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基点”出发,构建校本教研新模式
2012-12-29章富国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2年5期
校本教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要求更高的今天,通过研究,提升质量和促进发展成了每一所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近几年教研管理实践中,以引领专业成长、解决教学问题、展现教师个性为宗旨,加大对校本教研的统一规划与创新力度,逐步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以三个“基点”为主线的教研活动体系。
一、紧扣“引领成长”基点,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育质量提升和校本教研收效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经费有限,教师负担普遍较重,脱产进修对于大多数教师只是一种奢望,因此,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1.引导自主培训。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不断的学习中适应知识的更新与社会的进步。农村中学教师学习意识普遍不强,如果学校能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多些引导,可能会对增强教师自主培训意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读书是教师最好的自培方式,学校定期组织教育名著推介会,通过骨干教师介绍亲身阅读体会,可激发教师阅读教育名著的兴趣;网络是教师最方便的自培方式,学校每学年组织教育博客评比活动,通过博客交流,可引发教师网络学习交流的热情。
2.定期集中培训。由于自培对教师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最后的收获参差不齐,于是,学校组织定期集中培训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研小组常规培训,即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组织集中培训。此项培训的主持人是教研组长,培训时间为常规研修活动之前,培训内容可以是教师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之道,还可以是教育名家教学经验点滴的摘录;二是学校组织专题培训,即由学校统一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的集中培训活动。此项培训的主持人是教导主任,培训时间为教师例会开始之前,培训内容主要为教师教育教学中令人困惑的共性问题。为了增强集中培训的实效,在培训之前,必须做好主题调研、主讲确定、材料撰写等准备环节。
3.因需外出培训。除了校内集中培训外,为提升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学校搭建平台,让更多教师“走出去”也很有必要。外出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教学竞赛到德育探讨,从学历培训到专题研究,教师如能置身其中,定能开阔视野、提升品味。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学校办学经费有限,外出培训必须因需而定,根据教师发展、学科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科学确定外出培训对象,制定规范外出培训任务,真正达到“外出个别,受益整体”的目的,从而提高校本培训的层次。
二、紧扣“解决问题”基点,增强教师研究实效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遇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严重束缚教师的发展。笔者在近几年教研活动组织中,将校内教研活动的重点转向问题研究,并通过实践探索出问题研究“三部曲”。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上面所说的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发现问题方法,还有一种发现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每学期开学之初,让教师提出上一学期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教研组汇总形成“校本教研问题库”,然后经过集体筛选,确定学期研究的重点;第三种发现问题的方法就是课例诊断专题研究,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确定统一授课思路(确定课例)的基础上,随机抽签决定授课人进行上课(实践课例),然后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课例诊断(诊断课例),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确定下次授课人(改进课例),再听课诊断,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
2.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是问题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人提出问题后,自主解决也是一个渠道,但由于教师的经验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再加上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本来就参差不齐,所以完全依赖自主解决,效果绝不会理想,因此,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是很好的选择。合作研究一般以教研组为主要平台,自主听评课可通过教研组内闲聊式研究随时解决,如果问题比较普遍,就需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群策群力、反复研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实践反馈。教研组合作研讨,为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具体思路,但改进的效果如何还需通过实践,特别是集体研讨的普遍性问题,解决的途径也是普通层面的,具体到个人,到底如何操作,还需结合自身实际反复再实践。前面提到的课例诊断研究和一课三评研究,实际上就需要结合不断的实践反馈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教研活动仅限于口头说教,不结合实践验证,那么,问题解决只可能停留在表象,真正“治标不治本”。除了教研组组织集中反馈外,教师边实践边自主反馈因其时效性也为许多教师所运用。
三、紧扣“展现个性”基点,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校本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研究有效解决教师的教学困惑,如何检验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和实践收获?学校要做的是多为教师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活动见证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收获,通过活动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要增强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竞赛和评比是最好的选择。
1.案例设计竞赛。案例设计考验教师的教材把握能力和环节设计能力,上好课的前提是会设计案例。教师每次备课就是一次案例设计,学校除了通过常规过程检查了解教师的设计水平外,组织案例设计竞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集中时间,现场抽取内容,即兴进行设计,整个过程只允许带教材和配套教参,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行政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活动结束,组织骨干教师或行政领导评审团进行“遮蔽”式(覆盖姓名,以示公平)专题评审并撰写评语。活动组织过程严密,活动结果公平公正,对于参与教师既是一次练兵,也是一考验。
2.课堂教学比武。与教学设计竞赛不一样,课堂教学比武更多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环节处理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比武很多学校都很重视,但有不少学校过于重视竞赛、重视结果,而少了些研究、少了些促进。为了有效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校在组织每次活动时必须确定特定主题,围绕具体专题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这样,切入点小了,教学比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师参与活动的收效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3.教学论文评比。如果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竞赛关注实践能力的比拼,那么教学论文竞赛则是理论高度的较量。各地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征文评比或竞赛活动是常有的事,要想让此类活动对教师起到真正促进作用,学校集中组织非常有必要。学校在组织时,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统一确定专题,要求人人参与。至于形式则要求自由灵活,教学实践反思、教育故事评述或是教学理论阐释,只要能展现教师个性,不必限定过多。经过集中评审后,优秀作品上报组织部门参评,同时编辑优秀作品集,供教师交流提高。
总之,以上三个层面的教研活动共同构建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如果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能立足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校本培训提升研究能力、解决问题增强研究实效、展现个性激发研究热情,那么,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定能更有活力、更富生机、更具成效。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