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智慧的评价
2012-12-29俞建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2年5期
在日常的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满腹经纶,只顾自己侃侃而谈,对学生的回答则不耐烦:“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错了?”“你是干什么吃的?”“真笨,笨得像……”当然,也有的教师则倍加“呵护”:“回答的很好”“真好”“非常好”“太好了”。对前者我们已认识到了它的不足,而对后者我们也许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持肯定的态度。其实,正确科学的评价对新课程下科学教学的顺利实施及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综观现今的科学课堂教学,我们也不难发现,课堂评价语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在一些教师执教的课堂上,常常能听到不甚恰当的评价语,或廉价吹捧,或随意敷衍或简单判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应如何进行有智慧的评价?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因准确简明而切中要害
准确性是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知识的落实。所以,评价语要准确简明,以便于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以免冲淡学生的思维逻辑,影响学生的自主理解,对于重点要强调的知识那就要讲得明白,不模糊,让学生听得清楚。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要有明确的态度。
如,在一节《能量转化的量度》公开课中,在学习完做功的两个条件时,老师问学生:有一个成语叫做“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其中的蚍蜉对大树做功了吗?学生:蚂蚁在爬树,没有做功。教师:回答的还可以。但是,正是这句评价,让学生感到迷糊,所以,我们给学生的评价语应该是明确的:“蚂蚁的确没有做功,但是不做功的原因是因为蚂蚁有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语应该是简明的,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因恰当得体而“润物无声”
所谓恰当,指的是评价语使用要适度。一节课中评价语使用不宜过多;从长期效应来看评价语使用不宜雷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关注,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并且评价语的使用要适度,在评价时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不简单地说声“好”就了事,也不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更不能无原则地吹捧或棒喝。而应恰如其分,防止评价语言苍白乏力,或者言过其实。所谓“得体”,指教师的评价语要亲切,要以鼓励为主,评价态度要中肯,感情要真诚,像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要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勾起他们表现的欲望,要让他们的常常处于积极表现的状态。
如,在学习《光和颜色》时,在演示了光的色散实验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交流:
生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
师:说得好,语言简练,概括性好。
生2:太阳光经过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墙壁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好。
生3: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太阳光不是单一的色光组成的。
师:对,你能从另一个角度说出对这个实验的理解,难能可贵。
生4:这说明太阳光,也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师:说得好,这位同学告诉我们一个规律: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在上面的评价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按照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力求恰当得体,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因过程激励而显探究精彩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科学探究的学习,由于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把握好在探究中的评价,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时,在做完水的沸腾实验后,我让学生围绕水的沸腾现象,说说对本实验的看法:
生1:这个实验用的时间太长了,我们能不能用保温瓶的热水来代替冷水来做实验,就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生2:我不同意,用热水来做实验,虽然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但是实验的过程并不全面,可能会使一些现象观察不到。
师:说得好,第二位同学很会动脑筋,思考问题很全面。
生3:我们可以用铁桶来代替烧杯实验,就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铁桶虽然可以烧水,但是不透明,看不清水沸腾时的情形,实验效果不好。
师:(投去赞许的目光)第四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利和弊都分析得很透彻。
正是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同时也扫除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敢于去尝试,针对实验的过程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得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由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和用好评价语,要让自己的评价语充满智慧,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引领学生走出迷茫,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才能真正让生命“舞蹈”。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城北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