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教学相长 成就学生 成就教师
2012-12-29邱立君关庆卫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昌平区采取区教委德育教研室负责整体推进,全区28所实验学校参与的实验模式。各实验校利用小学品德与社会、班队会课,中学思想政治课、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及高中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社会大课堂,适当安排教学课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课程的实验又有了更高的认识,使自己的志愿服务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既是教材的讲授者,也是教材的学习者。亭自庄学校李姗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谈道:“在讲解‘志愿者的先驱’之前,我甚至都没有深入了解过顾拜旦和南丁格尔。在学习和备课的过程中自己也被这两位先驱的事迹深深感动和震撼。自己准备充分了,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充满了激情和崇拜,用真实事迹和情感去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先驱的力量与作用,同时陶冶了自己的心灵。”
教师既是志愿活动的设计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每一项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无不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天通苑学校刘春华老师在感受中写道:“我知道,参与志愿活动,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每一个志愿者所必须的。”
为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德育教研室适时组织了《学做(践行)志愿者》教学设计评优活动,激发教师探索适合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及时发现和总结志愿精神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本次活动共征集中小学教学设计165篇,最终评出一等奖34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75篇,为进一步完善《学做(践行)志愿者》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参与志愿者服务,奉献的是汗水,体验的是感动,净化的是心灵,收获的是快乐,提升的是境界,实现的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教师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