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对农电视节目

2012-12-29周素娟

新闻爱好者 2012年5期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然而,当前媒体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转移的过程中,众多电视媒体因受到成本要素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制约,自办的对农节目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够,与农村受众的需求相去甚远。为此,有必要对当前对农电视节目进行分析思考,以媒体的责任、创造的思维、创新的手段,让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农村,做好“三农”宣传这篇大文章。
  心怀“三农”转角色。媒体的作用就是服务。电视媒体对“三农”问题的宣传,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时下的电视媒体尤其是地方台电视媒体,或受产业利益驱动,为了增加创收,纷纷抢占城市的电视消费群体,往往把宣传的主题偏向城市,忽视了农村人口这一强大的收视人群。作为电视媒体尤其是地方电视媒体,要强化公益功能,科学分析受众人群,进一步强化媒体的使命意识,切实履行服务职责,从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心怀“三农”,着力服务,以民生的视角,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反映农民的欲望和需求,不断提高宣传服务质量,真正走出缺少考虑广大电视受众认知和感受的误区。
  科学定位创品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代农民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他们的认知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农村人口这一强大的收视群体,电视媒体势必要重新对自办宣传栏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调整宣传思维,创新节目定位,着力找准服务“三农”的位置,打一场对农节目的品牌战。近年来,一些电视媒体逐渐认识到对农节目宣传的重要性,重新设置对农宣传栏目,科学定位,力求特色,一批节目、栏目如出水芙蓉般出现在电视荧屏,清新自然,魅力彰显。央视的《每日农经》、《致富经》、《农广天地》、《乡村大世界》,山东卫视的《乡村季风》,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等充满着浓郁乡村气息的栏目,一经问世,就拥有非常稳定的收视群体,不仅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关注,而且拥有一定的城市受众,成为展示农村新变化、宣传农业新成就、提供农业新信息、讴歌农民新形象、促进城乡和谐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载体。这些栏目成功的原因,就是找准了定位、树立了品牌,不仅高质量地服务了“三农”,而且为城市台的突破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内容出新活荧屏。新闻媒体是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新生活的传播者、倡导者。在对农宣传这一广阔的平台上,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教育、服务的有利优势,在宣传内容上立足农事,力求出新出彩。一是要把握宣传内容的导向必须正确,在宣传内容上要讲求思想性、科学性、政策性、服务性、指导性,让党在新时期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党和政府的声音唱响在广袤的原野大地。二是在宣传内容上要做到对农的零距离沟通。把现代农村的真实面貌原汁原味地展示给电视观众,宣传农村的热点、难点、焦点,反映农民的呼声和需求,展示农村的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宣传新农村新型农民的形象,宣传农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真正使报道内容达到有的放矢,把握有度。三是宣传内容要在强化服务上做文章。着力宣传农业科技的新事物、新信息,为农民提供可供选择的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市场发展趋向态势,发布农产品、农资的销售供应情况,等等。四是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新政策、新观念、新文化、新思想、新举措。例如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笔者所在的驻马店市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主体功能区,为此,驻马店电视台开办的《农业天地》栏目,在宣传内容上围绕支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驻马店如何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如何加快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特色高效农业等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农民代表,进行了解读宣传,让国家的这一重大战略走进千家万户,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由此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动力,鼓足了干劲。
  巧出奇兵走基层。对农报道的新闻源注定在一线的基层农村。要想办出高质量、有分量的对农节目来,记者首先自己要融入节目中,要练就一身说农家话、与农民真正唠上嗑的本领;其次要注重报道的贴近性,力争使节目贴近实际生活,做到想农、近农、爱农、亲农、护农、帮农,在宣传上为农村、农业、农民开辟一片崭新的视觉空间;再次要创新报道形式,突出节目的纪实性,达到一篇报道传递一个信息、阐述一项政策、传授一种技术的宣传目的。综观当前电视媒体成功的对农专题节目,都是在创新中树立了品牌,往往是巧出奇兵,改变常见的专题节目报道形式,记者走出演播室,深入采访一线,以平民化的视角、故事化的手法,融入新闻现场,使故事出新、新闻变活、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当前,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一场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在采访过程中,广大记者纷纷走出城市,走向基层农村、一线厂矿工地,采写了大量鲜活的稿件,丰富着电视荧屏。作为对农电视节目,在“走、转、改”活动中,更是成为改进文风、创新报道形式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服务“三农”,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感情问题,更是媒体的责任所系。只要以创新的理念,着力为“三农”鼓与呼,提升对农节目质量,农村广阔的大世界,一定会成为广大电视媒体人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