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的审美取向
2012-12-29李百晓
新闻爱好者 2012年5期
【摘要】穿越剧在备受追捧的同时,有些学者对其审美价值导向持有一定怀疑的态度。“文化化人,艺术养心”,[1]古装穿越剧这一大众文艺形式,在表现其审美娱乐功能的同时,更应高举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伟大旗帜,将大众的审美取向引向“养心”的境界。
【关键词】审美;电视剧;《步步惊心》;古装穿越剧
“穿越剧是对穿越时空这一类型题材电视剧的简称。而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说是指就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了另一时空(B时空)展开一系列活动的事件。”[2]电视剧《神话》于2010年作为内地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在央视八套节目播出后,创下了该频道电视剧收视率的新记录。继清穿剧《宫》(又名《宫锁心玉》)于2011年1月31日在湖南卫视首播后,时空穿越题材电视剧便成为一种电视剧创作的热潮。2011年9月10日改编自桐华的同名清穿小说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又在湖南卫视引热荧屏。
电视剧《步步惊心》主要讲述了张晓在与男友争吵的瞬间,因车祸重创与电击,她的灵魂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依附在了满族少女马尔泰·若曦身上。马尔泰·若曦从此变成了具有现代白领张晓灵魂的另外一个人,从此身不由己地卷入“九龙夺嫡”的纷争。剧中若曦熟识历史,看透了所有人的命运,却因情感的纠葛无法掌握自己的结局,终被权力的争斗所深深伤害。在电视剧艺术的叙事层面,《步步惊心》情节紧凑、有条有理,以历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为线索,配以若曦与众皇子的情感纠葛,将青春与成长、友情与亲情、心计与权谋、悬疑与杀机、快乐与沉湎宣泄得淋漓尽致。《步步惊心》的收视新高,确实证明了古装穿越剧已经被电视观众所接受,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古装穿越剧引领电视剧风潮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其表现出的审美取向予以正确的梳理与评判,以期观众能够在享受穿越剧带来的快感的同时,明确正确的审美价值标准,从而将个人的审美境界引向自由、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境地。
《步步惊心》:审美娱乐化的当代演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受到经济基础制约的文化领域随之受到了剧烈震荡,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异军突起。大众文化以世俗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为特征,以普通市民阶层为主要受众,以感官愉悦为目的,消解经典性、高雅性和精英性。”[3]大众文化语境带来的社会娱乐化、审美时尚性,导致了大众审美情趣的主题性偏移。即:电视剧创作的题材范式由严肃的政治、军事题材剧向轻松活泼的世俗、生活剧转型;电视观众的审美趣味也由崇高、悲壮的美学范式转向了轻松、荒诞,甚至于无厘头式的情感宣泄。在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电视剧界也便将创作转向了彰显“后现代”特色的穿越题材。
穿越剧的“本故事纯属虚构”,点出了只要能开心地看着他们认为可以开心的电视剧,观众就满足了。在这场大众审美文化的浪潮中,穿越剧既表现了一种文化上的平民主义趋势和大众化思潮,又通过解构、复制与拼贴,使“崇高和高雅的艺术失去独立价值;社会理想、国家前途、传统文化被模糊和淡化,导致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也由于机械的大量复制,导致快餐文化的泛滥……”[4]《宫》中纠缠在四阿哥和八阿哥两位皇子之间的晴川,编剧没有给她力挽狂澜的重任,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谈情说爱上;《步步惊心》中若曦也曾在四阿哥和八阿哥两份不同的情感之间徘徊,她的出发点也是想找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雷同的剧情,相似的情感演绎,竟在2011这一年两次触动了观众的审美神经,这不能不说由《宫》到《步步惊心》,当下的电视剧观众正以娱乐的方式体验着审美。大众审美文化语境与后现代艺术盛行的今天,审美的娱乐化与时尚性已经成为观众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趋同、差异消逝、个体压抑与自我宣泄的重要方式。
尊重历史:娱乐审美化的必然要求
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依托历史事件叙事,而又不等同于历史。“九龙夺嫡”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残酷惨烈的皇位争夺事件,描述的是康熙在位期间皇子各自把持一部分权位,因为政治能量、胆子大小、为人理念不同,形成了几个力量强大的夺取继承人位置的政治集团。艺术对于历史的言说会表现出不同的面貌,穿越剧《步步惊心》中女主角化身16岁少女回到清代,历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被说成是几位阿哥为了她才群起争夺皇位。古装穿越剧可以依托历史事件叙事,但不能肆意更改、伪造历史事实,否则,相对于历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的悲壮审美体验,穿越剧在粉饰历史的同时所传达出来的滑稽、轻佻的审美感受,无疑将大众的审美水准拖向了只求快感不求美感的非审美境地。审美需要娱乐化环境,电视剧艺术也需要给观众以视听感官的快感,但一味地只求娱乐而不讲审美,观众仅仅停留在视听感官的生理刺激上,不求认识的升华、灵魂的净化与精神的澄明,那么电视剧将不再是艺术,也就无法实现其审美的功能。所以,“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走红是电视媒介和观众共同的娱乐需求,但是,若架空历史的调侃滋生出的自娱自乐,在各种媒介为了寻求热点吸引眼球的合谋下,形成制造娱乐的伪语境和自我复制的伪热点则是可怕的。”[5]
古装穿越电视剧艺术的审美取向,不是为了赚取高收视率的迎上合下,而是通过那些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的正确审美观引领观众,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相对于《渴望》所展示的奉献、宽厚、真诚的人间真情;《苍天在上》、《英雄无悔》所传达的崇高、悲壮的人生真谛,穿越剧《步步惊心》带给观众的依然是《宫》中所展示的“美女+帅哥”的偶像组合与视听营造的感官刺激。形式上,《步步惊心》是《宫》的延续版,《宫》中晴川对四阿哥、八阿哥的爱情游戏,《步步惊心》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内容上,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在《宫》与《步步惊心》中都遭遇了爱情的冲击。古装穿越剧,暂且不否认其人物造型的优美、画面制作的精致,但静心细想,除了可以提供给观众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外,其一味追求感官娱乐刺激、削减深层审美感悟,等同于“只要娱乐,不要审美;只要快感,不要美感”。优秀的古装穿越剧既要“养眼”,又要“养心”;既要“大事不虚”地尊重历史,又要“小事不拘”地设计艺术的细节,这样才能让娱乐富有审美的根基。
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的审美取向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6]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创作想要“既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以具备蓬勃的生命力,产生巨大的感召力,那就一定要与整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同步并领会时代审美精神的本质。古装穿越剧尽管是一种供观众消遣娱乐的文化艺术商品,但是在审美意义上,它还承载着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审美教化功能以及国家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
“文化是‘化’人的,文艺是‘养’心的。学习文化,把人的素质‘化’高;鉴赏文艺,把心的境界‘养’高。靠高素质高境界的人去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才能确保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步步惊心》首播收视率为1.73%,成为全国卫视同时段第一名,这说明大批观众热衷于欣赏该剧。但作为新时期电视艺术的独特类型,古装穿越剧不能仅仅将收视率看做剧作成败的唯一评价标准。收视率固然重要,但收视质量却是影响大众审美素养的。《步步惊心》将“九龙夺嫡”历史事件,虚构成阿哥们为了爱情才争夺皇位,无疑会将广大观众的历史观引向误区。这样,历史上“九龙夺嫡”的悲壮审美体验便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便是那些戏谑、荒诞与无厘头的快感。在这种只求“快感”的境况下,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去“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
因此,只有在保证了穿越剧的思想性、艺术性的收视质量的前提下,再去追求穿越剧的观赏性与收视率,达到收视率与收视质量的辩证统一、快感与美感的及时转化,这才是当今古装穿越剧继续发展与前进的根本。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盛行下的电视剧创作,应多出像《沂蒙》、《媳妇的美好时代》、《我是特种兵》、《人间正道是沧桑》、《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经典剧目,而不能一味地“迎合”与“媚俗”。古装穿越剧创作的审美取向,亦应摒弃“庸俗”与“粗制滥造”,向“精品”与“经典”努力。只有这样,古装穿越剧才能真正做到“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才能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创作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谐的文化需求和多样的审美需求。
中国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方向
中国电视剧自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开始,发展已过半个世纪。电视剧初创阶段,在“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思想的引导下政治功能被过度放大,其审美娱乐功能相应被忽视。在艰难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历史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中国电视剧都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参与进来,并对该时期的历史发展发挥了不同角度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中国的发展方向转到了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上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各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才有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发展史。中国电视剧也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其功能由政治转向了经济,由经济扩展到了文化及审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电视剧的审美娱乐功能得以进一步放大,诸如《渴望》、《双面胶》、《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亲情树》等家庭伦理电视剧,将大众的审美带入了以“家”为核心的伦理类问题的探索上。这些经典的家庭伦理电视剧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应该说剧中故事的每一个设计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3iIoSXDTON62gBm2mFq//Q==更因为这些电视剧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积极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状态,因此,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相反,当下流行的穿越题材电视剧,虽然拥有一批年轻观众,但总体上,因该类剧种没有生活的原型,随便找个历史典故或事件作为华美的外衣,其实质依然还只走青春偶像剧路线。穿越剧,将爱情主题视为唯一,追求毫无根基的虚无浪漫,而抛弃真正历史事件的伟大与壮美审美的体验,这种创作方向从长远看是不会长久的。当然,在看待穿越剧这一新兴剧种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其积极的一面,比如,电视剧叙事的这种时间、地点、人物的穿越方法,应该算是电视剧叙事艺术手法的创新。
家庭伦理电视剧关注中国以“家”为核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穿越题材电视剧迎合了当代年轻观众的娱乐化追求,而“红色经典”电视剧将我们带入了战争年代,重新体验了革命先辈为祖国的解放、为人民的自由而浴血奋战的英雄豪情。中国电视剧剧种发展的五彩纷呈,从不同的角度,让观众感受到了电视剧这一艺术形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艺术魅力,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要求下,当代中国穿越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还是应积极反映主流价值观念,真正将“审美”与“娱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绝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仲呈祥.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从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看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经验[J].艺术教育,2008(4).
[2]刘子嫣.对穿越剧的探索性研究[J].今传媒,2011(3).
[3]唐宏.大众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分析[J].电影文学,2011(15).
[4]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孔朝蓬.穿越的梦想与历史的沉思——穿越题材电视剧热播后的冷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5).
[6]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6年11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0/content_5315058.htm.
[7]仲呈祥.文艺要引领精神生活[N/OL].人民日报,2007年5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7-05/11/content_6083886.htm.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电影学博士生,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教师)
编校:赵 亮