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践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2012-12-29王长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人类学词典中“价值”被看作一种选择取向,反映了人类的需求、欲望,以及实现这种需求和欲望的方式、态度。我们通常提到的价值一般指正价值,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我们通过梳理和分析认为:价值领导力是领导者运用价值领导艺术以解决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调控管理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即从顶层或新的角度对组织成员的主观需要和理想信念进行引领、规范、整合、更新的能力。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具体一点说就是,“确定学校的价值理念、宣传学校的价值理想、凝炼师生员工的价值共识、牢牢把握学校价值方向、渗透和转化核心价值的能力”。价值领导的过程也就是将某种经过选择和辩护的正确价值观付诸实践,体现在学校理念、制度、执行、创新乃至环境建设的过程。那么,如何实践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 校长要有对社会主流价值的理解力和把握力
   校长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把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主流价值通过学校传递给下一代。我认为,民主、科学、和谐、发展、自主、自觉,还有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的尊严、幸福、健康、责任等,都是我们当代的主流价值。校长有义务有责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流价值,并把它们渗透到学校的办学之中去。
  
  ■ 校长要有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中主流价值的选择力和执行力
   现在是改革的年代,从课程改革到体制改革,有很多价值观得到了新的诠释,校长需要客观理解,理性把握,具体实践。我认为以下价值观值得选择和实践:一是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战略主题的内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其中强调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六个学会,即“学会知识,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生活”,以及“生命教育”、“学思知行”。三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论》中倡导的“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培育生命自觉”、“成事与成人”,以及“自主、开放、健康”等主流价值。
  
  ■ 校长要有对本校主流价值的提炼力和变革力
   校长要有历史意识、本土意识、时代意识和特色意识,本着继承固本、创新求进的原则,提炼和变革学校的主流价值。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一是从当前主流价值入手,如密云二小建构的幸福教育理念系统,其核心理念:幸福。教育理念: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校训:幸福学习,成就人生。品牌文化:幸福文化。学校口号: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幸福。二是从传统文化入手,如上海华坪小学的主流价值是“和而不同、乐而不松、和谐融通、快乐成功”。“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大家要形成共识,有主见,但是不能盲从;“乐而不松”是快乐而不松驰;“和谐融通”是学校的不同部门,人与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校长和师生之间畅达和谐,最终是“快乐成功”。他们提炼出的学校核心价值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时代的特点,简称“和乐文化”。三是从校名入手,如上海的明强小学,将“明强”解释为两明、两强,即明事理,明自我,强体魄,强精神。别人一看清晰明白,既有时代感又有本土意识,便于记忆,极具特色。
  
  ■ 校长要有对学校主流价值的渗透力和转化力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最终体现在对学校确立的主流价值的渗透力和转化力上。当学校确立了主流价值之后,怎样渗透和转化呢?我认为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语言化
   当师生能用学校主流价值观思考和说话的时候,价值观就渗透到头脑中去了。2011年5月,我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在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召开的“画面文化,向上教育”学术专题会议。文耀挺校长在报告中指出:所谓画面文化,是以视觉媒介为载体,传达积极教育意义的方式。对学校教育来说,即通过具有审美性、多样性、教育性的画面,传播“真、善、美、优”的校园文化体系。他们对“画面文化、向上教育”的构建方式进行了总结归纳:1.移植:合适画面,直接拿来;2.改造:有取有舍,适当处理;3.综合:统整资源,合成画面;4.大胆创造,生成画面。校长报告结束之后,我们参加了骨干教师座谈会,虽然校长没有参加,但我发现老师讲的一些概念和校长讲的差不多,甚至更精辟深刻。这说明学校的主流价值已经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做到了内化于心,物化于型,外化于果。
   2.制度化
   实践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关键在于将学校的主流价值融入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中。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主流价值的体现,要努力提升制度的品质(科学性与合理性),强化制度的执行,优化制度执行的环境,提高制度的有效性。校长要善于将学校的主流价值渗透和转化到《教师工作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教师奖励办法》、《学生奖励办法》等重要制度中去,以发挥学校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学校也可以把学校主流价值通过教代会写入《学校章程》,长期贯彻执行。如北京小学就将“实”与“活”的课堂教学理念写入了《学校章程》,经教代会通过,长期贯彻执行。几年来,在“实”与“活”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北京小学的教育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团队化
   团队化就是通过团队的打造来渗透和转化学校校长的主流价值。我认为团队有以下几种特性:一是认同性,团队一般都有组织体系,容易与校长的主流价值、价值取向达成一致的认同;二是自主性,团队成员有集体荣誉感,容易自主地做好工作,遵循校长的价值观;三是协作性,团队成员是一个整体,有协作的意识、协作的制度、协作的行为;四是共生性,一个人有一个思想,两个人就有两个思想,团队可以使学校的主流价值更丰富,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和谐共生才是更好。这一点,钱伟长先生早就有过精彩的概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五是生成性,现代团队一般都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学习知识,转化知识,创生新知识。由此看来,团队化有利于渗透和转化学校的主流价值,并丰富创生主流价值。
   4.环境化
   环境化是要把学校的主流价值渗透和转化到物质环境中去。2000年,我在西南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千名骨干校长培训班时有幸参观了重庆市巴蜀小学,今年5月9日在南昌又聆听了巴蜀小学马宏校长“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报告,深感巴蜀小学的环境建设是独具匠心的。巴蜀小学的发展愿景是“创思想型百年老校”,办学理念是“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育人目标是“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的巴蜀孩童”。学校强调以先进的思想立校,以创新的实践强师,以厚重的文化育人。人们走进巴蜀小学,独特的大门诉说着巴蜀厚重的历史,“圣陶阁”寻觅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校任教的足迹。楹联文化言说着“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现一些新的学校教育”的追求。如学生食堂对联是“米粒虽小粒粒吐纳日月光华,菜肴齐香件件蕴涵大地灵气”,这样的环境建设与学校主流价值契合,日久天长,空间润泽人的作用会得到彰显。
  5.课程化
   课程化是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学校的主流价值通过课程体现出来。如在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密云二小着手编写本校的《暑期学习指导》丛书。暑期学习指导以“关注基础、着眼提高、贴近生活、导向发展、面向全体、自主开放”为理念,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五个学科编写暑期的学习指导。每个学科的学习指导基本上都分成三部分:基础知识、拓展提高和课外延伸,这样就把学校的主流价值课程化了。
   如果把办学硬件看成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的硬实力的体现,那么,实践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属于提升学校软实力的范畴。硬实力就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筋”和“骨”,软实力就是一所学校的“神”和“气”。学校在锻造“筋”和“骨”的同时,必须提升“气”和“神”,切实做到硬实力不软,软实力必须硬,一方面靠硬实力做大,另一方面靠软实力做强。愿校长们努力实践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不断提高学校的软实力,把学校办成优质的学校。■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