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评价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

2012-12-29刘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2期

  一个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达到哪些基本要求?如何评价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与效果?我们认为应具体体现在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服务达成的效果几方面。
  
  ■ 服务活动的设计——基于“真需求”
   1.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服务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体现价值性
   一个好的志愿服务活动首先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困难人群或者单位的问题,能够切实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反之,脱离被服务者的体验和需求,仅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活动是不可取的。例如,可以重点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学校生活、社区生活或其他情境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困难人群?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什么样的活动能促进自身成长,并对社区、社会或者是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特点,又能够利用既有的资源,体现可行性
   无论多么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如果不具备可行性,也不能算是好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好的活动应该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实际经验等情况契合,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的基础。实践证明,活动的切口越小、聚焦度越高,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和实施的效果越好;反之,越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越不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也不利于达成预期的服务效果。另一方面,选择和设计活动要考虑能够充分利用的资源。例如,学校及周边是否具有完成服务活动的必要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研究的时间、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可行性如何等。
  ■ 服务实施的过程——学生“真实践”
   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应该是通过服务社会(他人)进行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实践不是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或执行教师意志,不是单一的经验复制、知识验证、机械模拟,而是应该主动地基于现实问题提供服务。由此而衍生的“真实践”的内涵诉求则是学生主动地、科学地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
   1.学生服务的主动性——乐于服务
   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他们不应该只是学校或者教师指令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活动的设计者、方案的制定者、方法的实施者和结论的验证者。指导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指导优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主动参与,使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读问题,提供服务。
   2.服务过程的科学性——善于服务
   服务过程的科学性是指学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服务方法具有针对性,有利于达成该活动的目标,有助于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直至达成服务效果。
   学生服务的主动性与服务过程的科学性密不可分,服务的主动性是首要前提。脱离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不乐于服务,视服务为负担,服务过程的科学性根本无从谈起。服务过程的科学性是关键。方法不科学,再怎么主动也只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要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乐于服务,要重视对学生服务技能与方法的培训,帮助学生学会与服务项目相适用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活动目标选择适切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服务。
   服务活动达成的效果——关注“真体验”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一个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度。例如,有的学生通过参与《同一片蓝天下——我为身边的残疾人献爱心》活动,充分认识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在活动结束以后,仍然积极关注残疾人的出行、生活等,并且愿意主动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群。这样的活动就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活动的教育效果。
   2.各种能力得到增长
   尽管能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然而从活动中具体的行为目标达成的情况仍然可以判断出学生能力的提高程度。一个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能够促成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更加注重观察生活,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所创新;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实践与反思能力逐渐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明显增长等。
   3.知识、技能的获得
   一个好的活动,还应该促成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增长首先体现在与活动主题相关的间接性知识的增长上,如学生通过《同一片蓝天下——我为身边的残疾人献爱心》活动不仅了解了残疾人生活的现状,残疾人出行方式、生活方式等一般性的间接知识,而且通过参与、体验获得大量的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是学生基于情境和自身参与而获得的,会对学生理解问题及日后解决类似问题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活动达成的效果看,一个好的活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个体获得积极、深刻的心理体验外,还应该具有有意义的、外在的应用价值,能够有助于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解决。作为指导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并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还可以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成果进行应用、推广和宣传,实现活动的外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