程性的有效督导评估,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发展。另外,学区工作要做到发展性服务,抓住工作重点。一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布局调整,扩大优质办学规模,撤并基础薄弱学校,努力提升各校、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居民对优质小学教育的需求。二是促进学校发展:分层次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全面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以特色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区域内各校自主发展。三是促进教师发展:构建学区、学校两级培养机制。学区首先要对骨干教师提供不同于学校的关注,尤其是对品牌教师的打造,其次是对新教师的成长负起引领责任。四是促进学生发展:树立大教育观、大课程观、大资源观、大发展观,在区域内实现设施设备资源、课程资源、优秀师资的共享,构建现代化的小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学区管理激励学校和谐发展
激励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垂杨柳学区采用的奖惩制度体现在制度、环境氛围、人际关系、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
支持鼓励每一所学校自主发展,办出特色,实现一校一品。学区的管理角色,决定着我们对学校的支持和鼓励具体而微小,但又亲切和深远。正是因为学区关注和支持每一所学校,垂杨柳学区目前成功申请朝阳区特色项目的学校达到93%。在垂杨柳学区,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有空间、有舞台、有喝彩,这种氛围就是最好的激励。
倡导和谐发展的区域文化,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在垂杨柳学区,新任干部有师傅,部门工作有协作组,骨干教师的发展有多种空间,新教师遇到挫折有“再给一次机会”的默契。学区工会还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员工活动,使干部教师的身心得到及时的放松,有效地促进了干群和谐、家校和谐。
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发展。学区对学校的评价体现及时性。哪个学校或学校的教师取得了成绩,要及时反映在学校、学区的网站上,要及时在校长会或部门会议上提出表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
经过资源整合,垂杨柳学区目前有14所学校,其中有近50班规模的大校,也有仅12班规模的小校,近7年来生源基本都在饱和状态,区域各校之间和谐发展,社会满意度评价在高位均衡。
■ 学区管理保障学校持续发展
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垂杨柳学区在管理中强调的不仅仅是规范、制约、监督、检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管理培育人、滋养人、带队伍。
谋事与谋人并举。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谋事是表面的,谋人的发展才是根本。在办学中谋划发展、解决问题、协调关系,可谓千头万绪,但是“培养人”才是中心任务。这些年,垂杨柳学区的干部退休高峰和流动高峰同时出现,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为每一所学校领导班子选好班长、建设一支能力互补和谐高效的团队。
示范比要求更强。劲松三小在学区中相对其他学校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劲松三小的保洁、绿化等工作的成功,促使各校在各项基础性工作上,追求效率和质量的思路逐渐开阔。劲松三小结合学校办学基础和资源优势,从特色项目建设开始,梳理特色办学理念、建设特色校园环境、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打造特色教师队伍、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为各校在抓住规范化建设契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上树立了一个榜样。
育心比育能深远。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业务能力和职务晋升固然重要,但是对人心灵的塑造才是本质。我们对教师反复强调“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